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旧唐书》勘误(四)武秀成卷八《玄宗本纪上》:“(垂拱)三年闰七月丁卯,(玄宗)封楚王。”(165页)按:是年不闰七月,而闰正月(《千唐志斋藏志》上册《公孙夫人(平)墓志铭并序》亦载“垂拱三年闰正月”),“七”盖“正”字之误。《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相似文献   

2.
《旧唐书》勘误(三)武秀成卷一0一《韦凑传》:“(开元)十年,(韦凑)拜太原尹,兼节度支度营田大使。其年卒官,年六十五。”(3147页)按:“十年”误。中宗神龙以来,并州但为大都督府,至开元十一年正月始置北部,改并州为太原府(见新旧《唐书·玄宗本纪》...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元史》卷九《世祖本纪六》记载至元十三年,忽必烈差官考试汉地儒户,最终确定免差的儒籍数额:"(至元十三年)三月戊寅,敕诸路儒户通文学者三千八百九十,并免其徭役;其富实以儒户避役者为民;贫乏者五百户,隶太常寺。"(第180~181页)至元十三年三月戊寅,即至元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此次汉地试儒,其中主试河南的是王恽与陈祐。《元史·王恽传》记载:"(至元)十三年,奉命试儒人于河南"  相似文献   

4.
初唐诗杂考(九)杨墨秋《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系年》初唐诗人沈期《狱中闻驾幸长安二首》的写作时间,学术界颇有歧说。谭优学《沈期行年考》根据《旧唐书》本纪高宗永隆元年岁次庚辰“十月,己酉,自东都还京”的记载,认为期第一次入狱在高宗永隆元年,诗即作于是年。这...  相似文献   

5.
清光绪己亥年,即公元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洒、山东福山人王滋荣从古董商范维卿手中看到了甲骨实物──当时被称作中药的"龙骨"。经过他的精心观察和研究,湮没于地下3000年的商代甲骨文才被认定和发现,从此,开创了我国文字和历史研究的新纪元。古本《竹书纪年》载,商代"自盘庆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殷"的地望,据(史记·项羽本纪》言在"垣水南,殷墟上",而《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说得更清楚:"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蒙殷墟。"殷墟70年的考古发掘史也充分证明:商代自盘庚迁都以后,整个后期,包括8代12…  相似文献   

6.
《旧唐书》勘误(七)武秀成卷一八上《宣宗本纪》:“会昌六年三月一日,武宗疾笃,遗诏立(宣宗)为皇太叔,权勾当军国政事。翌日,柩前即帝位,改今名。”(613页)按:此云三月一日之“翌臼”宣宗柩前即位,则武宗之崩不在二日即在一日,然新旧《唐书·武宗本纪》...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玄宗本纪》载:至德元载六月乙未(十二日)凌晨,唐玄宗自京师延秋门出。“辰时,至咸阳望贤驿置顿”。同书《杨国忠传》也提到“咸阳望贤驿”。但查阅唐史方面的其他典籍,皆与《旧唐书》所记有异。例如,《资治通鑑》卷218云:至德元载六月乙未凌晨,唐玄宗自京师仓惶出幸后,“辰时,至咸阳望贤宫”;胡三省注:“咸阳县,在京城西四十里。望贤宫  相似文献   

8.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二十六年 )三月丁巳 ,宴于丹徒宫 ,大赦。(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5 1页 )《校勘记》 :按元嘉二十六年三月丁卯朔 ,无丁巳 ,四月丙申朔 ,二十二日丁巳。疑“三月”为“四月”之讹。按 :《校勘记》指实“三月丁巳”之讹 ,甚是。然而其疑“三月”为“四月”之讹 ,似尚可商榷。盖文帝是时宴于丹徒宫并大赦事乃因是年二月幸丹徒而起 ,《宋书·文帝纪》云是年“二月己亥 ,车驾陆道幸丹徒 ,谒京陵” ,本卷上文亦云是年“二月己亥 ,幸丹徒 ,谒京陵” ,所载皆同。考是年二月丁酉朔 ,己亥为月之初三日 ,丁巳为月之…  相似文献   

9.
韩休卒年考辨朱玉麒韩休为开元名相,其卒年有二说:一、《旧唐书·玄宗纪下》:“(开元二十八年)夏五月乙未,太子少师韩休、太子少傅李皓卒。”二、《旧唐书·韩休传》:“(开元)二十七年病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后世征引,多以本传所载开元二十...  相似文献   

10.
《旧唐书》勘误(五)武秀成卷一○《肃宗本纪》“(肃宗)景云二年乙亥生。”(239页)按:凡言生日,无有不书月份者,此独云“乙亥生”,其上有脱文甚明。《唐会要》卷一《帝号上》云:“景云三(当作“二”)年九月三日,(肃宗)生于东宫之别殿。”卷二九《节日》...  相似文献   

11.
卷一七七《杨收传》:“裴体作相,以收深于礼学,用为太常博士。……寻了母丧,归苏州。既除,崔供罢相,镇淮南,以收为观察支使。”(4599页)按:“崔供”疑误。据周日唐书·崔供传》及《武宗本纪》,崔供罢相,初“贬澧州刺史,再贬惠州司马”,未曾出镇淮南。且崔供罢相在会昌四年(见川日唐书·武宗本纪》,《新唐书·武宗本纪》及《宰相表下》载于会昌三年),与杨收为淮南观察支使的时间亦不甚相合。裴体为胡在大中六年至十年《见周日唐书》本传及两《唐书·宣宗本纪》),杨收为大常博士自当在大中六年之后,除去服丧三年,其为观…  相似文献   

12.
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的史学意义王培华胡三省从二十几岁开始,先后两次为《资治通鉴》作注。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冬,完成《音注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音注》),也称作《新注资治通鉴》,后人简称为《通鉴蝴注或胡注。胡三省的成就不仅仅是对《通鉴》在...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2014,(6)
是否将女皇武则天安放在《本纪》,史家争讼不已:德宗时期,沈既济上书《论则天不宜称本纪议》,声讨吴兢,公案肇起。然李唐基本上对则天保持"接纳"态势;自《旧唐书》开始,情感上的放逐已经彰显。范祖禹同司马光因此问题的决裂,表明放逐之声已占主流。公案的实质在于是否认可则天的帝王身份。而史家又在"实录"与"正统"的关系上出现了分歧:欧阳修在卫道的同时,还要考虑为当朝皇权寻找合法的依据,故采取既接纳又放逐的体例形式;范祖禹完全接受沈氏放逐则天的主张,批评实录只是纯粹纪实,不合"春秋之义",绝非"正统"。终唐之世能够接纳则天入纪,因为她挑战"正统"成功,终于被"正统"接纳。但她在征服"正统"的同时,却又回归"正统",此即"正统"力量下女人的宿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中国雕塑》部分立有“天迥山陶塑”专条,井云:“中国东汉晚期陶塑。天迥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门外10公里天迥镇附近。1957年在这里发掘东汉晚期崖墓数座,年代在光和七年(184)至建安二十五年(22)之间,出土物中有大量陶源及动物陶塑。”(第81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案:此处有误,因为成都北门外有“天山”、“天迥镇”却没有“天迥山”、“天迥镇”。该镇得名,民间相传跟避乱幸蜀的唐玄宗有关,据说当年这位落魄皇帝得闻郭子仪收复长安的喜讯,就是由此地“天旋日转回龙驭”(白居易《长恨歌…  相似文献   

15.
卷七三《薛元超传》:“永徽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三年,(元超)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州,旧制流人禁乘马,无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其年冬卒,年六十二。”(2590页)按:“三年”之前记“水微五年”、“明年”事,水徽六年已尽,此“三年”当冠年号。据新旧《唐书·高宗本纪》、《资治通鉴·唐纪十七》所载,李义府流州,事在龙朔三年;且“东台侍郎”之称,亦为龙朔二年所改之官名,是其上脱“龙朔”二字甚明。又《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云:“(光宅元年)十二月,前中…  相似文献   

16.
武则天与洛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朝建都长安,称洛阳为东都。从唐高祖至唐高宗,都是以长安为其政治中心。但武则天亲自执政以后,洛阳取代了长安的地位,成为武周的政治中心。原因何在,本文拟作探讨。 (一)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四日,唐高宗死,七日,中宗即位。光宅元年(684)二月六日,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睿宗。从此,武则天就成了实际上的皇帝。九月,武则天又改东都为神都。从唐高宗死到武则天退位的二十多年间,武则天除了长安元年(7O1)十月到三年十月的二年住在长安以外,其余时间一直住在洛阳,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退位,中宗重新上台。二月,就又改神都为东都。显而易见,武则天的政治生命是与洛阳共始终的。  相似文献   

17.
一、从《紫钗记题辞》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汤显祖《紫钗记》写定于何时,直接关系到如何认识该剧的主旨以及对该剧的评价。汤氏《紫钗记题辞》称:“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讫,名《紫钗》。”徐朔方先生据此断定《紫钗记》写定于南京;又排比汤显祖从万历十二年八月任职南京至万历十九年六月以言事谪官去其间历年情况,断定《紫钗记》写定于万历十五年前后。可是就在《紫钗记题辞》中还有一节文字:“曲成,恨帅郎多病,九紫、粤祥各仕去……”帅郎即帅机,万历二十、二十一年曾病,二十二年秋复病,引疾自兔归,逝世于万历二十三年七月。九紫即谢廷谅,举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南刑部。粤祥即曾如海,万历二十年举进士,二十二年官福建同安知  相似文献   

18.
元上都郊野祭祀考元代皇帝每驾幸上都都要在郊野举行祭洒马奶以祭,这个祭祀又称之为“洒马奶子”。据《元史·祭祀六·国俗旧礼》载:“每岁驾幸上都以八月二十四日祭祀谓洒马奶子,”祭祀顺序为“拜告天又呼成吉思御名而祝之曰:托天皇帝福荫年年祭赛者”。这可能指的是...  相似文献   

19.
彭泽     
在明代仕宦舞台上,彭泽是一位知文晓武,入而参议朝政,出而总督军务的重要人物。他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明史》有传,《明通鉴》载其事迹。 他初名鄘,后改泽,字济物。“弱冠号敬修子,因匾书室日敬修斋”。又号兑斋。晚更号幸菴,自署幸菴道人、幸菴老人。甘肃兰州人。  相似文献   

20.
“垄”是古代中国皇帝印章的专称,这为今人深信不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曰:“垄: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印。”(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亦云:“空:帝王的印。”(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中国文化之谜》第三辑(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传国玉皇何处寻》一文开箱也说:“奎是封建时代皇帝的宝印。”然而,这不冠前提的流行说法值得怀疑。因为,“至”在封建社会时期除了指皇帝的印章外,又可指:(1)太后印。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九年四月,“毒矫王御奎及太后变作乱”。(2)太子印.如《宋书·礼志》:“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