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奏音乐是承德围场木兰萨满舞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伴奏音乐传承与创新发展,对于提升承德围场木兰萨满舞的表演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承德围场木兰萨满舞伴奏音乐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定位不清晰、重视程度低、吸引力度弱等问题,文章从形式传承与创新、内容传承与创新、精神传承与创新三个维度由表及里提出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文信息》2008,(4):112
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称塞罕坝湿地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镇)境内,距北京市市区450公里,在蒙语里的意思为“美丽的高岭”,地处当年的木兰围场北部。(木兰围场曾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猎的地方。)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20029.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滦河与辽河水源地、天然植被群落、  相似文献   

3.
直閤将军出现于南朝宋齐之际,孝文帝官制改革时将其引入北魏官制系统,见于《魏书·官氏志》所载太和十七年《职员令》官品表。太和二十三年《职员令》官品表中不见直閤将军,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直閤将军,其职掌閤内禁卫,负责君主贴身侍卫。此外又有直寝、直斋、直后诸“直卫”武职,地位较低,当为直閤将军之下级。直閤将军等职负责皇宫中閤内等处之护卫,保卫君主安全,在禁卫武官中处于机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替父从军"的木兰题材,是跟"女性自强"、"男女平等"之类话题相联系的,将木兰塑造成"充满阳刚之气"的巾帼英雄形象,原本就是古代东方木兰故事的题中固有之义,在中国女性文化史上无疑具有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同时,借"女扮男装"表达女性理想的木兰文本,它终归不过是一种攀借男权话语(扮男)以谋求女性权利的错位话语形式,也有其命定的局限性。木兰故事这一东方题材经过西方文化的娱乐化包装,将木兰处理成了个既食人间烟火又顽皮可爱的女孩,以种种世俗气息浓厚的搞笑情节取乐大众。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的确是跨文化传播中饶有意味并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但对于西方人将中国人的文化身份"解读为女性的"的观点,大可不必感到敏感,甚至一味拒绝。  相似文献   

5.
《旧唐书·职官志》误文一则王京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所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职官志》中,在叙述武散官名号时云:“辅国、镇国二大将军,冠军、云麾、忠武、壮武、宣威、明威、信远、游骑、游击十将军,为散号将军,以加武士之无职事者。”其中十将军之名实见其九...  相似文献   

6.
西汉将军和将军幕府□余从荣西汉一代,中央政府始终面临着一对矛盾,即一方面要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又必须抵御少数部族的入侵。在古代社会,军权是政权的保证,这样,前者要求将政、军权集于皇帝一身;后者要求分权,将军权授予给领兵将领。然而西汉一代,内无叛将而...  相似文献   

7.
也谈李广难封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也谈李广难封的原因高兵汉将军李广戎马一生,与匈奴大小数十战,却终身不得封侯,晚年又因"失道后期"而自杀。李广的悲剧,使后人为之扼腕长叹。李广难封的原因究竟何在?在学界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近年高敏、姚小鸥、崔明德等先生又分别撰文进行了探讨。①总其要旨,不...  相似文献   

8.
施海淑 《学术探索》2012,(12):120-122
《雌木兰替父从军》是徐渭本于《木兰诗》而演绎出来的一部新的作品,我们由文本本身开始并进而深入到社会历史语境对《雌木兰替父从军》的文本中的新内容进行分析:《雌木兰替父从军》的文本本身充满了矛盾,正如徐渭在实际的经历中所遇到的困境,不管是在文本中,还是在生活中,这些矛盾都是徐渭所不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9.
金秋坝上行     
汪皓 《中文信息》2005,(10):23-26
驴友们所说的坝上,通常是指河北的塞罕坝和内蒙古的乌兰布统。塞罕坝蒙古意为“美丽的高岭”,它横亘于河北省围场县的北部,也被称为木兰围场。  相似文献   

10.
白京兰 《西域研究》2023,(1):1-14+170
以将军辖区为核心的八旗驻防既是清代遍布全国的兵力配置,同时也是重要的国家政治权力、法律权力的空间配置。将军、都统等八旗将领并非仅具军事职能,在未设督抚与州县制尚不完整的边疆区域,八旗驻防将领的权限较为广泛,其中包括司法权力的行使与运用。对八旗驻防将军司法职能的探讨在学界尚属一个亟待开拓的薄弱领域。本文以伊犁将军为中心,利用档案资料与文献典籍对边疆治理中八旗驻防将军司法审判职能做出初步探讨,指出有清一代西北陆疆八旗驻防司法体系构成是平行于内地州县区域的另一司法体系,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清代的王朝国家治理。清末以新疆建省开启边疆地区与内地的一体化,以文治取代武治,边疆八旗驻防司法体系被逐步纳入州县制司法体系下,最终实现了两种司法体系的统一和划一,推动了清末国家对边疆地区治理的整合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
《宋书》考疑(七)丁福林《卷七十六·宗悫传》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972页)按:“左卫将军”,《南史·宗悫传》同。今考本书《沈庆之传》载孝武帝即位后之封功臣诏,有“新除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宗悫”(20...  相似文献   

12.
冯玉祥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之一,是赤诚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值此冯将军罹难50周年之际,谨将他在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功绩,作以简述,以志纪念。一、国难当头,主动联共协商御侮大计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  相似文献   

13.
1988年第5期《书林》以《蒋介石营救加伦》为题,摘录了《白崇禧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有关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的回忆,其中一段为:“他(指加伦)回国后,一度任苏联远东军司令,后因军事机密为日本间谍所窃,被斯大林治以死罪。蒋公(即蒋介石)接得驻苏大使杨杰之报告,想保其性命,乘孙科因外交问题以特使身份赴苏时,嘱其转达斯大林,请派加伦将军至中国做他的私人顾问。斯大林告诉孙,加伦已被枪决。”无独  相似文献   

14.
汉武帝时代,征战屡出,“外曜武威”,“穷兵极武”。他在位的五十四年间,大型的军事活动竟达三十二次之多。在频繁的军事活动中,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军事现象,领兵征战的主要将领有称号——将军称号,如卫青领号大将军,霍去病领号骠骑将军,李广领号前将军,公孙贺领号左将军等。除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等称号起源于前代外,发生于汉武帝时代的将军称号,尚有十二种之多。如统计军事将领所领之将军称号,则不下五十人次;按规则可分为三类:军阵将军称号、军制将军称号和方术将军称号。前两类起源于战争亦用于军事活动,后一类  相似文献   

15.
宋杨 《云梦学刊》2015,(2):109-111
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源自南北朝时期的民间叙事歌《木兰辞》,是与国际接轨的第一部民族歌剧。系统研究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的花木兰艺术形象,从唱段中的音乐旋律特点、演唱特征以及舞台表现等方面来具体分析对"花木兰"艺术形象的塑造,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们对这部歌剧的认识,体会歌剧中人物角色的内在魅力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卷三十二.王琨传》“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第578页,下同)按:中华书局校点本《校勘记》云:“‘平越将军’,按《宋书.百官志》有四平将军,无平越将军。广州刺史往往带平南将军军号,‘平越’疑‘平南’之讹。‘平越中郎〔将〕’张森楷校勘记云:‘有平越中郎将,无平越中郎。’按《通典.职官典》:‘平越中郎将,晋武帝置,理广州,主护南越。’此脱一‘将’字,今补。”今考《宋书.百官志》,建威将军,官第四品;而四平(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则官第三品…  相似文献   

17.
《南方论刊》2012,(4):124-I0024
鹏城社区位于深圳市东部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也是大鹏所城所在地。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为抗击倭寇而设立,占地儿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是深圳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圳今称“鹏城”,即源于此。明代大鹏所城有武略将军刘钟、徐勋清代的大鹏所城有赖氏“三代五将”、刘氏“父子将军“等明清两代十几个将军,所城因之享有“将军村”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分别受到蒋介石的疯狂报复.杨虎城将军在贵州息烽玄天洞长期幽禁后,终于被杀害;张学良将军则被终身幽禁,直到九十高龄以后才获准移居美国.两位将军的后半生都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由于蒋介石派特务严密看管,张、杨两将军的囚禁生涯一直罕为人知.本文现据海峡两岸披露的资料,从几个侧面探寻张学良将军在黔的幽禁生涯.  相似文献   

19.
盛京将军在清代八旗驻防将军中地位最高,但因处陪都盛京,其权力却受到严重的制约。盛京将军与奉天府、盛京五部等陪都机构互不统属,而职权却多有交叉重叠,在权力上存在尖锐的矛盾,造成盛京地区事权不一,行政效率低下。随着时代的变迁,盛京将军与陪都机构的权力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从清初盛京将军、奉天府尹、盛京五部三方分权并立,到乾隆中期将军与五部并立,再到光绪初年五部权力被削弱、府尹事务由将军兼管,最后到光绪末年五部、府尹被裁撤,事权完全归于将军,这种权力关系的演变,使事权由分散走向集中,为盛京地区逐渐向行省体制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元嘉中期君相之争与禁卫军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素中期殷景仁任领、护军将军近十年,刘湛任领军将军近八年,此二人在宋文帝时期的禁卫长官中是十分关键的人物。殷景仁出身宋武帝亲信幕僚,宋文帝即位前已任高级禁卫武官左卫将军,他与宋文帝初年当政的王华、王昙首等有烟亲关系,故受到宋文帝重用,任命殷景仁担任中领军→领军将军。宋文帝的三位主要亲信大臣琅邪王氏出身的王华、王昙首、王弘相继病亡,殷景仁便成了宋文帝最倚重的心腹大臣。后刘湛接任领军将军,殷景仁则转任尚书仆射(领选)、护军将军。元嘉中期宋文帝卧疾多年,朝政主要由其弟彭城王义康掌管。以护军将军殷景仁和领军将军刘湛之争为明线、宋文帝与其弟彭城王义康君相之争为暗线,刘宋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激烈斗争,禁卫军权对之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禁卫军权的控制决定了斗争的方向和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