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的占有式教育走向交往式教育,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它把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建立在人性的本质上,注重生活世界的回归,主体之间是整体和谐的共在。这就要求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的抽象化、概念化灌输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视域融合,探究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生活化路径,只有关注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才能为提高受教育者的生活质量服务,才能逐步引导受教育者确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以"神化"、"泛政治化"、"单面化"为表现形式的"符号化"现象,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焕生机,必须采取"去符号化"策略,从"生活世界"观点看到,确立"为了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从生活中来以及让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回到生活中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去符号化"目标.  相似文献   

3.
韦霄燕 《学术论坛》2013,36(3):64-67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人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呼唤。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向度,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主体对生活的全面渗透,既关注人的生活实际利益,又要注重人性需要,采取既融汇生活,又饱含人性的教育方法,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关心人的成长、发展与人生福祉的人文学科,就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去关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个人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对生命本体的关注,有利于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不仅要有信念层面的坚守,也要有生活层面的引导,还要有生活实践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人的主体性为中心,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完成对客体精神质量的分析与建构,从而满足人的精神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目标价值的实现就是它的合目的性。合目的性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而且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内在规定性。我们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既要满足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要求,又要充分满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个人诉求,要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现实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主观性与客观性、整体性与差异性、政治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教育人本性的不断突显,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该采取何种大众乐意接受的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融入大众的头脑,即如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问题,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经常反思和探讨的焦点话题。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仅只有老师和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它涉及到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过程的主客体很多,本文旨在从教育者视角出发,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以及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分析教育者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廉洁教育作为一种美德教育,应遵循面向生活的逻辑。传统廉洁教育具有丰富的生活化印记,主要表现为:在自我廉洁教育方面,于个人生活志趣中奉行廉洁自律;在家庭廉洁教育与学校廉洁教育方面,于家风熏陶与学风培育中培养廉洁之德;在官场廉洁教育方面,于生活类比中感化并引导官员廉洁从政。传统廉洁教育的这种生活化呈现,为当代廉洁教育面向生活提供了传统智慧。当代廉洁教育要面向政治生活,融入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走进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入生活中才能真正被员工理解和接受;也只有和生活相结合,才能发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实行生活化的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的提出不仅符合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逻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有力支撑、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俱进的创新基点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生活化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的三个基本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10.
网络热点事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资源支撑,尝试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工作实效,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推进教育理论生活化。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热点事件挖掘运用力度不到位、热点事件价值引领力不够、热点事件融入方式单一等问题,要实现网络热点事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精准定位网络热点事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提高热点事件价值引领力,又要坚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江  周贝 《江汉论坛》2007,4(2):125-128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静态和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背景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相一致,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同的形式,这些形式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日益社会化的本质.总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形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化、大众化、生活化和全员化.  相似文献   

12.
李时学 《东南学术》2021,(5):232-239
生活剧院用戏剧表演政治,让政治贯穿戏剧创作,又在政治理想与戏剧美学中追求并实现非压制性的新生活.剧院戏剧活动中的政治、戏剧与生活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其戏剧活动与社会运动、生活方式之间的互渗(如戏剧的政治化和生活化,政治与生活的戏剧化等),使得生活剧院独树一帜.研究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有助于阐明剧院的戏剧性格、政治品格及生活风格,进而把握其融汇戏剧、生活与政治的戏剧学机理及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低效表征在于:在价值论上,偏好工具理性,忽视人文关怀;在教育内容上,泛政治化、泛知识化,轻视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在教育主客体关系上,强化教师权威,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育方法上,偏重理论说教,偏离实践体验.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本论”和“生活观”中汲取营养,以“人”为基础,以“生活世界”为中心,使教育和人的幸福、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关注并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梦"生活化教学进课堂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其提供了时代载体、迎合了个体需求、推进了教育改革。要实现"中国梦"生活化教学进课堂,应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坚持显与隐相结合——课程设置与时俱进;趣与韵相结合——教学方法多样实效;亲与美相结合——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向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将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样与时俱进,从而呈现出新的发展向度.其中社会化与个性化交融、生活化与规范化统一、民族化与国际化共存,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大向度.  相似文献   

16.
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特定的时空背景、意识形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具有社会性.由于社会的动态发展,各种变动不居的社会因素推动着人的思想不断变化与发展,这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面向社会,通过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服务社会大众、融入社会生活、契合社会心理以及依靠社会力量等途径实现自身的社会化,以跟上社会发展以及主体人思想变化的步伐,实现与社会的不断相容.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着种种不同程度脱离生活的问题,导致教学内容知识化、教学手段单一化、教育目标理想化,教学实效性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选择回归生活,制定生活化的德育目标、构建生活化的德育内容、探求生活化的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种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要注重实践教学,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改革方向.文章主要对本课题实际操作中实践性教学的不同形式.进行了总结与介绍.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因为多种原因造成了我国高校保守、僵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化、知识化和工具化倾向较为突出,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和时代需求相脱节。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继续深化、发展的关键问题。立足于这一现状,文章分析了生活化教学模式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弊端;阐述了从课内、课外等多渠道加强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杨涵 《理论界》2009,(8):40-41
政治的内涵是政治学研究领域中极为复杂和富有争议的基础性概念.本文通过对古希腊以来的多种经典政治概念和政治观进行总结归纳,以政治与公共权力的内在关联性为切入点,将政治定义为公共权力创造有序的公共生活.可以说,这种有关政治内涵的探讨是对最好生活方式不懈探求的现代回应,我们坚信:人之伟大在于政治,人之幸福在于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