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释学作为理解的学说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视角,理解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原理告诉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出现多样性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当前我国哲学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存在着两个严重偏离现象:一是割裂自然与社会的整体性;二是体系哲学的理解方式.正是这两种偏离导致了不同体系的无休止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反思为前提又超越反思的实践哲学。笔者赞同出场学,因为这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思维。反思与超越,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年出场的关键,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的必然要求。从出场学的角度看,应该通过与西方当代学术、中国传统思想及各有关学科对话,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精神,从而使马克思的思想活生生地在场。只有通过这一连续不断的、开放性的对话和相互诘难,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不断吸取对话者的思想精华,摈弃其解答中的错误,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我国哲学界从如何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反映时代的精神这一基点出发,对现行的哲学体系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反思,认为它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需要完善和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需要有新的大发展。这些年来,我国哲学界的同志结合社会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新深入地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运用哲学反思的机能,在诸多方面重新思考和深入研究了许多问题。例如:在唯物论方面,关于物质概念的讨论,从现代  相似文献   

4.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成效不显著,主要问题在于“大众化”偏离了大众的实践,成了单一的意识形态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自于对大众实践的反思,因而是面向实践的精神提炼,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理论特质为它回过来指导大众实践提供了基础.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目的在于帮助大众澄清生活的意义,获得理性思维的能力,使大众认清自己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性与目的性,从而在社会活动中能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讲理性.同时,大众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因而决定了大众化的途径的多样性,这要求我们走出书斋,贴近人民生活,积极探索新的大众化途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从一个历史事实提升为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结果,本质上是对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理性精神的反思。这就要求我们从历史主义的观点出发,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中国现代化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的整体,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中国近现代思想运动的视角,通过考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之间的关系,与中国其他哲学和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多层次的内容和它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特征。这种考察将为我们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及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致力于阐述这一哲学的当代性质和当代意义。由于注意到第二国际理论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领袖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述中的尖锐对立,我试图将问题的探讨和应答引入到存在论的基础之中。因此,研究的重点便是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及其对现代形而上学的决定性超越。当这一存在论革命同时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基础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便史无前例地开辟出了一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正是这条道路意味着最坚决地反对主观思想及其外部反思,从而为理解和把握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积极地构成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哲学本是反思之学。对此“反思之学”进入新时期以来的发展轨迹也来一番“反思”,实属必要。应该承认,这十几年来我国哲学界的复苏与繁荣还是有目共睹的,争论迭出,高潮数起。从真理标准到生产力标准的讨论,相隔数载,内在逻辑却是一以贯之,以恢复马克思主义本貌为宗旨,却又为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实践作先导;熔历史观与人生观于一炉的关于人的哲学大讨论,曾旷日持久,争辩激烈,既是对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核心、精髓之理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语境下,文化哲学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重要维度。文化哲学作为反思现代化的哲学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同质性,这使得建构得以可能。同时,文化哲学作为一种现当代哲学,在哲学的本体论提问方式、思维工具和研究范式等方面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是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拓性文稿黎德扬本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年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发生了跃迁,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自然也合理地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学派、新理论、新哲学。马克...  相似文献   

10.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仅仅理解为关于世界观的解释原则的革命,从而推论出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是一种“解释原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之为一种方法或解释原则,才使历史之唯物主义地作为研究对象得以可能。现在需要对此种论断加以发问与反思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旨趣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克服历史唯心主义或者旧哲学,而在于战胜以资本为基本建制的资本主义,思维原则的变迁仅仅是一个“手段”,不能认为是一种“目的”。这样一来,显而易见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是“关于世界观的解释原则的革命”的说法是有限度的,需要进一步丰富哲学变革的内涵。这就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从哲学之内的讨论转型到“社会实践”的讨论,实现当下的研究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1.
社会工程哲学作为在全球化进程曲折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冲击、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对现代性及其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基本方式的反思,既是科学技术哲学逻辑理路的延伸,又是现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当代表达方式的创新。社会工程哲学汲取了现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中国哲学的精华,标志着现代哲学从社会批判向社会建构的时代转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教育科研的指导进行了初步反思,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教育科研的指导,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教育科研中的指导地位,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教育科研的功能,必须准确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教育科研的指导功能,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自我定位的迫切任务,它大致包括怎样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研究范式、恰当地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对现代性的批判性的反思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真理标准的讨论当时让我们这些刚考入大学读哲学的人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二十年后的今天,哲学虽然不那么景气了,但我们对哲学在当时所起的历史作用却有了更清楚、深刻的认识:哲学讨论引导了重大的政治斗争;思想解放运动揭开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序幕。再作进一步反思的话,哲学在某些历史时刻的轰轰烈烈,其实都是适逢其会而已,是多种历史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哲学的常态应当是平静而非浮躁的。实践是检验人的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常识。当年的讨论只不过把这一被忘却甚或抹煞了的常识重新加以肯定并作宣传及应…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与唯物史观研究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全球化的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不仅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而且对社会历史理论研究也是一个重大冲击。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一方面唯物史观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和矛盾仍保持着有效的解释力和穿透力,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全球化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作出新的调整和变革。只有在当代新的问题域中重新反思和思考既有的框架和观念,把继承与变革结合起来,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进到新的境界。以下是几位中青年学者就“全球化与唯物史观”问题所发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东亚的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全球化的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不仅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而且对社会历史理论研究也是一个重大冲击。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一方面唯物史观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和矛盾仍保持着有效的解释力和穿透力,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全球化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作出新的调整和变革。只有在当代新的问题域中重新反思和思考既有的框架和观念,把继承与变革结合起来,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进到新的境界。以下是几位中青年学者就“全球化与唯物史观”问题所发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在新时代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相应的,应该从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基本定义、基础定位,精深观照、跟进、概括新时代实践发展的重大变化和重大进展,及时反映、深度反思和积极增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三重维度,审视、反思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发展进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的多重维度与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全球化的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不仅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而且对社会历史理论研究也是一个重大冲击。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一方面唯物史观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和矛盾仍保持着有效的解释力和穿透力,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全球化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作出新的调整和变革。只有在当代新的问题域中重新反思和思考既有的框架和观念,把继承与变革结合起来,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进到新的境界。以下是几位中青年学者就“全球化与唯物史观”问题所发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鲍德里亚通过对消费社会的分析,激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就等同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汲取理论资源,通过置换概念、变换关系等一系列手段,偏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偏离形成了鲍德里亚独特的批判路径,其中既有直指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批判力度,但也有偏离马克思主义后的逻辑错误和本质误读。重回马克思,不仅要廓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更是要通过反驳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解读,去强调建设性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在新世纪开始不久的时候,认真回顾与审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教训,评述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沿问题,展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