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色幽默是一个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为代表的有布鲁斯·杰·弗里德曼、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约瑟夫·赫勒、小库尔特·尼格、库特·冯尼格等十几位作家。他们用辛酸却又是尖刻的、悲观甚至是绝望的笔调,描绘出一个荒唐可笑、支离破碎的世界。他们在探索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鲍里斯·维昂(1920—1959)是法国文坛上的一位黑色幽默作家。他早在1947年就发表了其代表作《似水年华》。这是一部成功的黑色幽默小说。作品描写了一对深深相爱的青年男  相似文献   

2.
重叠的起点一九一三年,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创作了独幕剧《东航加迪夫》。这出小戏虽不是这位“美国戏剧之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代表作,但标志着他创作道路的起点。作家自己认为这个独幕剧“非常重要”,因为“在它里面,可以看到或是感觉到我全部后来写的更为重要的作品中的精神、生活态度等等的萌芽”。四十年后,另一位也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在巴黎推出他的  相似文献   

3.
<正>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与欧内斯特·海明威同时代的杰出作家。进入二十世纪后,正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优秀作家为美国文学赢得了世界声誉。与海明威一样,菲茨杰拉德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四十六岁的一生是短暂的,其创作生涯不过二十年,但他以自己特殊的文学天才和辛勤创作为  相似文献   

4.
伊迪丝·华顿是许多女性作家中的一位具有女权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家。她的《快乐之家》描写了莉莉·巴特这个被上流社会排挤而自杀身亡的年轻女子,在不同的程度上描写了当代妇女的苦闷与烦恼,以及她们对幸福的追求。因而她当之无愧地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的先驱作家。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作家珍妮特·菲奇的《白夹竹桃》是一部很严肃的通俗小说。作品中,作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如人类的自私、麻木和无情,同时也细腻地描写了人性美的一面。对于人性和人性化的探讨使这部作品成为畅销书之一,并为珍妮特·菲奇奠定了成为一位优秀作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很多美国人从肉体到精神受到很大摧残,尤其是一些青年人,他们对社会和人生感到迷惑不解,产生了一种厌战心理和悲观失望的情绪。当时的一部分青年作家把这种精神状态反映在作品中,于是一类以虚无和幻灭为标志的迷惘一代的形象在美国文学中诞生。由于厄纳斯特·海明威的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迷惘一代精神上的迷惘和痛苦,引起了世界文坛的瞩目。海明威成为迷惘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创造的迷惘者的形象大部分出自他的反战小说。这类小说包括长篇《太阳照旧升  相似文献   

7.
海明成曾写到:“所有的现代美国文学,都起自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中间最好的一本书。”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也许只有象《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这样的书方能受之无愧。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批家和讽刺家。《哈》书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故事虽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前的50年代,但却写于种族歧视仍然极为严重存在的80年代。作者通过一个名叫哈克的白人孩子帮助黑奴吉姆逃亡的故事,描绘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中…  相似文献   

8.
约翰·奇弗(1912—1982)是一位活跃在战后美国文坛的“老牌”作家。他从30年代起开始发表作品,不久崭露头角,发表了一百多篇短篇和五部长篇小说,因其出众的艺术才华获得过“普利策文学奖”和美国全国文学奖等美国文坛的一系列殊荣,被誉为“描写美国远郊区...  相似文献   

9.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以神秘、怪诞和离奇著称,其中的故事情节似乎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大都是畸形变态的,再加上作家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放荡不羁,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一方面,许多人,主要是同时代的评论家把他看作是一个骗子,一个庸俗无聊的三流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鄙夷地称他为“醉鬼”。①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家,都充分肯定坡的才能和创作,例如,象波德莱尔这样的象征派作家就视坡为偶像,而T·S·艾略特更…  相似文献   

10.
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介绍和分析了舍伍德·安德森的主要作品,提出合伍德·安德森本人虽然不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重要作家,但他在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却对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和斯坦贝克在内的美国文学家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美国文学史上颇为值得研究的一位承上启下的“一般作家”。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的妇女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一位杰出的美国现代小说家。本世纪20年代他曾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于世。海明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加者,他的长短篇小说的背景多是一个被战争破坏了的萧条社会,一个墮落的世界。战争摧毁了一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心灵;他们对前途既无信心,又无希望,因而成为所谓“迷惘的一代”。战后社会经济的萧条,搞乱了人们的道德价值,更使女人堕落,而女人又去糟蹋男人。女人的淫乱,已成为人类生存最具破坏力的因素之一。因此,海明威的多数作品都贯穿着男女之间关系的描写。海明威是一个在个性上充满许多矛盾的人物。他即十分慷慨,又极端自私;他热爱生活,同时又一直不停地思考着死亡;他一生刚勇好强,但他的勇气终又结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南方流派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实验性的作家,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做过多种尝试,他的早期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这部作品的创作思想显示福克纳在上世纪30年代从人道主义向自然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外国文学新潮中,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九六七年,“魔幻现实主义之父”、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九八二年,魔幻现实主义的另一位奠基人、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再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百年孤独》已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总发行量达一千多万册。在我国,《百年孤独》等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并对一些作家开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西兰作家约翰·马尔根的长篇小说《孤独的人》是一部描写小人物遭遇的作品。小说不仅反映了动荡年代里的新西兰全貌 ,同时深刻揭示了人的精神困境 ,堪称新西兰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也是马尔根的唯一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作者与另一名作家弗兰克·萨吉森齐名 ,成为新西兰新兴的民族文学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5.
“战壕真实”小说及关于它的一场论争陈敬泳以战争小说蜚声文坛的苏联“前线一代”作家中有三位的姓氏都以俄文字母“”开头,被称为三“”作家。这就是邦达列夫、巴克兰诺夫和贝科夫。由于体裁和题材相同。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风格相似以及作品发表的时间相近,以三“”...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海明威在两个概念中的位置海明威崛起于欧美象征主义由诗坛而向整个文学领域渗透、扩张的年代,有的研究者将他也视为象征主义作家,认为他应该“与爱伦·坡·霍桑和麦尔维尔列为一类,即描写象征内心世界形象的作家”但不少研究者对此持反对意见,如美国评论家哈里代就说:“在新的文学史里我不愿看到海明威作为‘象征主义’者出现.”并认为他“是二十世纪美国小说里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优秀的作品里总是坚定地维护现实主义.”这两种意见,构成了海明威研究中关于象征主义问题的基本分歧.  相似文献   

17.
欧纳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当代美国,也是世界上具鲜明特色的作家之一。1919年,这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凯旋”的英雄带着二百三十七处弹痕和无法医治的心灵创伤开始写作。在1926年发表成名作《太阳照佯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中他引用美国老一辈“意象派”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话作为题辞“你们都是迷失的一代”(A Lost Generation)。从此,海明威成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迷惘的一代”的最主要代言人。1929年,海明威发表著名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AFarewell to Arms"),成为“迷惘的一代”的最高成就,并奠定了其在此类文学中的首脑地位。  相似文献   

18.
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厄内斯特·海明威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 ,战争题材是他的主要创作源泉 ,他是所有有关战争题材作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本文通过海明威的作品进一步透视海明威的战争观点。从“迷惘”、“反战”到“主战”,海明威经历了一个巨大的认识转变过程 ,而他的思想和行动、他犀利的笔调 ,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还是一个反法西斯的英雄 ,他的伟大作品至今读来仍觉观点鲜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在没有认真体味福克纳等美国南方作家的作品时,我们很纳闷,为什么在“迷惘的一代”作家纷纷前往欧洲的时候,福克纳却急不可耐地在圣诞节前从巴黎赶回故乡奥克斯福。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故乡情思,而且是一次重大的人生道路的抉择。他发现了现代人精神视觉的盲点,他找到了现代人失落了的宝贵精神财富——乡土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文学史上,“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个创作繁荣、作家辈出的时期,大小作家数以百计。乔治·罗伯特·吉辛(George Robert Gissing,1857—1903)是其中最后一位卓越的重要小说家。他享年46岁,活得比十九世纪任何一位主要小说家(除奥斯汀和勃朗蒂姐妹外)都短暂,但他却是一位多产作家,在二十三年文学生涯中,共创作了二十三部长篇小说、一百十一部短篇小说、一部旅行杂记、一本狄更斯评论专著以及为数不少的散文。从数量上看,他的作品比除司各特和特罗洛普外任何一位十九世纪主要小说家要多。在如此众多作品中,“……列入第一流作品多至十四部:十二部长篇小说、一部旅行杂记和一本狄更斯评论专著”。一个作家能写出十四部优秀作品,确实是不可多得的,难怪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阿诺德·贝内特称吉辛为“十九世纪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作家,一位重要小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