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国君不断改变称号直至最终称王体现了战国王权的形成过程.国王通过赋税征收制度、符节制度、官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并辅以神权来加强王权.王权的强化与相权产生了矛盾,因而国王利用俸禄选士、严刑峻法和设置大将宠臣等手段来分化控制相权.与诸侯的君权、周代王权及秦代皇权相对照,战国王权具有自身的时代特点.战国王权是诸侯君权的扩张,其专制性与西周王权有本质区别,其不成熟性则是与秦代皇权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着悠久的手工业发展史。中国古代灯具作为手工业的经典,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绚丽的色彩令世人瞩目。中国最早的灯具始于战国,由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豆发展而来。战国晚期开始,封建贵族把灯具视为重要的案头实用雕塑品,造型日趋考究华丽。秦朝的灯具出土不多,但《西京杂记》卷三中记载“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则足以说明秦代铸造的灯也是极其华丽的。到了两汉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灯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灯具制造工艺又有了新发展,其形状、种类、质地都更加多样,且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使灯具艺术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怎样写隶书     
刘文泰 《老友》2013,(1):47-47
隶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源于秦代(也有说法称其起源于战国),形成和盛行于汉代,故隶书也叫“汉隶”。  相似文献   

4.
引言战国至秦代,是中国社会经济及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发生重大突变的伟大时期,也是我国人口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人口再生产模式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人口发展的基础,对从秦汉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我国人口再生产过程发生了颇为深刻的影响。1975年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所出土的大批简牍,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社会人口再生产状况,为研究战国秦代人口发展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笔者试据云梦秦简、特别是其中素为人们忽略的《日书》,将战国秦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作一粗轮廓的勾勒,以求教于人口学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5.
《逸周书》一中,至关周史研究。然其价值,则迄今犹未被完全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时代尚不明确、无有定论。笔者于此,拟对其时代略作考论,冀学界予以批评。前人论《逸周书》,或以为战国时人作,或以为战国前人作,或以为战国后人作,或以为秦汉间人作,或以为汉以后人作,或以为东汉魏晋间人作,或以为历战国秦汉而渐增成,或以为春秋已有,而战国后又辗转附盖而成,不一而足。论说虽繁,但各家均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其书有《序》。我们知道,所谓“《周书》七十一篇”,实际  相似文献   

6.
“九卿”一词的出现晚于“三公” ,约在战国后期 ,其影响也不如三公说大 ,对战国政治制度没有影响。秦代没有“九卿”的提法 ,其出现在汉代官制中约是文、景时期。西汉的九卿并不是九个卿而是列卿的泛称 ,但王莽时至东汉 ,又按照儒家学说将九卿变为九个卿 ,形式上分属三公。东汉的九卿是专称而非泛指 ,秩次为中二千石。秦汉九卿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两汉皇位继承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皇位继承制度略论范学辉,朱宏关键词两汉,皇位,继承制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34萌芽于西周、春秋的专制王权确立于战国,至秦、汉遂形成皇帝独裁之局。由于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制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  相似文献   

8.
秦客卿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时期虽无客卿之名 ,但有积极引进、大胆重用异国人才的客卿之实。战国客卿制不过是春秋时楚材晋用类人才跨国仕进之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规范化的延续和发展。秦客卿制是以言论和谋略见用的选官方式。秦以客礼待异国人才 ,不仅破格擢用 ,委国而听之不疑 ;而且注重礼数周全 ,有不求全责罚的容人度量。战国中后期秦国的发展壮大和统一帝业的完成 ,从一定意义上讲首先应归功于坚持百余年不动摇的客卿制度  相似文献   

9.
《周书·月令》为周公所制十二月赋政之法,其书虽在两汉时期亡佚,但部分文句却因其他文献征引而得以保存。《周书·月令》在流传过程中,异名情况复杂,有“月采”、“邹子”、“明堂月令”等诸名,故学者多不识其文。归纳其形成原因,大致为文字讹误、转引不审、同类相混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0.
<正> 城市平面布局是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空间表现形式,它受制于城市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限于资料,本文只论述两汉、明、清南阳城区平面布局的演变。 一、两汉南阳城区平面布局 两汉南阳城是在秦代南阳郡城的基础上,经过高祖六年,建武十八年复修而成的。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载:“南阳故郡  相似文献   

11.
“节”观念起源于春秋,形成于战国末期,盛行于两汉。其内涵在先秦两汉之间有着重要的转型,具体表现在:起源于春秋、形成于战国末期的“士节”强调士对当时贵族阶层的个体效忠,至两汉则转变为对国家效忠的“臣节”,进而拓展成为女性效忠丈夫及彰显于社会的“女节”。至此,“节”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重要而多元的社会伦理范畴,与“忠”“孝”“义”等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模式,并对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秩序起到了强有力的维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虎钮锌于作为巴人青铜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鄂、湘、渝、黔巴族地区,时代多为战国到两汉时期,其功能及埋藏方式均与战争和祭祀相关。  相似文献   

13.
瑞狐文化是中国狐文化的开端.唐前文献中常见的瑞狐形象白狐和九尾狐,分别为先秦时期西部内陆文化与东部海洋文化的产物.九尾白狐作为前二者形象的合体,出现于战国晚期,本为商汤兴起之瑞,确立了瑞狐作为帝王符瑞的文化含义.瑞狐文化盛于两汉,主要表现为白狐、九尾狐等瑞狐形象符命化,赋予九尾狐以生命象征意蕴,以及狐形象道德伦理化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瑞狐文化虽已衰歇与没落,但曾短暂复兴于北魏,是拓跋氏政权汉化程度加深的结果.但此复兴没有为瑞狐文化增加新内涵,故其衰落已成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秦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颇具特色。秦代较高的社会经济水平、保民思想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完善与水陆交通的拓展,为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社会基础。社会救济、养老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多轨并行与实施,使秦代社会保障体系初具规模,渐趋完善。政府在秦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程序化、法律化,确保了社会保障的执行力度和成效。然而,道德虽已成为维系秦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因素,但秦代社会保障中的等级差别,加之政府对民众自身保障能力的忽视与破坏,却使社会保障具有的维护社会安定等功能难以正常发挥,甚至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15.
秦代《行书律》对公文记录已有明确的规定,根据里耶秦简中很多书写在同一枚简牍上的收、发文记录来看,秦代的收、发文记录虽已包含了文书的起发与送达时间及递送者职、名等基本要素,但尚未形成汉代那样严密规范的收、发文记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铁的性质和使用价值一旦被人类发现,它就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开始发挥多功能的作用。但这多功能的作用并非初始就能够达到很高的程度。在我国,直到战国中期以前都是如此。战国中后期和两汉时代,槽况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从铁器在社会实践各大领域的分布和铁器使用的数量规模及其时序变动两大角度来探讨一下我国先秦两汉时代的用铁程度。一、先秦两汉时代铁器在社会实践各大领域的分布及其时序变动在这里,所谓社会实践各大领域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和战争三大领域。本文首先要回答铁器在这三大领域中是否都有运用,都有哪些运用以及与时…  相似文献   

17.
先秦两汉魏晋六朝杂史虽表现出一定的小说色彩,但考其本意,依然不失“史”之用意,故其叙事思想多承继史传叙事思想。综观先秦两汉魏晋六朝杂史,就叙事视角而言,多因循史传“中立型”全知叙事视角,在貌似客观、中立的叙述中,却流露出或多或少的主体性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两汉侯国的动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素银 《南都学坛》2007,27(5):6-11
侯国是两汉时期重要的县级行政单位,封侯而设,侯免则废。西汉时期,侯国经历了从直属中央到从属汉郡,从遍布王国到尽归汉郡的变化;西汉有侯则有国,东汉有侯则不一定有国。从侯国的变化不仅可以看出两汉间列侯地位的下降,也可以看出汉中央在利用侯国赏功的同时,成功地利用侯国来削弱王国。侯国的设置是人为的而非经济发展的结果,其设置与废除为汉代地方行政带来不良影响,为纠正此弊,东汉政府采取了省并县邑及乡、亭侯不立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军功爵制在秦商鞅变法以后,已经形成一种非常完备的制度。在秦代,人们的政治地位,生活待遇,几乎决定于有爵无爵和爵位的高低。 通过对汉简的研究,我们知道,在汉代的户籍制度中,人们有无爵位及爵位的级别,是户口登记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秦的户籍简文,对于秦代户籍中是否登记爵位,尚无实物证明。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秦人对军功爵制的重  相似文献   

20.
丞相:始于战国时代,为百官之长。尊之则为相国。也称相邦。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汉代在王国的丞相只曰相。如“《吕氏春秋》是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叫他的门客们编写的。”(《刻舟求剑》注)将军:古时一军之帅称将军,但未把它作为官名。从战国开始作为武官名。后来又加上各种名号,如车骑将军、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等。魏晋南北朝时,名号尤多。也用来泛指武官。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尚书郎: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的人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