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流动人口对武汉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日趋频繁的经济联系,文化与信息交流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其主要表现为贫困地区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流动人口具有非定居性和松散游离性。作为华中区域经济中心的武汉,城市建设和发展下场受到急剧增长的流动人口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既具正面促进作用,又具负面消极影响。本文基于对武汉流动人口现状的系统分析,指出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正面影响,进而探讨武汉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北京、上海、广州作为我国华北、华东、华南三地区的最大的城市和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选用占全国流动人口总数近1/9的三城市作为参照物,基本上能反映出我国流动人口的概貌、特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芬  赵海霞 《南方人口》2003,18(1):18-22
中观的社区人口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社区一元性特征的基础之上,在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城市社区的二元性特征显著.城市社区成员,包括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在经济条件、社会交往以及文化和社会心理上的二元性使社区流动人口的生育具有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通过社区进行人口控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应该认识到城市社区的二元性特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区一元化发展,从而控制流动人口的生育,完善社区人口控制理论.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城市流动人口也日益增多,给流动经济发展和建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以浙江省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中的流动人口进行初步的分析探讨。一、流动人口的增多是经济开放的必然结果建国以来,城市和国家一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关起门来搞建设,人为地切断了横向的经济联系;在流通领域里,渠道少、环节多、货流不畅,严重地阻碍了社会分工,商品  相似文献   

5.
北京、上海、广州作为我国华北、华东、华南三地区的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较高的生活水平、特殊的城市职能及悠久的历史等,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大多遵循着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小城镇向大城市的流动模式,因此,在这里选用占全国流动人口总数近1/9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城市作为参照物,基本上能反映出我国流动人口的概貌、特征、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商品大流通带来人口大流动。流动人口的浪潮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全国范围内人、财、物的流动日益扩大,流动人口这个活跃而复杂的人口群体,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膨胀起来。其所带来的种种影响,触及到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课题。北京作为首都,其特有的城市性质和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对流动人口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因而成为流动人口聚集的热点城市之一。本文试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和对城市的影响作一粗略的分析,并根据这个群体的变动轨迹和相关因素,对今后全市流动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何圣  王菊芬 《西北人口》2007,28(3):8-11
本文以推拉理论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并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改革开放后北京、上海、广州吸引流动人口流入的经济因素。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主要依据微观经济因素做出流动迁移决策;不同城市对流动人口产生拉力的具体的微观经济因素不尽相同,即使有相同经济拉力因素的城市,拉力的大小也有差异;三城市的流动人口就业的分布不同,广州流动人口就业集中分布于第三产业,北京和上海则不然。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外来人口证件化管理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源是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子。上海是全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加大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不仅是保证全市社会有序运行的需要,更是其保持活力、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体现于外来人口证件化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巩固和发展孕前管理的成果提供了必要保证。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正面临新的挑战,尤其在孕前管理工作中,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产生。 1 孕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1 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给孕前管理加大了难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增多,特别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了流动人口的比重,加之城市的老区改造,又造成了大量动迁户的产生,庞大的流动大军对经济、社会,尤其是对人口控制中的孕前管理工作带来了难以解决的困难。从我区现状看,常住人口215892人、流动人口923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大中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经济发展与流动人口的关系论述了现阶段在各大中城市对流动人口规模与结构进行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并以上海为例 ,借助于城市生产函数建立了一定时期内的适度流动人口规模模型 ,定量地分析、测算了与上海城市经济增长相适应的适度流动人口规模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泽群  于扬铭 《西北人口》2009,30(3):106-109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现行政策的不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文章讨论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应该坚持的原则和主要对策,认为从长远来看,要运步构建有利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社会融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从各方面涌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并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新问题。北京为全国最大的流动人口聚散地之一,这必然对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以有关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北京流动人口与首都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大约为1.47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在流动人口中,80%以上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人口群体,流动人口在我国将长期存在。流动人口快速增长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但是,日益庞大的流入人口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能力提出挑战,也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难度。我国人口流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的交流,日益增多的向城市流动的人口,在活跃城乡经济的同时,也给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管理,带来了不少问题。本文拟就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等,谈点不成熟的看法,求教于专家和读者。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问题城市流动人口,从成份看,有农民、工人、学生和公务人员,有商人、军人和企业家。有乞丐、流氓和犯罪分子,有无业者和流浪汉;从来源看,有城里人也有乡下人,有本省人也有外地人,有大陆居民和港、澳、台胞,也有国际友人和观光者;从停留时间看,有暂短居住或一到即离者,也有长住不走者……构成极其复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市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流动人口在城市聚居的倾向日益明显。同时,城市贫困问题的出现也使如何构建社会保护体系成为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话题。解决好城市流动人口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完善社会保护体系救助城市贫困群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拟于2005年10月下旬,在北京举办“流动人口社区、城市贫困与社会保护”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十年间我国人口流动的区域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东部沿海仍然是最主要的人口流入地.中部地区人口大量外迁的趋势依旧.西部地区作为人口流入地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城市作为流动目的地.超一半的流动人口来自于镇;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略有提升但务工经商人群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外出年龄有所推迟: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数量激增。造成上述特征及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城乡发展差距与要素集聚格局以及流动人口接纳安置能力与政策等方面的因素。今后我国人口流动需要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以及新型城镇化、主体功能区等新思路的安排进行舍理引导与配置。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不断深入,城市人口问题出现了新的动向,突出表现在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尤为令人注目的是,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从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活跃了城市经济,加快了城市经济改革的步伐。本文依据1986年8月27日的《上海市区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来自江苏、浙江农村及上海郊县的流动人口作初步的比较分析,对特大城市中农村人口的活动特点略抒初浅之见。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犯罪是目前城市犯罪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上海流动人口犯罪比重已占到城市犯罪总数的60%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透过新闻资料对上海流动人口犯罪特征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上海流动人口犯罪表现出了犯罪的一些共性,也反映了上海城市犯罪的一些个性特征:侵财型犯罪比重大;流动人口共同结伙犯罪、团伙犯罪比重较大;犯罪成员年龄结构轻;犯罪发案时间季节性明显;罪案主要集中于城郊结合部。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首要因素是社会环境。因此,应加强社会公平性建设,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和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中期伊始,中国城乡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大批劳动力跨区域迁移流动的现象。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国的流动人口总量已数以亿计。目前的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向大城市、特大城市流动,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流人人口均已达数百万。流动人口在城市的不断聚集和迅速增长,既对加速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独特作用,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众多尖锐矛盾和复杂问题,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与之相应,对人口流动和城市"外来人口"现象的分析,也成为目前中国人口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学术界近期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90年代初,中国学者开始对流动人口进行理论研究。城市流动人口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结构、户口结构上特征鲜明。流动原因同中有异,流动前后职业结构的变化与所在城市的经济结构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