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古代女作家小说写作的角度 ,梳理了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初女作家创作弹词小说的巨大成就 ,采用性别研究的方法 ,揭示女性叙事独特的视角、主题和写作特点 ,得出女作家弹词建立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叙事传统 ,并对现代小说叙事产生一定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传统女性常常被描述为仰人衣食者,官修史志的记载则显示她们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均有积极参与和明显贡献,部分女性不仅自食其力甚至成为家庭中的经济支柱。流行于民间的弹词文本内容、女弹词和弹词女作家的生计营求更是生动展示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及广大社会中下层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谋生经营对清代传统女性个人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它使女性能够自食其力,应对家庭变故;立足于家庭,生存于社会;为女性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晚清前期(1840-1902)的女性弹词小说虽已呈衰落之势,但晚清女作家们在继承弹词小说叙事传统的同时,也于实际创作中自主地带上了求新求变的意识,这是对弹词小说文体本身所做的一种创新性的尝试和努力。本文从晚清前期的代表性作品入手,探析女性弹词小说在这一时期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初的女作家沉樱从自身的婚恋生活经验出发,对五四时期现代家庭生活作出新的体察和揭示,客观地描摹出一些新女性在满怀希望走进婚恋生活后内心所感受的空寂与焦虑,同时也大胆地表现出这些女性对于自我欲望的发现与表述。  相似文献   

5.
弹词是主要兴盛于明清 ,流布于南方的一种说唱文学 ,其中以女性创作的弹词最具影响力。女性之所以钟情弹词创作 ,一方面是弹词这种艺术形式适合女性 ;另一方面 ,知识女性藉此可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因而在她们创作的弹词中 ,或塑造叛逆女性形象 ,或表现不幸女子的遭遇 ,凸显着鲜明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6.
论《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婚恋悲剧模式贺群《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紫式部的代表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源氏的情场和官场经历为背景,展示了平安时期日本贵族腐败淫逸的生活。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这些形象基本...  相似文献   

7.
香港女性文学从50年代萌芽诞生到80年代出现繁花似锦的局面,成就是不容忽视的。由于处在特殊的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之下,香港女性文学有着独异的特色。从创作主体看,香港女性作家有不少人是明星(名人)与美女,“明星+美女”的女作家是香港文坛的一大奇特现象;从作品看,香港女性文学往往脱不开“男女之情”的内容,婚恋小说为数不少,主题与人物塑造也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调研,初步探讨了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现状。研究得出,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在年龄、经济收入、婚恋状况和婚恋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婚恋质量是影响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实际上由以丁玲和张爱玲各为代表的两翼女作家及其创作构成。丁玲一翼在客观上成为主流。木文通过宏观审视这两翼女作家及其创作,概述了在战时背景下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嬗变规律:一面念念不忘关怀女性本体问题,如婚恋、生育、男女平等、家庭等主题,另一面更自觉地从关注女性外部现实出发,将女性本体问题融进全民问题。这两方面的追求,表明了战时女性文学在对内的自审和向外的他视两相关注时的矛盾,但同时也显示其所渗透的中国现代女性意识倾斜中有补偿,补偿中有倾斜。文章指出,无论丁玲、罗洪等还是张爱玲、苏青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实主义文学观,只是尽管同样是关注女性生存境况,但表现的形态迥然有别,并由此导致了战时女性文学的幸与不幸:前者拓宽了“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题材,“抗日”“解放”成为文学表现的核心,却对女性本体问题的思考显得粗淡而性急;后者专注于发掘女性本体问题,对此刻画细腻而从容,却又是题材一律,对硝烟弥漫烽火连天的外部大现实表现出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0.
老舍创作的婚恋叙事及女性形象是新世纪以来老舍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察婚恋类型及内涵特点,有“民间性”“传统性”“清醒理性”诸说;分析各类女性形象,对悍妇尤其是虎妞形象做了有新意的阐释。从婚恋叙事及女性形象出发,发掘所表现的文化社会学内涵,探究老舍婚恋观和女性观的传统倾向和男权意识,刷新乃至深化了此前的认识,拓展了研究空间。某些论述重复旧议,是“泛学术”时代很难避免的弊端。老舍婚恋叙事及女性形象研究昭示了新世纪老舍研究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诸多值得注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池莉的《水与火的缠绵》与方方的《暗示》两部女性成长小说为对象,分析两位女主人公曾芒芒与叶桑的女性成长经历和女性意识的觉醒。笔者以女性反抗作为突破口,通过对两位女性在成长中面临的束缚,她们反抗束缚所采用的姿态及反抗的最终结果的阐述,对小说中突显的女性成长问题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侠小说和古典艳情小说与西方骑士小说和罗曼司大致相当,中国女性武侠则与西方"女吉诃德小说"调侃的对象文本相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澄清当前的"雅""俗"之争,还有助于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定文本生产和样式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女性受众与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女性受众的权益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本着媒介的社会责任和自律原则,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应该从片面走向完整,从矫情走向平实.媒介在赢利至上的市场规则下,也应该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体现出一种温暖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4.
梦幻意象是当代女性散文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女性散文的梦境里有关童年故乡、爱情亲情的描述,细腻迷离,诗意且有力地记录了女性自我心智成长与精神蜕变的生命成长史。  相似文献   

15.
楚文化中的女性思维源于其特殊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本文考察了楚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论述了楚民族在迁徙过程中受到南方和西方女神崇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民族的女神原型,阐明了女性思维对我们重新解读传统文化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从分析新疆女性人才较集中的单位环境入手,说明:单位环境下的正式权力结构、非正式权力结构及一般社会观念对女性人才作用有效发挥以及健康人格形成有制约作用和不利影响,指出未来社会女性人才与工作环境的变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陪审制是吸收民众参与司法的最主要形式。改革我国现行陪审制度,在一定范围内试行陪审团.赋予被告人选择陪审团审判的权利,是保障被告人人权的需要,更是推进司法民主、实现社会正义的需要。女性有着自身的特点,吸收女性作为陪审团成员参与刑事审判,能够在未成年人案件、性犯罪案件、女性被告人案件等案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应以价值分析为主视角,从实证分析和理性恩辨入手,探讨女性作为陪审团成员参与刑事司法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社会文化的视角审视我国女性阅读的现状,发现女性阅读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并非是所谓的"女性期刊"所能左右."女性期刊"或"女性读物"的提法,有将女性的阅读对象和内容规定于狭窄空间之嫌,阅读是人类共同的文明现象,不应该也不可能有性别之分,期刊不能以性别来界定.尊重妇女,维护和保障妇女权益,关注女性意识,给女性以较好的发展空间,女性阅读量增大和阅读内容多样性的选择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描写都市上海的小说,主要通过一个弄堂女性的群体来书写她对上海及其历史的理解,并构建了一种独到的上海/女性之间的想象关系.本文拟以具体文本为例,期冀对这种新颖的想象关系做一个尽可能全面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