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与人权的内在统一 1.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及其方法特征。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包括关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和法权上层建筑的奥秘深藏于有关经济事实之中的论断,关于研究上层建筑必须以它所对应的经济基础为根本依据的论断等,是马克思主义能够真正解开“人权”之谜的关键所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对“天赋人权论”进行了批评,认为其根本错误,在于离开特定的经济基础(生产方式),随心所欲地解释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权利关系及权利观念的人权:“这样,他(指“天赋人权论”的一个鼓吹者桑乔——引者)就可以不必去研究在政治上表现为特  相似文献   

2.
(1)《求是》1992年第1期刊登郎毅怀同志所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权实践与国际人权斗争》(以下简称“郎文),批判西方某些国家的“人权外交”伎俩,论述社会主义与“尊重人权”统一,是对的。但它在人权理论上错误不少,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很不熟悉的缺陷,且由此对笔者所捉“商赋人权论”进行了颇为严厉的批评。由于分歧涉及唯物史观与人权的关系,这迫使笔者回答批评,再次论说我国人权理论研究宣传者首先应当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3.
行赋人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以实践的观点看待人权,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行赋人权论”。这一理论不但说明了人权根植于人的实践本质,是人的内在实践本质的外在表现,而且以人的实践所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错综运动说明了人权实现的波折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两个层次所揭示的人权本源性和实现的阶段多样性的统一、构成了“行赋人权论”的基本内容,比之“商赋人权论”,“行赋人权论”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人权研究的人本主义方法,就是无视或反对唯物史观关于特定的经济基础派生和决定人权上层建筑的思路,仅仅从人的本质(或人性)出发寻求人权的实质和根源。这种方法,在西方的“天赋人权论”那里获得了自己相当充分的展示,人权被描述成人的天赋(即自然属性)固有的东西。后来,前苏联和东欧一些身处领导优势的论者,又绕开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权研究人本主义方法的根本否定,无视唯物史观原理及方法,这样那样地重复人本主义思路。以前苏联科学院副院长费多谢耶夫和前苏联科学院国家与法研究所为代表的理论,便把  相似文献   

5.
左群  吴岚 《江西社会科学》2005,3(12):147-151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有着激烈的分歧和冲突。人权标准的不同是造成人权分歧和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资产阶级人权学说以“天赋人权”论为依据,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把是否符合人的感性欲望或人的理性作为人权的评判标准。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认为人权标准是对现实的人权状况或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权利关系进行评价的尺度、准则和规范,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中确立,并与社会的进步及人权内容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动态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客观性、阶级性、普遍性、相对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招忠 《江汉论坛》2006,3(2):86-88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系统地研究了资产阶级人权理论和人权制度,继承了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精华,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人权问题,全面超越了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局限,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当前理论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阐明一系列有关人权的理论问题,确立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本文试从几个基本问题着眼,剖析人权问题上两种世界观的对立,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根本观点,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性质和根本特征.一、人权是先验的存在,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人权问题上,“天赋人权”的观点有着广泛和重大的影响.这一观点集中地体现了视人权为先验的存在的观念,究竟人权是先验的存在,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这是人权观上的根本问题,表现了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对立.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7-21
列宁的人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立足于唯物史观,结合20世纪的世界形势和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其一生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中始终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创立了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人权制度。列宁人权思想以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基础,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理想和目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当前唯物史观的研究注重宏大叙事的“理论建构”,而唯物史观的微观领域研究和现实解释力仍显滞后。唯物史观的根本理论特征和精神实质可概括为:“实践”、“反思”与“批判”的精神。借鉴当代思想家布迪厄、哈贝马斯等人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理论)的反思、探索,有助于更为深入理解唯物史观并探索有利于唯物史观发展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陈文辉 《理论界》2004,(6):56-5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的里程碑。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宪法中的神圣地位;人权入宪,将增强全民“知权”、“爱权”和“维权”意识;人权入宪,标志着人权成为国家追求的基本价值;人权入宪,自由有了法制保障;人权入宪,有助于我国人权事业纳入国际保护和监督。  相似文献   

11.
有人曾经以“失落主体”为由,诘责唯物史观“忽视了对活生生的人及其价值本身的研究”,并提出要“实现哲学的主体化”来重建唯物史观。其实,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没有失落主体,它关于历史过程主体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对王船山历史观的评价,争议颇多,《湘撢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四期发表的《船山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可以边样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是唯物史观的最高形态,船山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雏形。”显然,持此观点的同志认为,王船山已经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虽是“雏型”,却已具唯物史观之“型”了,这也就是说,在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两军对垒中,船山史观已属唯物史观营垒,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属于同一阵线,二者仅是“初级”与“高级”之别而已。这种观点,颇受到重视,《光明日报》、《新华文摘》均予摘录转登。最近,该学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 ,对唯物史观一系列范畴和原理的全面深刻理解都关联着“现实的个人”范畴。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地位和意义 :( 1)“现实的个人”范畴关系到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 ;( 2 )“现实的个人”范畴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社会”范畴 ;( 3)“现实的个人”范畴有助于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既要强调物质生产的优先地位,又要规避“经济决定论”,如此就颇有“二律背反”的意味,问题的根本在于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在唯物史观的视域内,物质生产仅为逻辑在先,是社会发展的前提;而且唯物史观本身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恩格斯晚年为回应“经济决定论”,对唯物史观做了新的阐发,对理解唯物史观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为马克思的科学观点?何为马克思的哲学观念?两者如何划界?时下学术界把马克思文本中的唯物史观特定表述加以任意拓展,其内容是唯物史观涵盖不了的,由此混淆了科学和哲学的区别.于是学界又提出“广义唯物史观”和“狭义唯物史观”之分.问题在于:唯物史观再“广义”也还是“唯物”,也难以包含马克思以批判“拜物主义”和“物役性”为中介的人的自由发展观和自由王国论.本文将马克思的科学观点和哲学观念作  相似文献   

16.
<正> 人权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邓小平同志在同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人权攻势”作斗争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这集中体现在其人权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上。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国家主权至上的价值取向 人权与国家主权(主权)是不可分的。近些年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极力推行“人权外交”、“人权攻势”,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大肆叫卖“人权至上”,“人权没有国界”,“人权重于、高于主权”,“有限主权论”等等,并攻击中国没有人权。针对以上种种论调,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的论断。1989年10月他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同年11月他在会见外宾时又一次重申了这一观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内有关报刊就“人权”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这些文章对资产阶级“人权”口号的产生、作用及其虚伪性、欺骗性的看法比较一致,但是,对什么是“人权”和“人权”是否都归于资产阶级的口号,以及无产阶级有没有人权观、社会主义社会有无人权问题等,看法不一。现就几种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评美国人权“双重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瑜芳 《社会科学》2000,3(4):29-33
1999年是国际局势激烈动荡的一年。以“人权卫士”自称的美国利用北约借维护“人道主义”之名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是其中重大事件之一。这充分表明以“人权”为幌子 ,以军事武力为后盾 ,是“新干涉主义”在当代的显著特征。一从一般意义上说 ,人权标准就是评价人权状况的标准 ;从国际人权法上说 ,则是指衡量各个国家的人权政策、人权立法、人权状况和人权实践的依据、原则或尺度 ,因而也称国际人权标准。人权标准的确立是人权实践、人权理论长期深化、发展的产物 ,是人权问题走向国际化的结果 ,其标志就是 1948年 12月 10日联合国大会正式通…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创立以来,给哲学甚至整个社会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一直吸引着思想家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西马”早期代表人物能科学地理解唯物史观,甚至能对经典理论进行有益的创新和补充,后期代表人物与唯物史观越走越远。“后马”对唯物史观的态度主要是消解与颠覆,其理论“创新”也基本上与唯物史观相背离。我们必须用坚持和发展的态度、严谨科学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范式。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也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以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权”的界定及其经济实质 应该怎样看待“人权”?在西方,“人权”被某些国家尊为“立国之本”,被法律化已达数百年,但是,人们迄今对它的界定很感为难。在我国,目前对“人权”的定义,也存在相当的分歧。从1990年秋季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人权”问题理论研讨会情况来看,有的学者认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另外一些学者则提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作为人的权利,即人的基本权利,具体说,即生存、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