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现状特征以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宿州市埇桥区的2005年和2010年Landsat-5 TM影像、2015年的Landsat-8 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软件对其进行预处理、裁剪等工作,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将宿州市埇桥区主要分为建筑用地、耕地、林业用地、水体4类,并通过建立感兴趣区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监督分类,通过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对不同监督分类方法评价和对比分析,获取最适宜宿州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分类方法,得出这3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数据.结果表明:2005-2015这10年来,宿州市埇桥区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林业用地所占全区面积比例较大;建设用地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而耕地、林业用地则大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3.
霍擎 《阴山学刊》2008,22(1):62-67
本文通过解译和对比80年代末与2003年TM卫星影像,在对包头市达茂旗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旗土地荒漠化现状及动态变化加以分析,得出该旗的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并对该旗土地荒漠化的驱动因子加以分析,得出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干扰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土地管理部门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依据,而且为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宜宾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的合理利用对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土地利用协调度的研究可以综合分析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了解土地利用现状,挖掘土地发展潜力。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功效函数和协调函数,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大系统评价宜宾市土地利用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宜宾市土地利用总体协调度较低,其中,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系统为比较协调,环境效益系统为基本协调,社会效益系统为不协调,但总体而言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霍擎 《阴山学刊》2007,21(3):62-63
本文通过解译和对比80年代末与2003年TM卫星影像,对包头市达茂旗土地利用现状及其10多年年间土地利用的动态和动态度加以分析,得出该旗的土地利用动态都有利于荒漠化发展。以期为土地管理部门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提供依据,而且为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地区乡村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镇化地区乡村土地利用效益,以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广州市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角度共选取9个指标构建乡村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广州乡村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结果表明,2003~2011年以来,广州市乡村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由极不协调向高度协调演变,其中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增长最快,乡村土地利用正经历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但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增长缓慢,土地利用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尚未同步转化为社会效益,影响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成长管理的理论基础,从土地利用协调性、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性、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按照评估维度--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基本思路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绩效三级评估指标体系,以莆田市2006-2008年土地利用相关数据为基础,合理选取标杆值,对土地利用绩效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对莆田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捷 《阴山学刊》2008,22(1):72-76
根据2004年包头市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对各种地类的情况做出统计,总结出该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其现状特点,指出当前土地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较短时间内,社会经济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本文从经济增长、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四个方面分析其对包头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对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和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邯郸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征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特点,采用区间数多目标规划模型对邯郸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构建区间数单目标规划模型以确定每个约束目标的希望水平及容忍限,构建辅助模型平衡每个约束目标的规划值,得出各类用地调整后的优化面积,以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合理用水量,为邯郸市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朱晋 《阴山学刊》2007,21(3):57-61
本文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模型,以及多度和重要度等指标,分析了包头市10年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格局变化、利用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发现,10年来包头市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而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是向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转化;区域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北兴镇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及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协调各类土地利用,并作出规划和土地资源分区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人多地少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认真对待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应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长期的指导思想。本文拟就我省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我省土地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土地紧张与浪费同时并存。我省土地资源紧张,众所周知,然而土地浪费却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1)土地利用率低。全省土地利用率较低的土地类型依次为牧草地、水域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飞虎  彭慧 《兰州学刊》2008,(4):69-71,137
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快速发展的1993-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发现数量的变化主要是耕地、牧草地面积的大幅减少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显著增加,持续减少的耕地和持续增加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均较为显著,但在不同时段有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文章选取了一些社会经济统计变量,建立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其次是劳动就业,明确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经济规模扩大及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演进及生活条件改善直接推动着以耕地为代表的农用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在城市化过程中会引起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剧烈变化。文章以南宁市为例,通过分析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边缘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土地利用战略重点促进边缘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大边缘区土地利用监管力度,完善城市规划、保护边缘区的利益等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1996-2008年城市化水平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的调查,分析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关系,可以看到呼和浩特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引起各类土地利用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耕地和牧草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现上升趋势.除此之外,城市化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土地利用现状不容乐观。土地利用管制应着眼于三大目的:保障土地的生产功能;促进土地协调城乡发展的功能;重视发挥土地的生态功能。这三大目的的实现需要建立并坚持土地利用管制的基本原则,并以此指导、检视我国土地利用管制制度的创设与落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出发,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应用系统动力学专用软件WENSIM来建立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动态仿真模型.然后改变其人口、经济、环境、社会等要素的参数,设计出三种代表今后和林格尔县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方向,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典型方案,并对三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产权制度是城市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制度对土地利用的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土地产权的约束.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效率影响甚至决定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以城市土地产权的现状为基础,从城市土地产权的全面性、排他性及可转让性等角度分析城市土地产权效率,从提高城市土地产权效率的角度改革中国土地产权制度,以达到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完善城市土地产权、化解由土地产权制度引起的诸多矛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可复垦成耕地的后备土地还相当丰富,我们可以通过复垦以下几种类型的后备土地达到补给耕地的目的。 1.可复垦后备资源。全国尚未利用的土地面积约为33.76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3%,其中宜作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