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琼州学院学报》2016,(2):69-73
以鲜牛奶和莲雾鲜果为主要原料,以原味酸奶中获得的乳酸杆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确定莲雾风味型酸奶的最佳配方.最后确定莲雾风味型酸奶的最佳配方是:鲜牛奶与莲雾汁按体积5∶1配比、加入原味酸奶的量按体积12%、发酵温度为42度恒温发酵,发酵时间为3小时,白砂糖用量按质量3%最佳.最后对产品的感官指标进行检验,发现产品酸甜可口,但对比市面上所流通出售的果味酸奶制品,莲雾风味型酸奶的水果口味仍显不足,还需要对所用果汁进行浓缩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乌龙茶汁、纯牛奶等为主要原料制作凝固型乌龙茶酸奶,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乌龙茶汁加入量、混合菌粉加入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四个因素,然后进行Box-Behnken设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凝固型乌龙茶酸奶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凝固型乌龙茶酸奶生产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乌龙茶汁加入量6%(v/v),混合菌粉加入量0.1%(v/v),温度42℃,时间6h.此条件下制得的凝固型乌龙茶酸奶的感官品质最好,口感细腻且茶香浓郁.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酸奶技术的基础上,将脱脂奶粉与果珍混合后接入乳酸菌发酵.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产品最佳配方工艺条件为:蔗糖量4%,蓝莓味果珍量2%,接种量3%,发酵时间6h,该果珍酸奶的感官质量评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对筛选获得的高絮凝率微生物菌株QM-1的碳源走势及产多糖条件进行研究,为其实现产业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麦芽汁培养基研究碳源走势结果表明:发酵前期碳源主要向形成菌丝体方向转移,培养12h后碳源以形成多糖为主,菌丝体总量基本不变.采用响应面法以多糖含量为响应值,对菌株QM-1的产多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啤酒糖化废水为培养基,菌株QM-1产多糖最优条件为pH值5.96、接种量0.32mL、培养温度27.04℃、180r/min振荡培养68.60h条件下,多糖产量可达0.19%以上.  相似文献   

5.
自制酸奶     
自制的酸奶是以原味酸奶当做引子发酵而成的,其中并没有过多的添加剂,因此,口感更加单纯、自然,酸酸的味道中还带着浓浓的奶香气息.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红豆分离蛋白提取条件,并对其功能特性进行评价.以蛋白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料液比、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四因素对蛋白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1∶14、pH值13、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5min时,蛋白得率达38.13%.在试验条件下,红豆分离蛋白的吸水性(1.85g/g)、吸油性(1.62g/g)、起泡性(32.60%)、乳化性(77.60%)和乳化稳定性(68.45%)均高于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7.
《琼州学院学报》2016,(2):49-53
以鸡屎藤和山楂为原料,研制鸡屎藤山楂果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鸡屎藤山楂果冻的最佳配方(以果冻重量为100g)为:复合汁(鸡屎藤:山楂汁=1∶2)20%、复配胶添加量0.9%、低聚果糖添加量12%、柠檬酸添加量0.08%,纯净水添加量67.02%,复配胶-卡拉胶、魔芋胶与黄原胶混合比例为3∶2∶0.4.  相似文献   

8.
自制酸奶     
范志红 《家庭科技》2008,(10):41-41
自制的酸奶是以原味酸奶当做引子发酵而成的,其中并没有过多的添加剂,因此,口感更加单纯、自然,酸酸的味道中还带着浓浓的奶香气息。  相似文献   

9.
自制酸奶     
酸奶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被公认为健康食品。用奶粉可以自制出酸奶,制作方法:用全脂奶粉50克,白糖30~40克,水500毫升(约500克),在奶锅中调成汁,加热煮沸后,取下奶锅,盖上盖,冷却。在冷却过程电搅拌一两次,以防奶汁结皮。当冷却到40摄氏度左右时,用市售的酸奶作为菌种(也即“引子”),放入3~4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8,(2):93-97
以自制固体酸Ti(SO_4)_2/SiO_2为催化剂,椰子油酸与三羟甲基丙烷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椰子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采用单因子法优化合成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的分子结构.获得优化合成工艺的条件为:椰子油酸与三羟甲基丙烷的物质的量比4.5∶1、催化剂用量2.5%(相对反应物的质量百分数)、带水剂甲苯的用量15 mL(相对于0.05mol三羟甲基丙烷)、回流温度140℃、反应时间为4 h;优化条件下酯化率达88.4%.红外光谱表明,产物确为椰子油酸三羟甲基丙烷酯.  相似文献   

11.
含乳饮料可分为配制型含乳饮料和发酵型含乳饮料(俗称“酸奶”)两种。 面对良莠难辨的酸奶市场,消费者想说爱你不容易。如何识别酸奶的质量呢?这里有关食品专家教你学做明白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的混合菌种作为发酵剂,以椰子汁、纯牛奶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凝固型椰汁酸奶,通过正交试验L9(34)优选出产品配方和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建平县沙棘为材料,对沙棘酿酒酵母菌种进行筛选与试用。从沙棘野生酵母中分离筛选出8792号酵母菌株,在 pH2.8~3.0仍能进行发酵,还具有抗 SO_2、耐酒精度高、发酵残糖低。用以发酵沙棘酒,在25~28℃条件下发酵速度最快,凝聚性强,制成的酒具有沙棘的典型风味。  相似文献   

14.
论宗璞小说 《红豆》 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璞为大陆当代学者型的女作家.1957年她在"双百"方针提出后发表的小说<红豆>,是她开始受到文坛瞩目的成名作.这篇描写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在革命与爱情间抉择的小说,异于当时图解政策的主流作品风格,超越十七年文学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倾向,以细致笔触呈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内心挣扎,得到读者共鸣,但这也使宗璞为此遭逢政治磨难,直到文革结束后, <红豆>才被收入<重放的鲜花>,重新面对读者.本文聚焦于<红豆>的三个主要人物--江玫、齐虹、萧素,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分析,论述宗璞<红豆>的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研究了常温发酵法生产香蕉酒的工艺路线,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了最佳的工艺参数为酒曲用量0.2%、发酵时间3~5d、酒精度13V/V、出酒率40%,为香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红豆,一名相思子。形如豌豆而微扁,色鲜红如珊瑚,产岭南。在植物学上属豆科,蔓生木之一种;在文学上常用以寄寓相思之情。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和五代词人和疑的《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都是用红豆表达相思的代表作。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南歌子》中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构思十分巧妙,写得极为深刻,可以说是写红豆寄寓相思的名句。还有唐代的韩偓、五代的花蕊夫人都曾以红豆相思入诗。  相似文献   

17.
《琼州学院学报》2017,(5):92-95
为了探讨海南发酵罗非鱼细菌群体结构多样性,本文采用Hi Seq测序平台,对发酵罗非鱼中细菌16S DNA 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罗非鱼样品中细菌组成较为丰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在发酵鱼样本微生物群落中所占比例为约33%;其次为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s),所占比例约为16%,这两个菌属是发酵罗非鱼的主要优势种群.变形杆菌属(Proteus)所占比例约为10%,摩根菌属(Morganella)所占比例约为8%,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所占比例约为8%,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所占比例约为4%,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所占比例约为3%,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_norank)所占比例约为2%.另外,样品中也检出少量有潜在危害的链球菌属等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CCl4作引发剂,CuCl2·2H2O作催化剂,六次甲基四胺为配体,维C作为还原剂,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对苯乙烯/丙烯酰胺进行共聚合,得到苯乙烯(St)/丙烯酰胺(AM)共聚物.研究了共聚合反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还原剂用量、单体配比等因素对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合反应的影响.苯乙烯/丙烯酰胺的红外表征说明得到是目标产物.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了制备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最佳反应条件:单体n(St):n(AM)=2:3、反应时间8h、温度60℃、引发剂四氯化碳和还原剂维生素C用量为单体总量的6%(摩尔比).  相似文献   

19.
用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7个菌株测定的结果表明,病菌在各5种含量的干烟叶和鲜烟叶煎汁培养基(分别简称 DTLA 和 FDTLA)上较在 PDA 培养基上的生长能力差。病菌达到最大生长量时,DTLA 中干烟叶和 FDTLA 中鲜烟叶用量分别为30g/L 和30~50g/L,烟叶用量增加趋向于抑制病菌生长。产孢能力在烟叶煎汁培养基(TLA)上较在PDA 上为强,并随烟叶用量增加呈逐渐增强趋势,分别以烟叶用量60~90g/L(DTLA)和100~150g/L(FDTLA)为产孢饱和点。在 FDTLA 中加入蛋白胨能降低病菌的生长能力,但可增强产孢能力强的菌株的产孢量。  相似文献   

20.
在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的实验中,利用季铵盐氯化苄基三乙铵(TEBA)作为相转移催化剂,KM-nO4作为氧化剂.考察了TEBA用量、高锰酸钾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2小时,KMnO4与甲苯的摩尔比为2.5∶1,季铵盐TEBA与甲苯的摩尔比为1∶10时,产率达7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