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两者之间能否同频共振取得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但我国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与高校就业错位,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非同步,人才资源浪费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等关联性问题。面对困惑,高校必须做到人才升级为产业转型打好基础,企业主动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创造高端岗位,政府引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才就业环境,使高端产业促进高端就业成为可能,是浙江大学生顺利就业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双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印刷业转型升级改变了行业人才的就业现状,通过分析印刷产业转型升级对行业人才的要求,深入探讨当前高职院校在印刷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从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整、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思考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既是乡村产业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需求,也是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内涵可分为数字化转型、价值链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三个层次,其所包含的六大主要产业具有不同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特征。通过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重驱动理论机制,分析了有为政府制度顶层设计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市场资源配置优化和调节作用有效发挥、有力社会发展理念转变和数字普惠协同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外驱动力。以此提出有为政府增长甄别和因势利导,有效市场技术创新和需求导向,有力社会环境营造和人才培育等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该文选用了2006—2014年中国金融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模型,从"耦合"的视角对金融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动态关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相关关系,即金融政策会显著影响产业发展,但这种关系随着产业的发展而趋弱。因此,要从发展普惠金融、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等方面创新,进一步优化现有的金融组织结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确保金融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协调,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中的比较优势产业,对外开放持续深入为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国际化战略是边疆民族地区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产业创新是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保证。其中。旅游国际化的战略重点是出境旅游手续便利化、入境旅游产品建设、第三国客源通道建设、国际客源市场开拓、跨境旅游新通道营销等,旅游产业创新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塑造学习型组织、培育创新型企业。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业是后工业化国家经济转型的普遍选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将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还嵌入制造业服务化过程,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文章结合浙江省和广东省的发展实际,印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7.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在这一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的转型升级既存在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承接京津产业应处理好引进高端项目与适用项目、产业项目与产业要素、产业承接与产业对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等关系,建立财政协调机制,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完善财政支出方式,调整财政扶持领域。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传媒产业更注重与其生存与发展环境、人与传媒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从人类学和结构主义角度来分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探索保持媒介生态平衡的方法和途径,云南电视传媒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明确民族文化定位发展战略,发挥优势,从而使云南电视传媒产业的生态资源得到有效的循环和利用,使传媒产业在良性生态链的循环中不断升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支持企业发展的支持性产业,对劳动者就业、企业员工配置和开发具有促进作用.安徽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在区域优势、政策支持和行业需求增长的有利环境下,应积极迎接外部环境挑战,利用好自身优势,从政策支持、特色打造、业务转型、人才开发等方面进行创新,培育竞争优势,顺利完成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传媒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契机。然而,在其发展前景被看好的同时,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中的区域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传媒产业地区差异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不论是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还是对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传媒产业的地区差异问题比较严重,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市场规则和国家政策之间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华人时刊》2012,(5):80
近年来,苏州市认真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建设新城市、集聚新人才、发展新产业"目标要求,大力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截至目前,苏州市已引进海外高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目前较少学者探讨两者的互动机理问题。文章首先对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互动关系进行了梳理,并从供求关系角度探讨了两者互动机理,总结出两者既存在正互动关系,又存在负互动关系。最后从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与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相结合,完善城镇间产业分工体系,加强城镇群建设,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强化城镇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互动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新时代,绿色金融已然成为扶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如何进一步激活绿色金融,剔除落后产能,加大绿色产业的资本支持力度,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估各地区产业转型效率,在此基础上检验我国绿色金融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实证表明,绿色金融对全国整体与分区域下的东部、东北部、中部与西部的产业转型升级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规范和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拓宽绿色产业与项目的投融资渠道,形成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的有效对接,是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传媒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做大做强内蒙古的传媒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促进传媒体制改革、尽快建立传媒集团、扩大落地覆盖面积、努力将传媒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市场能力、跟进传媒市场理念的变化、大力引进和培育传媒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需求。本文从政府介入的视角出发,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6年到2018年的数据,分别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介入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水平三项指标进行研究与测度,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K-means聚类分析以及似不相关回归分析,确定了政府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干预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对两者的影响存在不对称性,会导致两者的关系发生扭曲。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对企业行为具有强烈的导向性和促进性。目前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内研究和政府政策很少考虑产业转型升级的群效应性。本文针对珠三角和长三角最为普遍的产业群现象,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群效应的概念;依据产生机理,将产业转型升级群效应归纳为四种类型;并从宏观和微观视角阐述产业转型升级群效应发生的条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成熟期资源型城市鸡西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探讨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选择,提出鸡西应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为成熟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按照这一一发展理念,将科技、人才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所在,把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作为“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依托,借助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转型升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大科技进步、人才工作力度,并切实转化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型首都圈,打造环渤海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辐射和带动全国发展。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价值以及当前京津冀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认为实现京津冀区域产业水平分工是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河北省优质要素持续流出和京津冀区域产业垂直分工格局是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两大困难。建议通过改革京津冀“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建立京津冀一体化的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谋划建设若干高端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等措施推动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产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为培养适应传媒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学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在建设中应秉承实验资源融合化、平台开放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宽平台建设思路,探索校企共建机制,建设设施设备先进、特色突出的实验教学平台,为现代传媒市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