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春秋战国到近代,儒法两家的斗争以及尊儒反法和尊法反儒的两种思潮的斗争,贯穿到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继续到现在,影响到现在,还要影响到今后。几千年来,主张革新,宣扬进步,反对倒退,反对复辟的法家,曾受到历史上反动阶级的咒骂和排斥。儒法斗争的本质被颠倒和歪曲了。中外反动派和党内历次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作为法家思想卓有成效的实践者,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朝。他统一中国后,继续推行法治路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废除了奴隶制的世袭分封制,把郡县制推广全国,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中央集权局面,对我国历史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新兴封建制的胜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胜利,也是新兴地主阶级变法革新路线的胜利。但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相似文献   

3.
4.
《韩非子》一书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批判儒学的战斗文集,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总结。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思想家。他为发展和实现法家理论,呕心沥血,顽强战斗,贡献了一生。韩非系统地总结了  相似文献   

5.
韩非所处的战国末期,正是我国封建制战胜奴隶制这个社会大变革的决战关头。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思想家韩非,在这一历史转变时期,“观往者得失之变”,对比五霸七雄的兴衰历史,研究先秦法家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了复辟与反复辟的经验教训,“远见而明察”地提出了以法为本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巩固和加强新兴地主阶级的专政,打击和镇压被推翻的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势力,发展新兴的封建制。这一思想体系给秦始皇实现“帝王”之业提供了理论、路线  相似文献   

6.
引论我国封建社会开端于战国时代,确立于秦和西汉。新兴的封建制度的产生与确立,对奴隶制度来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落后的社会制度,尽管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取代也不可能是自然地平安地实现的。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也是这样。它同样是在斗争中产生,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即使在封建制度已经初步形成的情况下,这种斗争也不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新兴的地主阶级虽然夺取了政权,但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还依然存在,他们时刻梦想夺回已失去的天堂。以王绾和淳于越为首的没落奴隶主贵族势力,向刚刚建立的地主阶级专政的秦王朝发动了猖狂的进攻。他们主张恢复奴隶主阶级的土地分封制,叫嚣“师不能古而长久者,非所闻也”。与此同时,一些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反动知识分子,也打着办“私学”的幌子,结成死党,造谣生事,大造复  相似文献   

8.
(一)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时代,秦始皇凭借商鞅变法后一百五十年间积聚的革命实力,在奴隶起义和农民斗争沉重地打击奴隶制的基础上,依靠正确执行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路线,用武力统一中国,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  相似文献   

9.
战国秦汉之际是中国古代国家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战国时期的列国及秦汉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经济方面的立法尤为关键。这方面的成就不仅为传世文献所记载,在出土的秦汉法律文献中也有丰富的史料,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财政管理方面的法规都有所建树,表现了战国秦汉之际国家较为成熟的经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0.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下,一场群众性的批林批孔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正在全国各条战线健康地向前发展。亿万工农兵奋勇上阵,铁笔横扫孔家店,万炮齐轰林家巢,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的战斗作用,形势一派大好,而且越来越好。毛主席反复教导我们,要抓大事,要抓路线。深入批林批孔,尤其是批判林彪抛出的“克己复礼”这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深入批判林彪及其死党阴谋篡党夺权,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滔天罪行,正是当前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我们工宣队员一定要站在斗争的第一线,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紧密联系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实际,迎头痛击  相似文献   

11.
秦汉变革之际,叔孙通作为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审时度势,应变自如;持守儒家学说,又不囿于门户之见。他几经周折,终于取得汉初统治者信任。汉初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儒学至汉武帝时得以成为显学,叔孙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夏代,中国境内小国、酋邦、部落林立,夏王朝只是它们中间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夏朝末年由于桀的无道造成了夏族内部阶级斗争的激化,夏人“率怠弗协”,“皆有远志”,纷纷逃亡,使得夏王朝实力大衰,商族乘虚而入,灭亡了夏朝(详见本期殷伟仁《夏亡主因探讨》一文).殷革夏命是一个历史事件,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记载都是战国秦汉学者所写的,如:《孟子·梁惠王下》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相似文献   

13.
蔡锷是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反复辟思想是他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向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思想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坚决反对复辟帝制,誓死捍卫共和制度:统一战线思想;坚决要求袁世凯退位:主张恢复《临时约法》,召开国会等方面。系统研究蔡锷的反复辟思想,对于全面认识蔡锷的政治思想,客观评价蔡锷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统一全国,结束了几百年来诸侯混战的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广大革命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王朝的建立,是秦国一个半世纪以来坚持推行法治路线的胜利。但是,反动的奴求主阶级戏余势力并没有被彻底消灭,他们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必然要作垂死挣扎,囚  相似文献   

15.
16.
"辟"是先秦秦汉常见的法律术语,其在司法中的含义有三种:一是法或刑;二是罪;三是执法、断罪。"辟"用作"法"、"刑"和"罪"等含义,在文献中比较常见,而用作动词"治罪"的含义,在先秦文献中却很少见到,却大量出现于秦汉司法材料中。  相似文献   

17.
秦汉之际河西地区的民族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预先说明,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主要是秦至西汉前期,到汉朝政府大规模经营河西时为止,但也涉及到此前此后的有关问题。所指河西地区,既包括河西走廊,也包括走廊两侧的山谷地区和沙漠草原,比后来西汉设置河西四郡的范围略大。因为西汉河西四郡主要管辖走廊地区的冲积平原和绿洲农业区,而许多少数民族则不受此限。文中所说的“民族”,泛指各历史发展阶段的人们共同体组织,包括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群体,和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不同。探索这样一个新的课题,并非一个人的力量能轻而易举的完成,这里只是把问题提出来供学术界研研讨论,谬误之处,一定会有,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19.
20.
略论秦汉时期两大地主集团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和西汉二代的地主阶级内部,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相冲突,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对立以及治国方针的分歧,形成了两个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集团——关中军功地主集团和关东地主集团。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王莽篡汉的二百余年间,两大地主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信仰,以多种方式长期对抗,是当时国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着政治风云的变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