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是一项未竟的事业。革命道德教化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以现代性道德价值理念来分析,革命道德是一种“信念伦理”,革命道德教化作为“非常时期”的道德教化活动,不能实现对启蒙道德教化的超越,与之形成了现代性道德教化的某种断裂。透析革命道德教化的现代性断裂现象,对当代道德教化有着重要启示。“和谐社会”伦理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是当代道德教化的核心理念,是对革命道德教化理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期之后,西方伦理学由注重规范,到自觉地思考和重新回归德性的历程,使我们认识到德性在人类文明前行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当代中国的许多道德问题,不可否认地在很大程度上与德性的状况和建设存在一定的关系。德性伦理的复兴给予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有益的启示。从理论上看,德性与规范关系密切,道德建设要以规范为基础,以德性为目标;从实践上看,道德建设不仅要加强规范意义上的制度伦理和伦理制度建设,还应该注重社会信念伦理体系的德性建设,把握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对传统道德尊重不够,认识不足,取舍不当;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应用不够等。道德失范需要重新思考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是系统工程,要沿着正确的途径推进。要在思想上提高觉悟,在行动上加大力度;要让法制建设成为道德建设的坚强后盾;要大力推进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观、人际关系和谐的人伦观、个体内外和谐的修养观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英敏教授的《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一书 ,以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无比关心和对中国伦理学发展未来的高度关注为依托 ,以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浓烈感情为动力 ,对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和道德建设中的诸多重大理论问题作了较为缜密的思考与科学的阐释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格和精神 ,为当代中国的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理论营养。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体道德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传统伦理体制的思考。随着技术不断革新,人工智能体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它的自由性和独立性日趋进步。人工智能体的安全性凸显,在设计和应用人工智能体的过程中,传统的研发进路已然落后。人们对人工智能体有无道德以及道德去向提出了质疑。人工智能体走向人机一体化可能更有助于人工智能体道德的确立,人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对于人工智能体道德所引发的伦理困境而言具有进步意义。人机之间的和谐相处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体道德迈出困境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8.
法西斯将人当作工具;上帝把人置于危险的境地;人处于被决定状态下,这时没有道德可言。当人有了自我意志后道德便萌生了。道德是在境遇中发生的,在不同境遇中有着不同的复杂的感情。本文分别从中国情感性的伦理道德与西方理性的伦理与道德入手,阐述中西伦理与道德的差别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伦理中的环境道德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是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规范人对自然的行为的道德。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萌生和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环境道德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的根本观点和理论基础 ;“利用厚生 ,质朴勤俭”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 ;“爱物惜物 ,取以时度”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的基本规范 ;“真善美统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环境道德教育和修养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国家伦理概念的混乱,造成法治秩序没有终极判断标准,给国家繁荣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也形成阻碍。公民道德、法律体系以及国家行为的存在,都说明了国家伦理概念的可能性。国家伦理是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实体所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具有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它与国家确认的公民伦理、行政伦理、政治伦理及制度伦理等都有本质差别。国家伦理在主体、内容、形成、表达及形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具有经济基础的同等含义,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始终奉行个人主义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对立是人为的界划。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关系,是应然的道德要求与实然的道德现实的关系,而不是两种不同的道德规范体系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当代我国私德与公德的矛盾可谓是暴露无疑,一方面,一部分人为了追逐私利,私德败坏,破坏公共利益与社会秩序,侵蚀公共道德与社会风气。另一方面,国家道德代替公共道德,在全社会倡导高层次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侵害个体权益与私德。因此,当代中国公德与私德和谐关系的建构对于我们推动社会发展,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民族国家特别是多民族国家中,如何看待并处理好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事关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大问题。本文分别就民族道德统一于国家道德;民族利己主义——为国家道德所不容;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最高原则——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必须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并认识这一问题,因为它事关民族与国家的长远利益,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环境伦理学对旅游道德的深层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是人与自然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反思和理论创见出发,可从四个方面提升旅游道德境界: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的善良公民;珍爱生命多样性,尊重其他生命的价值;克服个体小我,实现生态大我;反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维护生态环境和谐。  相似文献   

15.
围绕“以德治国”思想的研讨 ,除了考察古今中外“德”的历史内涵之外 ,更重要的是考察中国现当代历史时期中形成的革命传统道德及其规范体系。本文从九个方面对中国革命传统道德规范的基本框架作了概括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论恽代英的革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是恽代英编著的一部革命史专著,是恽代英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完成的,折射出他的革命理论,汇总了他斗争的实践经验。恽代英在其中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充分肯定了革命的重要性,揭示了生产力在推动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是恽代英革命思想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不仅有着与这个民族相适应的独特的内容,而且也有着这个民族特有的思考方式和理论特征第一,理论形态上表现为与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的融为一体;第二,理论的立论基础是封建的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第三,理论的主要倾向表现出强烈的中庸色彩;第四,理论的核心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合一观;第五,不求理论上的建树,但求实践上的功效.研究、批判、继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不能不注意上述特征.  相似文献   

18.
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关系受到当代学界的高度关注。规范伦理成为现当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基础性框架和德性伦理被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规范伦理迫切需要德性伦理的支持。如何实现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统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道德偏好不失为联结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实现二者融合统一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9.
战争和恐怖主义是当代人类的突出社会问题之一,也是各国哲学家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人类今天已经进入到了反对并努力消灭一切战争和恐怖主义的时代,从当代时代的趋势和潮流,着眼于世界和谐,着眼于整个人类的幸福,哲学家应坚定地站在反对恐怖主义立场上,研究当代恐怖主义的产生和流行的根源,探讨彻底消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罪恶活动的根本途径,并为全人类这方面形成普遍共识奠定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20.
法治的道德基础包含制度伦理和个人道德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制度层面上,法治的人道主义内涵体现了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维护。对个人来说,自觉守法对法治的维系至关重要。制度的正义性配置有助于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和法律信仰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