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春节时,不少店铺都要在大门两旁张贴喜庆的对联,说些吉利的话,表示对未来的祝福。于是,有人就作了一副通用的喜联:立千秋业招万里财其实,这是一副五字联,开头的一个字是空着的,可以根据各自店铺的实际情况自己补上。有一家店名叫“信诚”,就写成了:信立千秋业诚招万里财人们都夸这副对联编得好。谁知道,有一家叫“白光”的店铺,掌柜的不学无术,手下的人也不动脑筋,“依样画葫芦”,也把这个对联套用过来,就成了:白立千秋业光招万里财人们见了,纷纷窃笑。“依样画葫芦”闹笑话@王震亚  相似文献   

2.
《社区》2011,(19):20-20
“沿着这条路往前走,第一个路口左拐就是首义广场。”5月25日上午,武汉市武昌西厂口社区党电李朝朝站在店铺门前,给一名外地游客指路。  相似文献   

3.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写的一副时联。这副对联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是有人却把它改成:  相似文献   

4.
谢冰心老人生于书香世家,祖上藏书甚丰,字画条幅无数。一些悬挂的书联,从小就给冰心心灵和艺术上以熏陶。晚年她连续写了几篇短文,谈论对其中一些对联的体会。在福州老家她祖父的书斋里,有这样一副对联:知足知不足;有为弗有为。冰心记得她的祖父曾这样向她解释这副对联:“有的东西,比如衣、食、住吧,虽然简陋朴素一点,也应当‘知足’;而在对追求知识学问和修心养性上,就应当勇往直前去做;而对于那些违背道义的事,就应当坚决不做。”这些话对冰心影响很大,她说:“我喜爱这两句有骨气的话,以后有人请我题字的时候,我就常常写下这副对子。”冰…  相似文献   

5.
徐文君  蔡轶 《金陵瞭望》2007,(12):46-47
“重责慎权淡利,勤政廉洁为民。”这是长年摆放在浦口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心会议室的一副对联。这副由该局局长李明生书写的对联用意是不言而喻。那么,作为南京三大医药产业基地之一,浦口区在食品药品监管中交出了—份什么样的答卷呢?  相似文献   

6.
泽川 《山西老年》2014,(5):42-42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尚未称帝时,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戏班子的练艺场门前,见两扇大门上贴了一副奇怪的对联。这对联只有两个字,上联写了个“行”字,下联写了个“盛”字。  相似文献   

7.
走近刘仲邦先生的“六茅斋”,展现在眼前的是两副颇有气势的对联。一副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张杰先生书赠的条幅,上写:春云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另一副是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手书赠送于刘老的对联:竹报一阳转,花开四化新。展眼望去,刘仲邦先生的书橱里尽是有关对联的藏书、资料。谈起对联艺术,身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的刘仲邦更是滔滔不绝。 对联,又叫楹联、春联、对子,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耕耘于斯。如今,全国已有240多个对联组织,古老的对联文化得到了普及。刘仲邦钟情对联艺术,醉心其中,默默  相似文献   

8.
成都大学著名学者与诗人钟树梁先生,在大量的诗歌创作之余还撰写了许多对联,本文选取钟树梁先生所撰写的30余副对联进行梳理分类,将每一类中择其要者,分别从其写作背景、语词锤炼和艺术特色三个角度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内有四条街道,分别是“龙藏街”、“流水井”、“小马站”和“大马站”,还有一处“清风桥”.有人遂以此联成一对: 龙藏流水井;马站清风桥. 此联不仅对仗颇工,不露些许斧凿之痕,而且意趣甚浓. 湖南长沙市内一些古老的街道和地址,名称也很有趣味,有人据此作了一副对联: 金钱吊灯笼,老照四方八角; 玉带缠如意,连升一步三台.  相似文献   

10.
在群芳争妍的联苑里,花鸟或花木对联以其独特的诗情画意,让人读之,顿生“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之感。“听鸟说甚;问花笑谁。”这是题在昆明市西山华亭里的一副花鸟对联。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十七纵队司令程汝怀、副司令王啸峰不抵抗日寇,专打共产党。当地人民对他们十分愤慨。有人写了一副嵌字对联,分别寄给他两人。联语是:  相似文献   

12.
同音妙联     
《老友》2003,(1)
有一副极妙同音对联,联曰: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这副对联不仅有着同音(谐音)之趣,而且  相似文献   

13.
“奉祖宗一炷清香,必恭必敬;教子孙两条正路,宜读宜耕。”据说,这是曾星冈在家庙祖宗神位旁张贴的一副对联。而“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耕半读,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孙”,则是曾麟书自撰,并在清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命其长子曾国藩所书的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4.
阙翰香 《老友》2013,(7):56-56,70
下面是一副数字对联,同时它又是一则关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谜语。请读者在欣赏对联的同时,猜猜这是一件什么物品?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相似文献   

15.
正杭州灵隐寺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蕴含深刻的哲理,妙处就在"半称心"这个"半"字上。李先生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今年刚从岗位上退休。一直公务缠身的他自认为会享受退休后悠然自得的生活,可是没过几个月,原来经常高朋满座的家,变得安静下来,空闲时间是多了,可价值感却少了,他开始闷闷不乐。如果李先生能早些看到这副对联,或许能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昆明大观园内大观楼前的明柱上,挂 着一副蓝底金字的楷书对联。这副联长达180 字,系清代号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诗人孙 髯,于乾隆年间所撰。该联情景交融,气势磅 礴,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联曰:  相似文献   

17.
拍错了马屁     
邹党如 《老友》2013,(12):57-57
从前有一县官,见一户人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数一数二的大户”,  相似文献   

18.
妙联妙解     
杨永建 《山西老年》2012,(12):42-42
相传有一年春节,清朝的乾隆皇帝带着几个随从,悄悄地出宫微服私访。当他路过一个村镇时,见一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乾隆上前一看,不禁勃然大怒,对随从说:"传这家主人出来,问他为何敢如此放肆。"原来,这户人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9.
故事斋     
郑板桥"一"字救贫一天,郑板桥上街剃头,来到"郭记剃头铺",他见到镜子两旁新贴了一副对联:"照人同照己;修面须修身。"郑板桥对这副含意深刻对  相似文献   

20.
解缙巧对     
解缙是我国明代的对联大师。他少年时候读书用功,不但诗词写得好,而且善于对对联。有一次,父亲领他去游泳,把衣服挂在河边大树上,随口说了句“千年老树当衣架”,解缙应声答道:“万里长江作浴盆。”父亲听后,非常高兴。有一次,要过年了,父亲要他去求人写一副对联,他说:“待儿自己写吧。”他见对门曹尚书府内有一簇竹林,就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一见,十分恼火:“我家的竹林,倒被他用来写对联!”随即命人把竹子砍去。解缙见此情景,马上在每一联下加了一个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