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存娜 《学术界》2007,(1):131-140
学术评价所依据的规则,原则上是白纸黑字有案可查的“纸面规则”,但实际上却往往是由各种潜规则和纸面规则结合而生的“行动中的规则”。目前我们的学术评价之所以存在大量问题,一方面是由于评价的纸面规则偏离了学术逻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各种潜规则的介入,评价行动中的规则脱离了学术方向。本文试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偏离学术逻辑的纸面规则为什么会形成并持续存在?(2)为什么偏离学术逻辑的潜规则又能够介入评价并势头不减?在分析这两个核心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进学术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微波炉的微波,究竟是哪一种?为什么它可以不用火就把食物煮熟?为什么放进微波炉内的容器有限制?人靠近微波炉时,会不会被微波“波”及而影响健康呢?这些问题人们从微波炉食谱中难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价值论的研究中,人们关于“价值”的定义和论述为什么众说纷纭而又莫衷一是?为什么并无根本利害冲突的人们对同一客体、特别是社会客体,也往往会作出两种不同的价值评价?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价值客体都具有二重性,人们却并没有发现它。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样两种不同的价值事实:一种是客体的功能和属性满足作为主体的人和社会的一般需要的实际状况;另一种则是客体  相似文献   

4.
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允许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会不会由此否 定按劳分配?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个理论问题,已是改革实践的迫切需要。本 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客观经济条件,并特 别指出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弥补按劳分配方式局限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人们经常碰到这样一些问题隋唐之后,禅宗为什么能够战胜各宗而独盛,进而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代表?近现代以来,人生佛教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本文分别从禅宗思想的儒学化、儒学与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的相互关系,近现代以来新儒学的复兴与人生佛教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餐厅用餐时会选择靠窗、靠墙的位置?在一个开放的环形广场,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坐在环形周边而不是中间?人多嘈杂的派对,为什么人们会首选靠边位置坐下或站立?这是因为人的安全心理需要,要求自己与他人保持距离,在心理学上称为"边界效应"。"边界效应"从何而来?那就要向我们的祖先寻找答案。远古人以狩猎为生,是天生的猎手,也是其他物种的猎物。为了在狩猎时不被其他猎人发现,他们绝对不可以将自己暴露在一个空旷的环境中。如果背后靠着一座山、一棵树,就不会从后面被偷袭,也就有了一个看到猎物可以立即出动的根据点。因此,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权问题的研讨走向深入,人们常常产生这样的疑问:人权是有阶级性的,但为什么不同阶级地位的人们都在讲人权?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人权观念是千差万别甚至是根本对立的,但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说要尊重和保护人权?我国政府反对任何国家利用人权问题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政治标准和发展模式,侵害别国主权,但为什么又主张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加强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对这些疑难问题的思索和解答,必然会促使人们来探讨互相对  相似文献   

8.
常听到人们议论某些理论文章:道理说得不错,但是实际做不到。人们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议论,原因无他,只是人们合理地把理论看成是应该能够转化成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而这一点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可是,为什么不少理论文章却又使人产生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的感慨呢?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奋力推进现代化的今天,如何尽快完成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并不断提高现代化的程度,成为举世关注的话题.而对于每一位现代化研究者来说,首先需要思考且难以回避的问题是,为什么英国会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工业革命这把开启现代社会之门的钥匙为什么恰巧被英国人找到?最常见也最有说服力的回答是,由其"独特的历史规定性"决定的,或历史合力作用使然.但如果要进一步追问:这种独特的历史规定性又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在这里出现了或确切地说是最先出现了促成现代化产生的历史合力?回答者甚少.也就是说,以往人们大多是罗列出英国所具备的种种现代性因素,并描述其程度.诸如说它是(或它们的民族是)如何的开放、外向,如何的民主、自由,如何的科学、理性,又是如何的富有竞争和冒险精神等.但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英格兰是天生的优等民族?抑或如他们的传教士所想当然的那样:人的头脑有某种神性,而这种神性尤其让基督教徒感应到?显然都不是.  相似文献   

10.
理想是哲学获得自己并使哲学获得发展的直接动力。自由是哲学内在发展的动力。而理智地解决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是哲学能够得以发展自己的外在动力。哲学的真正发展还需要在认识和实践上明确解决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条件,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11.
价值一元论下的经济社会基本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继鸣  谢志平 《文史哲》2006,3(2):152-159
从价值一元论出发,我们能够相对较严密地解释和剖析人类社会中围绕利益而演化出来的矛盾运动规律。这种剖析是利己和利他并存的价值二元论无法做到的。价值二元论存在内在矛盾,价值一元论是经济逻辑的必然要求。利益可分成生理利益和心理利益,价值一元论可以把利他和利己整合到一起。社会秩序是人类和平而稳定地生活的保障,社会秩序所界定的人与物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权利。权力系统界定、维持及改变社会秩序,权力系统运行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宋衍涛 《齐鲁学刊》2007,(1):139-143
社会冲突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必然现象,社会冲突既具有正功能也具有负功能,如何对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和整合,也就是如何使具有负功能的社会冲突转化为具有正功能的社会冲突,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目的事实上就是解决当前所存在的社会冲突问题,或对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和整合的问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冲突控制和整合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新型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评判一个社会稳定与否,不是看有没有社会矛盾或利益冲突,而是看这个社会是否具备一个完善的社会机制将矛盾和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妥善处理社会矛盾,要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从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层面加强对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研究,健全社会矛盾化解的政府公共机制,创新社会利益的整合机制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政府对社会矛盾化解的调处机制与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和完善社会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调节作用,真正建立社会矛盾化解的多元新型机制。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从根本上预防与化解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的重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根据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些基本命题,借助于统计资料和问卷调查资料,对我国现阶段劳动争议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在我国由传统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中国家、用人单位( 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已经日益分化,矛盾和冲突成为客观的事实;目前劳动争议的特征主要是无序,即劳动争议的非制度化和低组织化,这种劳动争议的无序状态有可能造成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的后果;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制度化、组织化的新型劳动关系体系,将有助于实现社会冲突的正功能,推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社会管理中官民的“自域”与“共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日根 《文史哲》2006,(4):87-94
明清时期,基层社会管理相对呈现出有序状态,一方面官方和民间各自积极致力于自我领域(“自域”)内的社会管理,另一方面,二者又都积极谋求在共同参与管理的社会领域(“共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尽管官民之间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但因为“自域”和“共域”内都存在克服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机制,如民助官治,或民纠官弊,或官易民俗,导民向善,故在一定时期以及一些地区能够形成官民协调共治的景象。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利益关注的重心也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转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从"价值认同"向"利益认同"的转变。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整合不同利益冲突并把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的社会。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归根到底都与利益有关。能否发挥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价值导向的同时开展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在沟通中实现对多样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政治思想产生于中国近代剧烈的社会变革与冲突之中,这是历史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思想与实践的指向就是冲突与斗争,实际上,其政治实践的指向是构建一个理想的人际和谐的社会,斗争与冲突是过程、手段和不得已的选择,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矛盾分析理论中:矛盾存在是必然的,但冲突只是矛盾存在的形式与形态之一,和谐、同一是解决矛盾的目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目标是满足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就构成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要在利益整合与制度框架内形成.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社会冲突事件处理的瓶颈因素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鞍钢  王磊 《河北学刊》2007,27(3):74-77
中国正在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高风险期,如何妥善处理各类冲突事件、降低社会冲突对社会机体的冲击和破坏,主动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应该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当前社会冲突事件的基本趋势着手,分析政府在处理社会冲突事件过程中面临的若干“悖论”,从政治、经济、知识、信息和体制等五个方面识别出制约地方政府妥善处理冲突事件的瓶颈因素,并针对上述瓶颈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宋金龙 《理论界》2014,(12):24-27
社会冲突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运用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对中国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可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可以说解决社会冲突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冲突的有效杠杆是利益的调节;解决社会冲突的路径是逐渐进行两极分化的消除。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有利于解决社会领域的冲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配偶间的隐私权和忠实义务的冲突是我国婚姻关系中错综复杂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该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关乎我国婚姻制度的完备,更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谐。《婚姻法》修订后的数年中,我国最高人民法院随后出台了三次司法解释,但是却对夫妻间忠实义务与婚内隐私权冲突的协调没有提出具有实质指导性的法律意见。文章拟通过对夫妻忠实义务和婚内隐私权的含义及特点的理解,阐述夫妻间忠实义务和婚内隐私权的客体内容和法律关系,通过讨论二者之间的冲突现状、原因,以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