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比例代表制是对德帝国时期不公正和不合理的选举制度的反叛。比例代表制强化了德国长期存在的多党政治。比例代表制,连同不利的政治文化、政党特点和政党体制的弱点,导致了政府的不稳定和魏玛共和国议会民主制的深刻危机。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是指一切可以识别本人的信息的总和,这些信息包括了一个人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个体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家庭的等等方面。个人信息保护的统一立法模式,分为德国模式和日本模式两种范例。无论是哪种范例,都会存在一定的弊端。统一立法模式是中国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行业协会的设立、运作和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结合法系理论,以行业协会与政府关系为着重点,将目前世界范围内行业协会的发展模式总结为三类:英美模式、大陆模式和混合模式,并分别以美国、德国和法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为例,详细阐述了这几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协会的发展特征.最后,本文经过分析认为,德法、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经验值得中国大陆在发展行业协会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2009-2015年沪市A股中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持股近似度和持股关注度两个新指标,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同身份属性大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状况及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总体上,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大股东利益冲突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且不同的股权混合模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不同。国有大股东和非国有大股东持股比例差距适中的股权混合模式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两类股东持股比例差异过大或过小的股权混合模式均不利于提高公司绩效。因此,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不宜过分强调异质性股东间的制衡作用,而应通过合理设计股权混合模式,有效化解大股东利益冲突,更好地发挥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人大主要实行的兼职代表制,多数研究持有否定的态度。然而本文认为,兼职代表制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人大制度改革中应当予以继续坚持和完善。本文对兼职代表制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兼职代表制在相似性、亲近性、专业性和民主性上存在着独特的优势,并回应了对兼职代表制的主要批评。本文也指出了专职代表制存在精英化、寡头化和官僚化等一些问题。最后,本文并进而探讨了兼职代表制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宪法诉讼的目的在于解决宪法争议,目前主要有美国的普通法院型宪法诉讼和德国的宪法法院型宪法诉讼两种模式。两种宪法诉讼模式,在裁判机构的设置、审判机关的受案范围、宪法诉讼程序的发动条件以及宪法诉讼的裁判效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别。这些差别有其特定的国情背景。这表明,即便是在同样的社会制度条件下,宪法诉讼模式也是有差别的,因而解决宪法争议,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而不是盲目照搬照抄。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文章归纳了其四种主要的办学模式,即学校教育模式、学徒制模式、以企业为主的模式和集团化模式,分析了四大模式的含义、特点以及代表性国家,并总结了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办学取得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现状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立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各国关于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间接、消极参与模式,特点是通过加强董事会地位的独立性和中立性、要求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承担信义义务,间接赋予债权人影响公司治理的权利,银行等机构资金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微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日本为典型的直接、积极参与模式,其特征为银行等机构资金债权人以大债权人和大股东的双重身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我国的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立法应兼采两种立法模式之所长,并根据我国转轨经济的特殊条件和实际情况,对两种立法模式进行修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四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归纳分成市场推动型和政府推动型两类.指出无论何种模式,政府在农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对政府在两类发展模式中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其差异点包括与政府的关系不同、组织功能不同、不同层次的农业合作社之间的关系不同和在政府的具体支持方式上不同四方面,得出政府扶持合作社发展是改善单个农户市场弱势地位的有效手段和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合作组织、合作组织与农户的关系等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0.
庭审直播是本轮司法改革贯彻审判公开原则的举措,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制度之一,因而理应得到充分的关注.放眼全球,各国对庭审直播的实践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以德国、法国、日本为代表的禁止直播模式;以英国、美国为典型的限制直播模式;以巴西与区域法院为范本的完全公开模式.  相似文献   

11.
德日两国在反省侵略战争历史上存在差异 ,从文化角度而言 ,德国的罪感文化和日本的耻感文化 ;德国的世界公民倾向和日本的狭隘民族意识 ;德国真理观的至上性和日本真理观的薄弱 ;德国骑士精神的文化传承和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政治影响 ;德国君主制的开明世俗和日本天皇制的保守迷信是两国反省侵略战争历史出现差异的文化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2.
新古典犯罪论体系的哲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犯罪论体系在德日刑法学上影响极大,它从形式上承继了贝林格开创的古典体系的犯罪阶层架构,因其奉行新康德主义的哲理基础,又从精神上扬弃了古典体系所依附的法实证主义。其后,这一哲理基础在目的论体系的撞击下与后者融合,并成为目前的通说。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公司治理分英美、德国、日本3种典型的立法模式,各有利弊优劣.而中国公司治理的现行立法模式则集三者之大成,理应趋利避害、更胜一筹,但实际运行结果却不容乐观.问题既在于中国公司法律规范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更在于中国公司治理因实践经验之不足而存在严重缺陷.本着"立足现实,尊重科学"的思想,从基本概念、立法模式、问题分析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公司治理进行法律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的选举制度是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选举经验、建国初期民主建政经验的基础上,借鉴苏联的选举制度,根据我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建立起来的.第一部选举法的制定,标志着新中国选举制度的诞生.第二部选举法的制定和对第二部选举法的五次修正,发展和完善了我国选举制度.我国选举制度建设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六个“坚持”上,即坚持对党对选举制度建设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实际的民主,坚持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原则,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单项突破和地方先行.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刑法理论的文化思维虽有所不同,但东西方犯罪构成体系大体相同,从刑法保障人权机能的本源来看,刑事归责的最终归宿均应是“责任主义”。在对行为人进行责难或否定性评价时,考虑违法性认识这一主观要素,是责任主义确保刑法保障人权机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也符合责任主义保障人权不受肆意侵犯的根本宗旨。虽然违法性认识或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中暂无确切地位,但为了更好地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我国犯罪体系也有必要引进违法性认识这一犯罪构成要素。在德日刑法中,违法性认识是独立的责任要素,是故意犯或过失犯必须同时具备的。结合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内容,把其归入我国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许多地区进行了乡镇党委选举制度改革。这些改革虽然形式各异,但是基本可分为四种模式,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实践中乡镇党委选举制度改革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日本作为混合法系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其法律制度的变迁先后经历了学习中国、学习法国、学习德国、学习美国等几个阶段。正是在这几个不同时期的法律继受和移植过程中,日本逐步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制度并通过吸收和创新最终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二战战败后在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占领和改造下,全面继受了一些以美国法为代表的英美法原则和理念,而1946年宪法的制定将美国法中的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等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试从该角度入手考察二战后日本在英美法系影响下的法制现代化进程,进而总结近现代日本法所呈现出的混合化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18.
政府责任的多维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政府责任是一个交互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文章试图诠释政府责任的语义(汉语、英语、法语、德语和日语等五大语系),阐述政府责任的核心价值转向(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分析不同学科(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等五大学科)对政府责任的理解,建构政府责任的新体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制度责任和生态责任),探讨政府责任体系的特征(系统性、层次性、交换性和回应性)。  相似文献   

19.
村民直接选举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成为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制度是好的 ,但仍然有许多尖锐的问题客观存在 ,只有找准制约因素和找到切实的对策 ,才能使得村民直接选举制度良性运作。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对村民直接选举制度推行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作一个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