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人才交流》2009,(5):46-46
4月7日,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在云南农大揭牌,基地“鱼类病害防治技术国际培训班”同期举办。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云南农大教育与农业科技“走出去”,提高云南农大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如何在中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有意在国际机构从事工作的中国精英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应聘角逐中胜出,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位?在国际机构工作是否如理想中圆满?在国际背景下与不同国籍的同事工作,如何面对不同文化造成的差异?在以中国员工为“大多数”的国际机构中工作,外籍员工有何感受?他们为何选择来中国工作、生活?与中国同事合作、浸染地道中国社会,这些“老外”是否会遭遇 “文化碰撞”?记者采访了英国文化协会、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和法国电信集团三家国际机构,了解这些机构在中国的员工招聘和中、外籍员工的求职经历。  相似文献   

3.
《国际人才交流》2016,(3):53-53
李珊蓉女士,海龙教育的掌门人。留美学成归国后,她投身教育。14年来,她创办的海龙教育立足深圳,辐射中国,服务大中华。如今,海龙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国际交流”、“外教管理”、“教师培训”、“国际课程”、“留学培训”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涉外教育服务机构,并已在中国的成都、北京、武汉,美国的华盛顿、休斯敦,加拿大的多伦多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已成功地培训4000多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教师。  相似文献   

4.
引智月报     
8月4日,国家外专局副局长郑怀生举行招待会,欢迎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VoluntarySe。IceOverseas)的志愿者来华工作,并祝贺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成立40周年。陈阳进副局长及前副局派徐振元、英国海外服务社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苏珊女士、继任首席代表PaulTurner先生参加了招待会。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成立于1958年,是个非赢利性的民间组织,由英国政府拨款和英国公众捐款资助,在50多个国家派有1700多名志愿服务人员。1981年以来,该组织共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派遣800多人次英语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提高该地区英语教学水平,培养英语人…  相似文献   

5.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1月-2022年10月中国知网(CNKI)检索主题为“志愿服务育人”的15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可得,年发文量自2018年来快速增长;有极少数的合作团队,但只局限于机构内部合作;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志愿服务、服务育人、育人功能、路径、实行路径、高校等方面,但关于志愿服务育人中的“工作体系”“劳动精神教育”“志愿服务育人评价体系”等研究比较缺乏,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涌现了一批志愿服务骨干和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呈现出由队伍到组织再到公益创业的发展路径,部分组织实现了“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了促进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发展,共青团中央已经举办了六届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本文以参赛项目为样本对我国当前志愿服务公益创业的特点、路径和发展模式作出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1958年,英国有一位名叫朗斯罗特·弗利明的博士给星期日泰晤士报写了一封信,向社会倡议建立一个民间组织,以便“为我们的很多年轻人提供到海外服务的机会,使他们从中不仅可以对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而且也能获得价值不可估量的人生经历。”弗利明特士为他倡议建立的这个组织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海外志愿服务社”,它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VSO(Voluntary Servise Overseas)。  相似文献   

8.
《国际人才交流》2004,(8):52-52
2004年7月和8月,约300名英国学生和75名英国教师将参加在北京、昆明、厦门、杭州和上海举行的夏令营活动,同时约280名中国学生将参加在英国举办的夏令营活动。这些夏令营活动是由英国文化协会(在华作为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运作)组织的,旨在联接中英两国年轻人,增加彼此的了解,进而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英国文化协会驻北京办事处教育总管狄士礼说:“夏令营活动是英国文化协会所开展的众多旨在促进中英两国教育和语言交流的项目之一。我们通过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和语言助教项目,不仅推动英语教育在中国的进行,同时也推动汉语普通话在英…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工作不仅是促进医学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医学院也充分意识到了医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本文笔者就针对当前医学类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如就如何提高保证社会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工作效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教育是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常态机制来抓好做大,有利于实践育人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柳卓君 《人才瞭望》2016,(10):62-63
高校志愿服务是学生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服务学习作为一种经验教育模式,更注重和强调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社会服务相连接,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基于此,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探讨在志愿服务中引入服务学习的理念,创新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方法,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当下,有些地方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了“行政强制”现象。以行政干预确保志愿服务出亮点、见成效。相关专业人士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境外组织同站不少境外组织通过自己的同站招募候选入其部分网址如下1国际教育又流协会(CounclonnternatonaEducatlonaExchang刨wwwcouncexchangesorg2美中教育服务机构(EducationalServicesExchangewithChna)-wwwesecorg亏D。wweslorg,3美中英语学会(EnglshLanguagensttute/Ch.na)-wwwecorg4美国亚洲志愿者组织(VolunteersinAsia-wwwvdasaorg5美国普林斯顿在亚洲组织(PrlncetonnAsia)-wwwprlncetonedu/~pia;6美国西华盛顿大学中国教学项目(ChinaTeachingProgram)-wwwwwuedu/-ctp;7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Vo…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初步成效。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西安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现状,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理性认识、志愿服务参与度不高且周期较短、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因复杂、高校对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视程度较低等。最后,从个人、高校、政府、社会四个层面提出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抢滩登陆“洋招生”去年10月以来,在我国广州、南京、上海、北京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外国大学招生活动。来自英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教育机构,在驻中国使领馆官员的率领下,浩浩荡荡“杀向”中国经济发达地区。 10月13日下午,包括利物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著名大学在内的英国26所高校在英国驻沪总领馆官员的率领下,在南京金陵饭店摆开阵势接受有关招生方面的咨询。由于英国教育的良好声誉,从头至尾,总共有2000多名家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于1981年7月,协会成立20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公认的成绩: ──牵线搭桥,促进了中国和国外各级各类学校间校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与国外有关教育机构、院校合作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人才的培训工作,对提高我国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水平大有裨益; ──举办了众多双边或多边教育国际会议、研讨会和展览会,增强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也使中国教育界增加了对世界的了解。如“21世纪中小学教育模式国际研讨会”、“妇女与教育国际研讨会”、“高等学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中美大学校…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互联网+"支教开展网络在线教育活动,传统志愿服务活动的延伸,实践育人的新途径,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基础保障。有助于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提升获得感、塑造正确网络观。提高活动实效,必须加强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教育技能培训和现实交流,为活动持续开展,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的临近,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大量涌入香港。他们干着跟本地人争“饭碗”的工作——出租司机、技术或半技术工人、语言教师、导游、酒吧舞厅服务员等。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一位英国打工妹说,她来港只一个星期便找到一份酒吧女侍的工作,而在英国可能找两个月也没着落,现在每月收入9000港币,比在英国时多30%。一位在地铁干活的英国木匠月薪近2万港币,而一年前他在老家一直靠救济金过活。还有一位打工仔在一家酒店应聘当厕所“所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当前大数据环境和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现状的解读,分析志愿服务活动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科学的信息平台建设和积极的外部环境支持,推动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化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各类院校中的注叽总数达到12.77万人,占澳大利亚海外留学生的240/0,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撮大的国际生源国。这是在6月2日举行的“2010留学澳大利亚”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万胤忠发布的消息。据悉,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赴澳留学生却保持20%的增长,中国学生除了申请接受高等教育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