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因为其深刻的主题和高度的讽刺艺术,在文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其独特的影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书以整个社会为批判对象,上到皇宫朝廷、王侯公卿、镇守翰林,下到书吏衙役,总甲保正、妓女嫖客、市井细民、流氓无赖,作者都以如椽之笔穷形尽相,进行了深刻的解  相似文献   

2.
五德终始说既是中国古典哲学宇宙论的流变,又是封建社会朝代递嬗的政治历史观。它的扩散辐射,便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乃至文学创作模式,四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三国》、《红楼》、《西游》即是其范本。《水浒传》以“水克火”为主线,纲领全书。宋为火德,宋江起义军为水德。《水浒》所叙述的,即是一部“兴于水而终于水”的“水克火”的悲壮故事。  相似文献   

3.
4.
赵纪彬 《晋阳学刊》2013,(6):136-137
《庄子渔父》篇中的渔父非为范蠡,他只是庄子所虚构的一个人物符号,是庄子达意的一个工具.首先,孔子与范蠡所活动的区域相距甚远;他们所从事活动地毫不相干.其次,渔父与范蠡的形象迥异,思想亦不相同.庄子之所以虚构“渔父”的形象,乃由道家钟情于水的情怀及庄氏家族流亡的背景所致.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但它所叙述的诸多内容可和正史、笔记中的史料相印证,正像评论家所说它是以稗说存史.  相似文献   

6.
论《儒林外史》的时间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作为外在客观世界的主观投影,自然有其依存的时空条件.一方面,小说所叙述的故事,总是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故事从起点到终点所经历的时间构成故事时间.另一方面,“时间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所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地利用的.”因此小说中存在着一个与故事时间相对应的叙事时间.本章拟从这两方面探讨《外史》的时间操作.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但它所叙述的诸多内容可和正史、笔记中的史料相印证,正像评论家所说它是以稗说存史。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历来被称为“白话之正宗”、“白话文学的典范”。它的语言是很有特色的。怎样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才比较科学呢?用对非文学语言的要求作为评论文学语言的标准,会忽略后者的特点;把语言的形式和它所反映的内容混淆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研究与《儒林外史》研究的研究,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同层次的课题。《〈儒林外史〉研究史》是评述《儒林外史》研究成果的著作,不同于《儒林外史》研究,但只有对《儒林外史》有研究的学人,方能进行《〈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撰作。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细致描述了诸多人物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使之成为与科举并列的横贯小说的一条重要脉络.就叙事线索而言,呼应了整部书的盛衰变迁,经济关系由奢华到萧索的变化正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具体说来,链条式与辐射式经济关系是最为主要的两种类型,以之为代表的各种经济关系都处于坠落与崩溃之中,而同时也在堕落的还有与经济关系紧紧相连的士人的经济状况、道德水准和生存状态.山穷水尽之际,社会阶层在士人之下的普通平民甚至贱民却提供了拯救士林的资源,他们永远不会萧索的对待生活的本分态度和生存能力才是更为珍贵的资助,而这或许也是士人摆脱他们自身困境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以无双妙笔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儒林人物形象,在众多的反面人物形象中,吴敬梓尤嫉名士。其时轻薄无行的假名士遍地横行,真名士却如凤毛麟角,几不可寻。究其因,首先是统治阶级以程朱理学和八股科举制度互为表里地钳制士人的思想,造成士人思想愚昧,同时极大地缩小了士人的生存空间。真名士也仅能独善其身而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去挽救颓败的世风。  相似文献   

12.
鲍文卿是《儒林外史》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正面形象之一。虽然鲍文卿不是儒林中人,而是社会底层身份卑贱的戏子,但是作者却赋予了他颇多君子之德,使之反衬出《儒林外史》中各种重功名富贵而轻“文行出处”的衣冠中人的鄙陋和虚伪,从而反映出作者的人生观念和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一篇《长恨》有“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近年不少学者撰文作了新的有益探索,颇能给人以启发。然而,他们似乎没有充分重视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的评论,而这本来是可以给我们的探索以很大帮助的。白居易曾经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诗中不无用意地告诉人们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有风情”三字实际上正是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主题所作的精辟概括和巧妙提示。因此,只要我们求得了“风情”的正确解释,随之也就求得了《长恨歌》的真实主题。那么,“风情”究竟是指什么呢?本文着重探讨的便是这一问题。“风情”是古代诗文中习用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它似乎有着不同的含义。李  相似文献   

14.
论《儒林外史》对原型的摄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文学艺术典型问题,本刊1979年第五期,发表了李传龙同志的《论艺术典型的实质》,从理论上作了阐述。继之,本刊1980年第一期发表了王永生同志的《生活·原型·典型》,以鲁迅先生的创作实践作了说明。今,再刊布高明阁同志的《论<儒林外史>对原型的摄取》,从古典作品进行了研究。如此,从理论到实践,有今有古,多方探索,对文学研究和创作,当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大家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一书,作为一部体大精深的古代文论来说,其中的《知音》篇无疑是一篇文学鉴赏论和文学批评论;但是,如果从广义上来讲,从一般阅读学的角度来讲,可以说它又是关于阅读指导的专论,他的阅读论之精深,在我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也无失去它理论上的价值和阅读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研究与<儒林外史>研究的研究,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同层次的课题.《<儒林外史>研究史>》是评述<儒林外史>研究成果的著作,不同于<儒林外史>研究,但只有对<儒林外史>有研究的学人,方能进行《<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撰作.  相似文献   

17.
短篇其表长篇其里——《儒林外史》结构新探徐又良建国以来,《儒林外史》(以下简称《外史》)结构研究乃是《外史》研究中的热点、焦点,成绩有目共睹,但未突破五四时代《缺名笔记》“有枝而无干”〔1〕及胡适“没有结构”〔2〕、“没有布局”〔3〕观点的框架。有的...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中家庭家族叙写约占全书的四分之一,涵盖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不同层类的家庭家族,包举各种家庭家族事务。其中家人族人的言行举止大多违背了家法族规,动摇了家族制度的基础,混乱了家族秩序,家族声望难以为继,而家族制度已经不能有效纠错以及维系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其社会功能逐渐丧失。家族维系的民间社会已经衰乱与崩溃,和皇朝官府的衰乱与崩溃相辅相成。《儒林外史》,冷峻地写实,为后人剪留了专制皇朝自上而下全面衰崩的"盛世"投影。  相似文献   

19.
自由是中西思想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坛经》认为,人的本心、本性原本自由,因为他秉承了自由的佛心、佛性。但在现实世界中,人的本心、本性却容易遭到污染和遮蔽,从而产生了不自由,所以我们要重获自由就需要通过否定去除遮蔽,让本心、本性显现,即得自由。对《坛经》而言,这种自由是一种敞开的自由、现实的自由、全面的自由,它让人成为了人,让物成为了物,也让禅宗从宗教走向审美。所以,禅宗所揭示的是自由的本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考察论证了《儒林外史》的思想性质及其文化渊源,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吴敬梓心目中“理想国”的特点。认为“敦孝悌”和“笃忠恕”是吴氏“理想国”的最高道德规范;“以仁义服人”是这一“理想国”的政治纲领;“礼乐兵农”是这一“理想国”的治国经纶;“清议”与“致用”是这一“理想国”的士林学风。认为既与程朱理学对抗,又与陆王心学分庭,是吴氏心目中“理想国”的文化总体特征,《儒林外史》中的民主主义思想不属于具有近代色彩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确切地说,这种思想基本上仍是中国儒学固有的朴素民主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