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充分认识到言语的功能,明确提出言语运用的准则,重视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制约作用,形成了自己的言语观.更可贵的是,孔子将“言语”列为“四科”之一,且注重训练学生的口才。孔子的重视口语并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言语活动的重要性是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充分认识的。孔子指出他的学生中“言语宰我、子贡”(《论语·先进篇》)。《诗经·大雅·板》里说:“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孔子的语录。孔门四科中的“言语”正是指出使于四方,为本国利益进行策辩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3.
应对学论纲     
口头表达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是演讲,二是应对。国内关于演讲的研究,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不仅有专门的杂志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而且“演讲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纳入写作教科书,这是演讲学得到公认的标志。相对而言,对应对这种口头表达形式的研究则比较薄弱、零散。人们尚未找到“应对”这个存在于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专门术语,用它去科学地概括区别于演讲的另一种口头表达形式,而恰恰是这种形式比演讲更为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对应对理论和应对实践的发掘当然更欠系统、深入。笔者不揣浅薄,提出建立应对之学,以期引起学界的关注,使这门学科能象演讲学一样得到系统而深入的拓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类演讲活动在我国的蓬勃兴起,演讲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各条战线起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演讲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前几年供高等院校教学使用、全面而又系统地论述演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教材尚不多见。1989年由河南大学管金麟副教授和梁遂讲师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演讲学教程》一书,对演讲的渊源和发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的演讲伟人。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曾“以学堂为鼓吹之地”而“致力于革命之鼓吹”,及至周游全球,在世界各地华侨中吁吁“振兴中华”之时,孙中山已经是遐迩闻名的革命家和演说家了。从一九○五年在比利时首府布鲁塞尔首次发表关于三民主义的演说,到一九二四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系统演讲三民主义,孙中山为使民众了解、信仰、奉行三民主义,在长期的“宣传、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演讲观及其理论体系。一、“用语言文字去奋斗”孙中山一九二四年在国民党宣传讲习所  相似文献   

6.
孔子"辞达而已"的语言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言语简约,一句“辞达而已矣”曾引起后人的极大关注。后世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辞达”,见仁见智。就语言的运用而言,“达”指表达、传达,也可指畅达、通达,还可指理解上的通晓、明白;它不刻意求“工”,但也不反对文饰。孔子的言语理论和言语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孔子的“辞达”,绝非单一的传达、表达或通达、明白之意,而是“达其所欲达以期于达”的简略表述;它涵盖了言语动机、方式方法、目的效果等多个层面,蕴含了传情达意、表达流畅、兼求修饰、通晓易懂等多个意思。  相似文献   

7.
演讲学漫谈     
演讲学,是研究怎样讲话,怎样把话讲好,正确地掌握演讲的内在联系、运用演讲的规律为社会服务的学问。所说演讲学,在特定意义上说,就是说话学。怎样说话,怎样把人们的思维结果表达好,这是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社会活动都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论语》为研究资料,着重对孔子实施言语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实践作了考察,认为培养“君子儒”与合格的“为政”人地得孔子实施言语教育的基本目的,而以《诗》为教材,以“雅言”为教学语言,贯彻一系列的言语原则,以及言教与身教兼顾等,则是孔子在言语 教学中的主要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推销自己。有文记载:一次,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篇第九》)子贡问话的意思是说,先生你有美德是隐藏起来呢?还是推向社会经世致用呢?孔子接过话头,爽快答道:“快卖掉吧!卖了它吧!我就是在待价而沽呢!”  相似文献   

10.
在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孔子是首先强调内容,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和支配作用的。他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这本是孔子谈论人的“德”、“言”关系的。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只要有了好的道德品质,就必然能说出有价值的言语;与道德品质相较,人的言语是次要的,能说漂亮话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他认为“巧言乱德”(《卫灵公》)反对“巧言令色”(《学而》)而缺少仁德的伪君子。孔子对人的“德”、“言”关系的论述,实际就涉及到文艺的内容与  相似文献   

11.
一子贡是孔子称赞的弟子一般人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司马迁的《史记》中《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名七十七人,并说“受业身通者七十七,皆异能之士也。”司马迁认为孔子弟子中有奇才异能之士七十七人。这七十七人中谁是最杰出的拔尖人物呢?孔子最称赞颜回,但颜回死的早,没有什么成就。孔子死后,子夏教于西河,传授孔子学术,魏文候还以师事之,并咨问国政。《论语》一书中也说孔子弟子中“文学”方面(即学术方面)首推子游、子夏。可是《论语》中孔子对子夏的教导,有两处值得注意:一处是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祖先非常注重学习。早在奴隶社会前期,我国已经有了学校教育,孟子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痒;学则三代共之”。所谓校、序、痒、学都是当时的学校名称。到了春秋之季,孔子首创私学。私学的创办也就说明学习更是受到社会的普遍重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教育理论受到历代重视,对后世影响极大;在唐代,也是如此。 一 早在武德初年,唐高祖李渊就命令为孔子在国子学立庙,至唐高宗李治更广泛为其兴建庙宇,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五月诏,“诸州县孔子庙堂,有破坏并先来未造者,……宜令所司速事营造”,所以各州县公立学堂都设有孔子庙。贞观中,孔子从配享的地位升为先圣,或“四时致祭”或“春秋释奠”,或“岁时行礼”,甚至皇帝也亲临祭祀,孔  相似文献   

14.
论文献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一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汉语里就已经出现了。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在这里,“文献”是指文字资料和贤能的人。元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总序》中对“文献”作了较为具体的诠释,他认为,凡经史、会要、百家传记等书,信而有征者,谓之文;凡臣僚之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等,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谓之献。可见“文献”是指文字资料和言论资料。这一意义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5.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温良恭俭让”作为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在《论语》中仅出现过一次。《论语》原文作如是记:“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从子贡的话里我们体识到了“温良恭位让”在孔子思想观念及诸多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个重要之点几乎就是孔子“仁”学思想和全部观念的根基以及归着点。“温”在孔子学说中有多种表述法。“温”是一种态度。一个人面对纷繁多变的外在,总要做出自己的反映。孔子教导人们要有较为得体的应变方式,“过”与“不及”都是失…  相似文献   

17.
一、学术界人性说的争鸣及对孔子人性说的认识在《论语》中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这是孔子明确说到“人性”问题唯一的一句话。大概正因为是这样,使后来,尽管是儒学独尊以后,人们在这个问题免受了束缚,思想驰骋,百家争鸣,出现林林总总的人性说。然而,自春秋战国,直到汉之前,许多人性论者都是独自发挥了自己的见解,去论述人性的善恶,并未把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自己人性论的主论依据。就是汉初为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的董仲舒也没有对这“八字”人性说,作出直接的解释。直到东汉以后,人性论者才对之作出诸多解释,王充算是比较早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史学的源流中,可以说儒家思想以一贯之。儒家之始祖,自然首推孔子。因此,孔子在中国史学上也就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就孔子在史学上的贡献做一概述。一、在史学文献上的贡献。孔子处于春秋末期,时值周王朝衰微,诸国混战。为了发表自己的政见,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劝说各国诸侯施行其儒家的“仁政”学说,但结果是“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困于陈蔡……”,“累累若丧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信息广泛而迅速传递与交流的社会,口头语言则是最常用的信息传递工具.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古今中外,就有不少仁人志士认识到了这一点:《论语·先进》载,两千多年前儒家就把“言语”列为培养教育和考察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并使之与“德行”、“政事”、“文学”并重.因此,不仅儒家创始者孔子“善为说辞”,且弟子中亦多有宰我、子贡等擅长言谈辩说之能者.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口才大师们充分发挥其卓越的表达能力,治国安邦,成就事业,如唐睢不辱使命、墨翟止楚攻宋、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苏秦合纵六国攻秦等.当代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周恩来、陈毅等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生活中善于辞令,口才横溢,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而西方国家也早把口语表达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人将“舌头”、原子弹和金钱并称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武器,现在又把“舌头”、美元和电脑并提,称为三大战略武器,将“舌头” 冠于三大战略武器之首,可见其作用非同小可.在美国的一些大学甚至有独立的演讲学系、交流学系乃至交流学院.可见,在我国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  相似文献   

20.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了“诗可以怨”的观点,对此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论语》原文中透视孔子对“怨”的真实态度。孔子主张只要“怨”是合理的,有助于社会群体利益的,就应该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范围上看,孔子的“怨”是广泛的,包括对违反仁道、不合礼者、遭到挫折与打击时以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程度上看,孔子的“怨”是很深的“怨”,甚至是“恶”。有了怨情,就必须表现出来,故而孔子认为把怨情隐藏起来是可耻的行为,“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孔子肯定了诗可以表现怨情的同时,也就赋予了艺术情感表现上的真实性,“诗可以怨”对后代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