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住房、衣服以及为此所必须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而人类自身生产又包括两个过程:一是生育,二是教育。教育在把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推动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教育形式之一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不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前进有着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形式。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有着与学校教育和其他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协作才得以完成。由于教育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条件之下,其必然要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各个教育形态中必然会产生种种难以预测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宁  张新潮 《学术交流》2001,(3):153-155
图书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两种不同形式,在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等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缺憾.因此,二者联合起来,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和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人类为了继续生存而将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新生一代的一种活动。教育一般有三种形式:(1)家庭教育,(2)社会教育,(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分为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初等教育往往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高等教育往往与社会教育联系在一起。各民族都有自已的传统教育方式,都按照各自的方法培养新生一代,使自己的民族得以繁衍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现代化的过程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已是人们公认的一项经验。在研究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侧面,就是与学校教育并列的社会教育。在日本,注重社会教育是有历史传统的。早在明治初期,就已开始建立了一些博物馆、图书馆、实业补习学校等社会教育设施,并由通俗教育调查会和文部省的通俗教育主任官负责主管社会教育事业。虽然在大正末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整个日本教育转入军国主义轨道,曾一度使社会教育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又得到很快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宝亭 《社科纵横》2007,22(5):136-137
当今教育领域,不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社会教育,都存在明显的功利倾向。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失去了理想,阻碍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教育,才能逐步摆脱教育的极端功利性。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发展与民间社会教育范作申社会教育是指除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在日本,除政府所属的都、道、府、县、市、町、村各级行政机构从事社会教育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教育机构和组织是民间人士创办的,属于自负盈亏的经营型实体...  相似文献   

8.
社区教育不等于校外教育、不等于成人教育、也不等于社会教育。社区教育是广义教育的概念,它是指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社区教育是特定区域的大教育,它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学习型社  相似文献   

9.
社会教育学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也是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庭服务的社会工作,其主要功能是补充和协助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成都市锦江区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国内率先推动“社会教育学”领域的建立与发展,探索和创立一种崭新的华仁工作模式。本文以“华仁模式”为例,从社会教育学的视角探讨儿童青少年和家庭专业工作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领域的理论基础、功能定位、实践操作和职业发展。在界定基本概念并阐述“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关系之后,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了“华仁模式”的主要特点:应对隐性社会问题、理论基础、功能定位、服务内容、反思性视角、本土文化视角、对专业性和专业素质的理解,并分析“华仁模式”对国内丰富和发展社会教育学领域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凭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敏 《社会》2002,(11):26-27
现代文凭的产生是工业化大生产和科层制度的结果。在古代社会 ,人们接受教育主要是一种师从制的关系 ,学生是以老师的名望为进身之阶 ,而不是以文凭为立身之本。教育与社会生产、社会职业的联系并不密切。在前工业社会中儿童在幼年就开始接触劳动 ,在言传身受中接受知识。虽然学校很早就存在 ,但入学的人很少 ,除了那些未来要从事法律、医学、教育和牧师职业的人以外 ,学校教育并不重要 ,它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当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 ,社会化大生产对人们接受专门的教育提出了要求 ,学校教育才逐渐成了从事社会生产的必要经历。文凭开始具…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括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官风、党风、民风等方面诸多弊端,深深困扰着当代中国社会。面对这几年不正之风愈演愈烈的态势及社会上其他种种不良现象,人们不能不思索,所有这些社会弊病,除了个人的思想、道德,品格方面原因外,是否还有制度方面、社会运行机制方面的根源? 当代中国的社会运行中,存在着必然大规模产生不正之风的机制性病患,这就是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间(简称“三育”)的耦合度低下,和社会互动过程中理论定向、政策导向、操作取向三者间(简称“三向”)的耦合度低下。它们是制约社会所有领域运转状况的机制性弊病。  相似文献   

14.
赵良宇  李园 《社科纵横》2012,(9):114-117
从抗战爆发到解放战争的胜利,根据地社会教育经历了由自发到有组织,再到教育大改革发展壮大的历程。根据地农村社会教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根据地社会教育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根据地政权建设为依托,服务于战争的需要,从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到具体举措,均带有鲜明的战时特征。根据地的社会教育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根据地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随着社会教育的推进和展开而有所提高。社会教育的发展及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根据地生活方式及乡村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家庭早期教育特性探讨周永生一、家庭早期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板块。三大板块始终处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状态,很难界定出明晰的分工范围。如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这与家庭教育的目...  相似文献   

16.
陈绍斌 《社科纵横》2009,24(1):106-107,110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的普遍的共同的道德,公民道德教育是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最广泛的德育实践。现时期,公民道德教育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强化职业良心教育的感召力,注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作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取得实效,就必须科学构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际相适应的教育机制,主要包括社会教育机制、精神激励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德法约束机制。通过社会教育机制的建立,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和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7,(7):95-98
留守儿童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管理的不完善、政府重视不够、社会教育不足,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凸显之势。重视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加强政府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张威 《社会工作》2016,(6):3-24
欧洲大陆德语国家的社会工作与众不同,其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多个基本概念并存以及社会工作有着鲜明的教育学取向.社会教育学与社会工作概念并存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教育学最初作为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的职业分支领域,是对家庭日益弱化的社会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所进行的一种补充和替代,而社会工作最初作为面向成人的救助性工作和福利服务工作,是对家庭日益降低的社会保障功能所进行的一种补充和替代.历史上,社会教育学和社会工作是分开发展的、成为两个不同的职业分支领域.社会教育学发展成为一个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三个独立的教育领域,它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当今,社会教育学和社会工作已趋于交汇和融合,但同时保持其各自独特性.两者的共性在于:个体和家庭的社会化任务由社会和国家承担、两者均致力于减少社会困境.对两者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的分析也显示出:德语国家的社会工作有着鲜明的教育学色彩和取向,当然这一取向基于对现代教育学和广义教育(而非狭义教育)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略论西汉的学校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学、私学和重视学校与教育的实例三个方面,论述西汉的学校与教育,如何由不够重视到发展、繁荣,并为贯彻礼义、《六经》服务。作者认为,学校的形式多种多样,教育的方法各不相同,这有利于发展与扩大教育、快出与多出人才。而在办怎样的学校,如何教育学生,培养怎样的人才,教育与国家、社会、家庭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各级官吏应该狠抓教育。学校制度必须法律化等方面,不仅有它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今天也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