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川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周裕锴:《普请与参禅———论马祖洪州禅“作用即性”的生活实践》指出中唐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禅提倡的“作用即性”的思想,一方面因其将“弹指动目”等行为视为“佛性”的体现而受到石头禅系的批评;另一方面在肯定日用生活的神圣性之时,解释了洪州禅  相似文献   

2.
禅宗受老庄影响十分明显,但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经过哪些环节,是如何深化的,则很少见到专门的论述。该文认为,禅宗思想和风格的老庄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的发端是慧能禅;其展开是牛头禅、保唐禅、洪州禅,而以洪州禅为主流;其定型化则是五家禅中的临济禅。为此,重点讨论了洪州禅学对老庄哲学加以吸收、融合的具体内容,揭示它在禅宗老庄化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及其原因。论述过程中,旁及了牛头、保唐与老庄的思想交涉,洪州与荷泽两家的哲学差别,并进而推及临济与曹洞两宗不同历史趋向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3.
中唐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禅提倡的“作用即性”的思想,一方面因其将“弹指动目”等行为视为“佛性”的体现而受到石头禅系的批评;另一方面在肯定日用生活的神圣性之时,解释了洪州禅乃至整个南宗禅劳动实践的佛学意义。百丈怀海建立禅门规式,其中的“普请法”便是“作用即性”思想的产物。在普请的劳动实践中完成禅理的参究,是洪州禅的一大特色,并影响到禅门其他宗派。  相似文献   

4.
大珠慧海是马祖道一门下重要的嗣法弟子,他的禅学思想继承和深化了菩提迭摩以后早期禅宗的顿悟论、心性论和禅修论的核心精神,是对南宗禅和洪州禅的系统总结.研究他的禅学思想可以使我们了解南宗禅对般若中道思想、如采藏空与不空二义的重视与强调,能增进我们对禅宗心髓、参禅的基本理念与技术的理解,可以呈现出五家分派以前,南宗禅各派系之间,尤其荷泽宗与洪州宗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禅宗史上,分别出自行思门下与南岳门下的石头希迁与马祖道一,创建了石头宗与洪州宗。他们从不同方面发展了慧能的禅学思想,是从慧能禅过渡到五家七宗禅之间的重要环节,并为后期禅宗奠定了理论基础。据《宋高僧传》卷九《唐南岳石头山希迁传》称:“自江西主大寂,湖南主石头,往来憧憧,不见二大土为无知矣。”石头希迁创建的禅法,灵活细致,其运用之妙,圆转无碍,如环无端,时人常有“石头路滑”之称誉。他的禅风,明显地带有哲学思索的倾向,而且对禅宗美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大智度论》立足于“诸法实相”,以阐明大乘菩萨思想及六度等宗教实行为目标。对菩萨禅的论述,是其重要内容。菩萨禅的最大特点,体现在“菩提心”上。菩提心是菩萨禅区别小乘禅的标志。修行菩萨禅的原理,是“从空法起掸定”,即是把“空”和合各种具体禅法而修。在修行过程方面,本论所主张的是渐修。禅定的目标是证悟实相,以“无生法忍”的证得为“菩萨禅”的出借阶段。在其高级阶段,入金剐三昧,用“一念相应慧”得一切种智。  相似文献   

7.
张节末编审在其所著的《禅宗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年 12月出版,24万字)中提出:中国美学史上发生过两次大的突破,从庄子美学经玄学美学到禅宗美学。禅宗美学所贡献于中国人的,是一种极其细巧精致、空灵活泛和微妙无穷的精神享受。禅以空现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使之变得极度的心灵化。本书以此为脉络,具体而细致地考察了禅的人格观、自然观、情感、境界、意境等。作者始终从最基础的禅的感性经验入手,运用还原式描述的方法,不仅准确地勾画出禅宗现象空现出现的哲学史、美学史转换线索,而且成功地揭示了禅的感…  相似文献   

8.
洪州禅的代表人物马祖道一提出“平常心是道”的观点,鼓励众生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真如佛性,获得解脱。道一的门下进一步发扬了这一思想。他们饱含个性的禅法,从现实的角度充实和发展了六祖慧能“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心性论,从而推进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自《维摩诘经》传入中国后,就有不少人从事翻译和注疏。王维、李商隐、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文人都有看过《维摩诘经》并且都留下了相关的诗篇。可见《维摩诘经》对中国文化影响之深、之广。在《维摩诘经》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有的影响中,其中它的言说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维摩诘经》与中国思想的关系非常复杂的,本文只拟从它与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禅宗的宗风和两宋文人的禅诗等几个方面略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借以窥见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法华经》是一部极具文学色彩的佛禅经典.唐代文人对《法华经》进行创造性的接收,具体表现在禅诗中大量援引《法华经》意象,在禅学思想的浸润下,最终形成衣珠、髻珠象征本心;穷子、火宅象征本心的迷失;化城、三车象征本心升华的禅韵与诗情交相辉映,对唐诗丰厚凝重的文化底蕴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比照晚明王阳明心学系统中的王学左派,南禅左派是指以中晚唐青原、南岳禅系为代表的禅宗派别。般若论是南禅左派的精神哲学。它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本体论、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来无一物”,是南禅左派般若哲学的“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南禅左派的般若哲学就在他们呵佛骂祖、敲锅打地等一系列极富特色的禅机禅语当中,就在他们对生活的极其准确、细腻而深刻的感受之中。这是完全彻底生活化的般若哲学。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多认为"代别"始于云门文偃,但从禅宗典籍记载看来,并非如此。在石头系药山惟俨和洪州系南泉普愿时期,"代语"已被运用,经过药山的再传弟子洞山良价和石霜庆诸与其弟子的运用而成为风尚。经由行脚僧的传播,到雪峰义存及其弟子时代,成为禅学界的普遍现象。"别语"正式出现于南阳慧忠时期,而后逐渐成为展示禅师特色的手段,它们与"公案"的出现和兴起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为佛性思想体系的马祖禅法,成为南禅宗的主流。然而它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禅宗的危机。马祖弟子基于对乃师禅法问题的认识与弘法实际的要求,围绕着乃师禅法中的佛性思想、修禅方式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适当的修正。马祖弟子之所以能够和敢于对乃师禅法作出修正,是缘于禅宗特别是马祖禅的开放创新体系及其对乃师禅法的忧患意识。马祖弟子的修正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对马祖禅法的维护与发展仍颇具积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维深受儒、道、禅的影响 ,三教在其思想中简直有着让人难分彼此的交融。王维哲学思想的最基本特征是以儒为体 ,庄禅为用。王维思想整体构成的丰富性 ,表现出三教混为一谈的多元整合和融会交复 ,这种有意无意的混淆 ,交相渗透 ,互为阐释 ,形成了他以禅理化儒、道的心灵本体 ,形成了外禅内庄的任运意志和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5.
禅宗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语用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对禅、维语言观的比较多从纯哲学角度进行。从语用学的意义和语境视角对禅宗“不立文字”、“平常心是道”与维特根斯坦“不可说”、“语言游戏、生活形式”的语言思想进行比较也是有意义的,前者的“佛法大意”对应的是后者“不可说”的“人文意义”。意义和语境是奠定禅维瑰丽的语言哲学宫殿不可或缺的基石,是其语言思想跨越时空鸿沟,镜像映照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6.
禅与后文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学有某种穿透时空障碍的精神呼应 ,将中国古老的禅文化与网络技术时代的文学新变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比较和融贯 ,不仅可以使老去的文化重焕青春 ,也能帮助当代网络文学沉淀一种更深厚的文化底蕴。禅文化对网络文学的美学意义包括 7个方面 :“空船载月”的禅境审美、“境随心转”的定力修为、“黄花般若”的诗性本源、“直抉神髓”的禅机灵慧、“鸢飞鱼跃”的本体性游戏、“山水自见”的平常心、“以淡照腴”的虚飘风范  相似文献   

17.
文人画与禅     
唐朝中叶的社会状况为禅提供了滋生的温床。自此 ,禅宗在中国思想史上开始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文人画也从这个时候开始 ,经历宋、元的快速发展 ,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一个画派。禅与文人画平行发展 ,相互影响 ,互相渗透 ,禅宗思想在文人画中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文人作画 ,乃在于笔墨韵味 ,借物抒发“灵性”或个人抱负。其创作旨在与表现 ,借以解脱自我。同时 ,特别注意水墨所带来的禅意 ,直至后来直接“以画喻禅” ,进而导致思禅、参禅。  相似文献   

18.
陆学是在综合儒、道、释特别是禅宗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它的本体论思想明显受到了禅宗本体论的启发,但是它又不同于禅宗本体论,它仍属于儒学范畴,儒家学说始终是陆九渊学说的核心、中心,是体,禅宗一直是陆九渊学说的外壳、外层,是用,陆九渊学说的这种“儒体禅用”的实际状况,使得其显现出近禅不是禅而是儒学的本来面目,是吸收了佛禅思想的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旷”是东坡词的主要风格。东坡词由内而外的旷达,除了政治、经济、个人乘赋等原因,“禅宗”对词人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冷眼看人生,深化了对儒学的认识;直面遭遇,超然达观,最大限度的追求人生自由;不倦追求人生价值,又处处流露对人生的空漠之感。探讨东坡词及其词风,有以下两点启示:词风受意识制约,意识与境遇关联;宋词不能绝然地分豪放与婉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