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容闳与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在半个多世纪时间里,作为一个先进的中国人,容闳为追求国家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教育科学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有着突出的贡献。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化先驱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封建教育的变革,始于洋务运动,其显著特点有三:创办各类新式学院,广泛传播西学;官费派遣留学生;废除科举制度等。这些重大举措,促进中国教育步入了近代化,其作用功不可没。但因洋务运动是以维护封建王朝为初衷的,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相似文献   

4.
在爱国主义思想和“兴学育才”、“求才治国”的近代教育观的指导下 ,张之洞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并展开实践活动 :创办新式学堂、推进留学教育、废除科举制、创立近代教育行政机构、制订新学制等 ,不仅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 ,而且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发展和变化,与西学东渐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西学传播的深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实现了从单一的培养封建统治人才逐步向培养近代工商业、民主和科学技术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各种专门人才的转变,从而完成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在性质、内容和形式上的近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清末河南封建教育已经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教育近代化改革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清末新政开启了中国教育改革的序幕,河南教育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1901年到1919年不断兴起的带有民主进步色彩的教育改革运动,使陈腐落后的河南教育一度勃勃生机,促进了河南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河南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左宗棠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兴名臣,左宗棠虽不是职业教育家,但为了挽救清王朝,在其社会活动中,尤其是创办福州船政局的过程中,体现了他超前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开创了多个领域的先河,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民国初年,在蔡元培和他的同事们领导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确立了新的教育宗旨,制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力图清除封建主义的影响,改变价值取向的单一.这一切不仅在指导思想和学校制度层面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奠定了一个新的基础,而且在实践层面有力地促进了普通教育和实业教育的发展,使清末以来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初步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9.
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它由兴办外国语学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为开端,而后发展到创办新式实业学堂,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军事技术,再到派人出国留学,以便更接、更迅速地掌握先进技术,洋务教育事业的兴办,首次改革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了一批新型人才,客观上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奕讠斤在近代史上以协助慈禧发动辛酉政变和举办洋务著称,对他在近代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很少有人给予应有的关注和研究。在此从奕讠斤的教育改革与实践入手,对其在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所立的开创之功给予了客观的分析和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为题进行研究,意在从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去审视中国社会,认为没有教育的近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近代化,而没有辛亥革命又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政治的变革。进而证明在近代中国“只有革命化,才能近代化”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进而推动了我国近代教育变迁的进程。比较分析辛亥革命前后的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宗旨、学校制度、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变化。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改革的重要时期,探究辛亥革命进程中的中国教育近代化对今天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东北的营口开港,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基督教传教士也纷至沓来,传教布道,创办学校。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基督教会在中国东北创办了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女学到大学等体制完备、制度健全的不同类别的学校。其目的在于传播宗教,以"基督征服中国"。同时教会学校对中国东北教育事业的发展,客观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严修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其教育主张及教育实践极大促进了直隶教育的近代化。他提出了改革进而废除科举制的主张,这为直隶教育向近代化方向迈进清除了最大的障碍;在学部主政期间他创立新的教育体制,为直隶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此外,他兴办了各级各类的新式学堂,形成了直隶近代教育体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是近代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清末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倡导新式学校教育,建立了地方教育体制,凭其社会地位为清末教育脱离旧的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清末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西学东渐记》是展示容闳社会和教育思想以及历史贡献的重要窗口。从事“西学东渐”事业和促进中国文明富强是他终生追求的社会理想,以图实现“维新中国”的人生志愿。这种社会理想贯穿于他所从事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的全部活动。容闳的社会理想及其社会、政治和教育实践开创了中国社会和教育近代化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起点.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新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管理的出现,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留学教育的推行,使中国近代教育主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教育近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变迁过程。清末民初的留学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探讨了这一时期安徽留学教育的演变历程及归乡的留学生对地方教育近代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历史传统是影响其发展、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同中国的儒士教育,武士教育是古代日本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教育,对日本的教育传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武士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考察,我们发现它与中国的儒士教育传统存在很多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中的积极因素是导致日本教育近代化进程快于中国的重要原因,而一些消极因素则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为害东亚和世界的渊薮。对此,应该严格加以分析与鉴别。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世纪之交,回眸百年前的戊戌变法运动,更可见其对中国历史近代化的影响至深至巨:它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与精神解放的闸门,酝酿发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面的改革创新;作为变法运动的重中之重,政治体制改革更引人瞩目、发人深思;作为广义的社会文化变革运动,更为以后中国的一系列革命与改制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