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张明师 《学术论坛》2012,35(2):36-40
从开国功臣、建国功臣到先进生产者,到政治性的红色劳模,再到实干家劳模,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这短短40年间,劳模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模形象变迁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之间不断发生着胶合与同构,而且这种趋势随着左倾思想的发展也越来越显著。从这一问题的反思中我们认识到,作为沟通国家意识形态与民众意识的桥梁,劳模建构过程不仅要接受国家意识形态的领导,还必须参照民众意识的需求,取得他们的认可和认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劳模群体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导致单位社会终结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巨变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兴趣,但相关研究多为关注组织变迁的客观层面.组织客观制度变迁背后必然伴随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而秩序的达成又依赖于人们的主观认同,我们应该深入考察沉淀在人们心中的意义结构及其作用机制.当制度变迁时,不仅是作为制度表层结构的各种具体规章条文发生变化,更有作为制度深层结构的价值逻辑转换蕴藏其中,作为变革最为深刻的组织形态,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伴随国有企业组织意识形态的深刻变化.国家、市场和其他组织是对国有企业组织意识形态分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因素,三者力量的交互作用共同框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定位,原有国家一元控制下形成的国--企同构政治意识形态格局正在多元交互力量的冲击下发生分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利益格局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利益主体构成、利益诉求内容、利益意识趋向和利益差别矛盾等方面呈现明显变化,而利益各方面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均会有所反映。因此,在利益变迁视域下,要特别关注利益格局变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产生的影响,积极探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路。这就要求既要关注经济建设,强调对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满足和实现,巩固群众根基,又要加强对利益意识的引导和利益公平的保障,强化社会认同,以强大的思想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建设,需要调适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结构与功能,并由此展开了从总体性意识形态到包容性意识形态的转型过程。围绕这些议题,本文在对当前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呼吁学者们对一些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给予更多的重视。其中,在研究范式上应该重视话语分析方法,因为在意识形态的话语实践中可以更为清晰地观察和处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文化软实力”也逐渐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当今世界一切有价值的思想理论成果,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春节联欢晚会:依托传统文化的国家意识形态议程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电视台自1983年开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虽然历经20多年,依然是电视文化和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广播电视新闻体制之下,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视文化的代表,其价值取向中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显得尤为重要。纵览20多年的春晚,其宣扬的主题价值基本上都在体现国家意识形态。因此,笔者认为春晚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托春节文化的一种国家意识形态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也日益频繁,如何在这一过程中确保意识形态的安全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而言异常重要。意识形态安全是具有层次性的,制度变迁通过动摇、修改或重建不同层次的合法性来影响意识形态,并进而带来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尽管我国实施的渐进式制度变迁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社会转型形式,但在这一过程中仍须注意把握好舆论准备、事件宣传、人口结构变动、注意力调整、良性互动架构等方面的事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与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是中国特色,具有民族性;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具有阶级性;是先进文化,具有发展性;是大众文化,具有人民性;是和谐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切忌过犹不及;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反对文化沙文主义;必须坚持意识形态原则,避免一花独放;必须贯彻文化改革创新,防止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层次类型的生成及其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理论通常仅从阶级对立关系把意识形态归结为理论体系,忽视了意识形态的多种层次类型。依据意识形态信守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总体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形态。三种层次的意识形态在生成方式、表现形式和演化进程等方面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在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当突破把意识形态仅仅归结为理论体系的抽象认识,直面各种层次生动而复杂的意识形态现象,真实而具体地把握不同社会层面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少杰 《江海学刊》2007,(1):111-117
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十分活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制度深刻变迁引起意识形态分化的突出表现。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是文化整合与社会整合,作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种社会思潮,其不同价值取向不仅会引起相互间的整合矛盾,而且也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提出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既要创新理论观念,又要调整表现形式、拓宽传播途径,进而有效地实现文化整合与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旺 《社会科学》2005,(7):46-50
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关系是复杂的,二者既有分离,也可相互渗透。由于对国家利益的判断受到人们主观认识水平的影响、意识形态是建构国家利益的重要因素、国家利益的多层次性等方面的原因,意识形态也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但国际关系中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则有导致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少数民族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吸引游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迁。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就是商品,民族文化商品化有益于我国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旅游活动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东亚地区,朝鲜是个比较典型的儒教国家。权力与文化高度融合,构成了儒教国家政治文化的核心特征。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在塑造了超稳定的传统秩序的同时,也给朝鲜向现代国家转型带来了很大障碍。在外力的作用下,朝鲜最终解体,为其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适应性变迁开辟了道路。在此基础上,战后韩国通过自主发展,实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完成了向现代国家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仲崇东 《天府新论》2003,1(1):95-100
意识形态与文化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意识形态具有阶级功能、继承功能、灌输功能和卫护功能。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意识形态的这些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大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美国国民特性"论强调,作为立国根基,文化传统比意识形态更为重要。这虽然是一个基于美国国情得出的结论,但也启示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当代中国国家认同中的文化传统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文化认同是文明根柢,意识形态认同是政治建构,两者缺一不可,相反相济、相辅相成地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推动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在于推动着各国制度的变迁,这些重大变化极大地降低了要素结构、制度选择与政策体系对不同国家的重大影响,各地区间要素结构与交易成本的差距趋于收敛。但由特定文化所决定的文化终极影响力、本地文化的根植性、文化的信息传播价值和文化的学习价值的差距却依然存在,文化成本的差异成为决定区位竞争优势进而主导制造强国变迁的深层因素"。世界工厂"的变迁历程提供了鲜活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既然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那么国家意识形态必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意识",国家意识形态就没有真正的国家意识主体.国家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可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也可以转化为褒义或贬义的概念.从历史的经验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自己既得的阶级利益,最终必然要竭力维护从根本上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然要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进行辩护,并长期表现为虚妄和欺骗,企图使自己的统治永恒化,从而表现为对历史的反动.  相似文献   

19.
论国家民族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文化 ,振兴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当代中国 ,建立国家民族文化有助于消除旧的文化建构观念、抵御西方文化输出和文化霸权主义、保护民族文化、创建鲜活的民族形象和民族精神、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国家民族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既然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那么国家意识形态必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意识”,国家意识形态就没有真正的国家意识主体。国家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可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也可以转化为褒义或贬义的概念。从历史的经验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自己既得的阶级利益,最终必然要竭力维护从根本上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然要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进行辩护。并长期表现为虚妄和欺骗。企图使自己的统治永恒化.从而表现为对历史的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