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告别几十年僵硬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阶段,这是中国在改革过程中迈出的伟大的一步,这是一场带有根本性的深刻变革。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必将引起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将引起人们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的重大转变,导致一场全社会性的思维方式大变革。因为“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与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鲁迅说:“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这正如芝麻油原从芝麻打出,取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一样”。文学追踪着生活的脚步。生活的变革一定会引起文学的变革,而文学的变革,又必将推动生活的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化建设的任务成  相似文献   

3.
一、认真转变政府职能:设立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深层次目标我国传统中央计划经济模式是在50年代初参照前苏联斯大林“命令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部门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界限不清,政府部门经济职能过于扩大,往往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政府广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被视为理所当然。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是通过政府机构中的计划经济系统来组织的,即投资、消费和出口均按计划经济对总需求的管理程序,首先反映到基层政府部门,经基层机构加以审核和选择后,再向上级部门层层上报,其中包括各上级政府部门的层…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原有的社会经济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和变革。它不仅引起人们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改变和冲突,还引发了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更新和碰撞。一方面,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道德体系,受到动摇和挑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道德上是否正当合理却没有个说法。于是,社会道德陷入困惑和迷惘,标准混乱,约束废弛。社会道德的无序和失衡同经济生活的失衡和无序一样,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建设就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切。本文试…  相似文献   

5.
中西语言的思维模式论比较周昌忠如将思维模式放在“人一世界一语言”这个三元关系的构架中来考察,则关于世界的看法即形而上学或本体论便占有主导地位,它决定着对人的形而上学建构、思维模式的塑造,也决定着语言对于思维模式的关系。这里从心理的倾向、思维的形式、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社会生活日趋活性化,自发自主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动越来越剧烈,成为买出的社会现象、职业流动的日渐加剧,与经济改革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受到社会结构变革的影响。改革作为社会变革,其本质是社会结构的调整或创新,这种社会顾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社会机会结构的变化表现出来,并且通过对机会结构的控制而形响职业拉动。谢高桥曾说;“社会流动的最有效的力量,可能是一个社会的机会结构。”①机会,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改革开放开辟了广阔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7.
变革已成为今天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从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已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影响着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企业被推向一个新天地。政府与企业间关系的改变,市场竞争的出现和激烈化,消费者占据主动的地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在某一特定环境下成功的经验,不再意味着会在其他环境下同样获取成功。建立在稳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企业,在消费者和竞争不断变化,变革不断出现,企…  相似文献   

8.
目前,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伴随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研究思维问题,尤其是创造型思维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创造型思维是突破传统的一般性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惯性,进行创造性发挥的一种思维形式。本文对此谈些粗浅看法。一、主动型思维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人的头脑里逐步形成了一种被动式的思维定势,上级发布指令下级照办,执行指令不走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犹如只知道执行指令的“机械人”。这种思维的惰性…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道德转换郑奋明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巨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这场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已超过纯经济领域的范围,波及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方面,随着人们社会生产,交换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尚也在逐...  相似文献   

10.
思维模式转换与哲学变革李欣复哲学变革历来是同思维模式的转换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两者是互为促进和补充的关系。当前在讨论哲学改革时许多人都提到了转换思维模式问题,认为在一个多元文化和多种经济并存互动的时期,必须用多元立体的动态开放思维取代以往那种平面式的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中和”思维的精义是“执两”、“用中”、“行权”,三者相互为用,即把握矛盾着的两个极端(“两”),肯定事物与概念相对安定的质(“中”),以达到“和”的目的。为此,必须实行“权”,即所谓“反经合道”。儒家强调“执中”,形成了系统的“经”的理论;兵家强调“行权”,形成了系统的“权”的理论。二者的结合,就是老子的“以正治国,以专用兵”论。中国古代的“中和”思维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古代国家管理中发挥了理论指导的作用。国家管理,说到底,就是对国家生活中一些重大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中国古代的国家统治者用“中和”思维处理中央统权与分权的关系,国家变革与稳定的关系,管理中用严与用宽的关系,对军队御与不御的关系,对边远地区怀柔与威服的关系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进行国家管理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耿文婷 《阴山学刊》2002,15(1):73-75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活进步的精神基础。当今中国人头脑中存在着与现代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构建一套新的思维模式置换旧有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的变革孙伟平我们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作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曾经长期制约着我们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生活。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党的十四大所确立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史的原生态生长情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在拙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第四编第五章中曾说,中国上古国家“是在父系家族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是其内外关系便沿着父系家长制本身所固有的四种关系而展开。从血缘关系出发,便衍生出宗法制;从婚姻关系出发,便扩展出宗盟关系;从对非自由人的奴役出发,便矗立出庞大的奴隶制;从权力与血缘的关系出发,便展开为地缘对血缘、政权对族权的整合。”由这样四种矛盾所构成的东方国家形态,便是中国文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学史的原生情状,必然与东方国家形态相契合,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东方国家形态有四个层次:一是国家,…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李维贵我国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道德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世界现代化的不平衡性与不平等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相对贫困化;国内社会结构失调;国际经济关系的依附性。其主要矛盾在于经济发展中的示范效应与超前效应;政治发展中社会参与和社会稳定的两难选择;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冲突与断裂;发展目标顺序选择的复杂性;发展模式的“趋同”与不可重复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应是:走出低谷,走出依附,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辩证法作为人类深刻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具有亘古及今的价值与意义。然而,辩证法的主题、向度、特征与形态,又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转换的。世纪之交,全球化交往社会正在来临,它呼唤着一种新的全球性思维,需要一种新的辩证法视野。这一思维的视野既不是以“存在”与“虚无”关系为主题的古代本体论辩证法,不是以单一的大写主体为轴心的近现代“主—客”辩证法,也不是无客体底板的后现代主体际辩证法,而是以“主—客—主”为框架的交往实践辩证法。交往实践辩证法是当代全球化交往社会的必然产物,辩证法思维形态演变的历史—逻…  相似文献   

18.
再谈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杨晓玲一、关于计划的两层涵义我们通常所讲的“计划”,有着明显的两层涵义。第一层含义是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我国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在资源配置的决策和协调机制上,由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政府将全部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一、对“计划经济为主”的认识 经济是个多义词,有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经济原则等等不尽相同的内容。“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指的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性不断增加,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交换的社会化程度不同,人类社会经历了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到计划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这种经济制度性质的划分,不同于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划分。后者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划分的基本标志,区别有无阶级和阶级关系如何;前者则  相似文献   

20.
赵宴群 《兰州学刊》2003,(3):122-123
一、当前社会文化转型的描述性考察当前的社会文化转型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 ,以改革开放为重要标志。在转型的前提条件上 ,是以经济变革 ,全面开放为前提 ,从封闭于本国内部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向国际社会开放的市场经济。在转型的方向上 ,是拓展到全球背景。在转型的主观态度上 ,是主动发起社会器物层面的变革 ,来寻求与之适应的政治、文化架构。在转型的实现形式上 ,强调通过个体参与社会经济运作满足个体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概括而言 ,这次社会转型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兼具了“改革”和“开放”两个特征 ,改革是针对国内社会而言的 ,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