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翁同和不是维新派作为光绪的老师,历任清政府户部侍郎,都察院御史,刑、工、户等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的翁同和,由于光绪下诏变法,西太后为了孤立和打击光绪,变法后四天就迫令光绪将翁同和“开缺回籍”。当戊戌变法失败后,又将翁同和加重“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翁同和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陷入类似的悲剧,这就使人们误认他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  相似文献   

2.
<正>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上层有没有分裂为帝后两党?翁同和与李鸿章是不是主战、主和两派?夏冬同志在《北方论丛》1984年第1期发表《试论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李鸿章与翁同和》(以下简称《试论》)一文认为: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不能算纯粹的主和派,翁同和也不是始终的主战派".他们之间"不存在谁主和谁主战的问题",从而也否认了帝后两党的存在与战和之争的事实.我认为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戊戌变法中重要人物翁同龢的生平事功的官方记载,清国史馆的《翁同龢列传》和民初清史馆的《清史稿·翁同龢传》是两个重要版本,它们各有价值,值得研究。前者按照清国史馆的工作流程,纂修官依据吏部提供的事迹册,纂辑成篇。该传直接写出翁同龢在戊戌时期的罪名,颇有定罪之意。与清末民初对翁同龢的贬低情况不同,《清史稿·翁同龢传》依据1925年出版的《翁同龢日记》,对翁氏的事功进行了大幅改写,肯定了翁氏的作为,并弱化乃至否定了戊戌时期翁氏与举荐康有为的关系。正史对翁氏事迹记载的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翁同和与甲午和战之争戚其章和战之争,是甲午战争时期帝后党争的主要形式。翁同和作为帝党首领,在甲午和战之争的表现,早有时贤论列,创获良多,然有些问题似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借甲午海战百年之际,爱作斯文,以就正于大家。甲午和战之争中的翁同和光绪的主战与翁...  相似文献   

5.
<正> 1888年9月5日,李鸿章以代粤商陈承德递禀为名,奏请将唐胥铁路由天津展筑至通州(今北京市通县)。展筑理由是:“利于用兵”和“既可抽还资金,并可报销海军经费,公私利益不止一端。”9月27日,经奕譞奏请、西太后批准,并谕令户部每年拨银二百万两交李鸿章使用。而谕令一经宣示,舆论大(言华),并展开了一场争论,即所谓津通铁路之争。反对修此路者居多,上自台阁大臣,下至御史言官,纷纷上奏,要求停止工程;翁同和也力主缓修;赞成者,在王公大臣中主要是醇亲王奕譞。顽固派守旧,反对修路自不足怪,翁同和为什么力主缓修?而奕譞为什么反而赞成呢?这场争论的真相到底如何?对此问题,史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著名藏书家傅增湘之孙傅熹年先生的长期宣扬和多方奔走,由清代名臣翁同和收藏,以后又被带往美国的一批宋刻古籍的祖本、孤本,已被引回故国,编为《常熟翁氏世藏古籍善本丛书》,交付出版.这是多年来古籍整理中的一次空谷绝响.这套丛书,由翁万戈先生供稿,由著名版本专家冀淑英先生撰写“影印说明”,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签.为使广大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套丛书,现把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以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历千年而不衰的山水诗,正如山水画一样,是中园特有的现象.为什么中国文人特别喜爱山水?为什么新文学运动以后,山水诗不行时了?为什么现在孔孚又提倡写山水诗?孔孚的山水诗是复古还是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对1957年7月21日《光明日报》史学专栏第61期所刊载的张子扬先生所收藏的翁同和戊戌政变后写给友人的一封密函进行考订后认为,此密函是伪造之作。  相似文献   

9.
<正> “意境产生于创作过程还是产生于对作品的审美过程?抑或两个过程都包括?”这是《意境之限界》(载《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3期,以下均称《限界》)一文所提出的问题。该文的回答是:“意境产生于作品与读者的审美关系中”,“是读者对艺术作品审美关系的产物”,“是读者对作品的体味评价”。这种把意境与创作主体一刀切开,把诗人排斥于意境创造之外的论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没有创作主体的介  相似文献   

10.
<正> 康有为的一生可以戊戌变法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对他前期,亦即戊戌变法时期的功绩是众口皆碑的,至于如何看待他的后期(从戊戌变法失败至逝世,则莫衷一是.大多数论者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他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其实,这是不公允的.事实上,康有为既使在后期,也还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和言行,表现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近代之世每次民主运动虽失败,却都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如西太后取缔戊戌变法,但历史潮流促使她又不得不在义和团运动后,也搞起立宪。有人说她的维新立宪是假的,不确切。有假也有真。她实行戊戌变法所未实现的一些经济政策,出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黄金时期,这就是‘真’,但她要保持专制统治,不可能搞民主政治,这就与戊戌变法要实行民主政治相背,这就是‘假’。”①这段话是我在答《社会科学报》记者问时,对辛亥前十年清政府所办的“新政”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上的矛盾的概括。本文对此论点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正> 张载是典型的理学家,与他同为唯物主义哲学阵营又同守儒家传统的王夫之有可能是反理学家、早期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吗?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弄清船山横渠之异。笔者认为,要辨明一个思想家是否为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怎样性质的运动?近年来颇有争论。有人认为是改良主义运动;有人则认为不是。持“不能称之为改良主义运动”的论者,认为列宁对改良主义进行过批判,而戊戌变法则有进步作用,说它是政治改良运动尚可,说是一次改良主义运动则不妥。认为可以称之为“资产阶级改革”,但不能叫“改良主义”;认为改良与改良主义不能混为一谈,改良是相对革命而言的,改良主义则是“革命的绊脚石”,它“是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的”,“不能把任何条件下的任何改良统统称之为改良主义”。究竟戊戌变法是不是改良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4.
<正> 《齐鲁学刊》1980年第1期刊登的《现代化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一文,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同小资产阶级所憧憬的那种假社会主义进行必要的斗争。但是,什么是本来意义上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特征呢?巴贝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位“代表”?“早期”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派别是“后期”同派别的先辈,还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先驱”?  相似文献   

15.
<正> 在这篇短文里主要想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的关系以及蒋介石、李宗仁个人对台儿庄大战的胜利有什么影响,另一个问题是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反过来又怎样影响了蒋介石、李宗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讨论洋务运动性质和历史地位过程中,牵涉到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领导戊戌变法的维新派,究竟是洋务派的继承者,还是批判否定者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对洋务运动持基本肯定论者和基本否定论者的争鸣焦点之一。我是同意后一观点的,但洋务派与维新派之间的关系又十分密切,不能简单化,有详加分析之必要,因此,拟在这里就两派之异同,提供管见,参加新的争鸣。  相似文献   

17.
<正> 巴金是五四爱国运动的产儿。最近几年,他在很多场合都表示过类似的意思:“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但即使在当时,对我影响更大的还是爱国主义。”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国家虚无主义。巴金早期为什么既信仰无政府主义,同时又是个爱国主义者?这两者关系如何?爱国主义在巴金前期想思发展中占有怎样的地位?这是本文想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否定都是自我否定。那末,又如何看待由于外力的作用而造成的对事物正常发展秩序“中断”的否定形式呢?这种否定形式同事物的自我否定形式的关系是什么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子夜》与《金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九三三年,当《子夜》初问世的时候,瞿秋白同志一面给予很高评价,一面又指出,这部小说“带着很明显的左拉的影响(左拉的《Iargent》——《金钱》)。”这个“影响”指什么呢?瞿秋白同志没有点明,作者茅盾也感到茫然不解其所指。那么《子夜》到底受没受左拉《金钱》的影响?这要首先看一看茅盾与左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政治是灵魂”,是一个著名口号。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把这个口号作为党的根本方针,贯穿于全部社会生活之中。现在,对这个口号到底应当怎样正确认识?是对的?还是错的?应该研究一下了。"政治是灵魂"是什么意思呢?按照过去流行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