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诗学研究是《诗经》研究的薄弱环节,正是在这个环节上。王夫之以其深邃的思想和辛勤的耕耘,登上了古代《诗经》诗学研究的顶峰,总结其成果及其经验,对当代诗学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鲁、齐、韩、毛是汉代《诗经》传授的四大学派,他们对《诗经》具体篇章及其相关问题各自发表了不尽相同的看法,建立了一套自成门户的系统解说,提出了一些重大诗学命题,形成了一些著名诗学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其代表性命题和范畴,作出扼要阐述和评论,以同先秦《诗》说研究形成系列,构建“诗经学”的传统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夏传才先生的《诗经》研究成果集中于《诗经研究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1993年版),《诗经语言艺术》(语文出版社,1985年版,台湾云龙出版社,1990年版),《思无邪斋诗经论稿)(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以外还有《十三经概论》(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1996年版)中的《诗经》部分。夏先生的主攻方向是《诗经》学,《诗经研究史概要》是其代表作,由于该书采用史论结合的论述方式,《思无邪斋诗经论稿》可看作《概要》的深化与补充。清人皮锡瑞说:“凡学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别其得失,无…  相似文献   

4.
当今《诗经》研究面临的困境有《诗经》文本的不确定性、历史文献与"地下证据"难以取舍、《诗经》中诗歌的起源观点的不统一以及《诗经》研究能否达到客观性等疑惑。国外研究者采用认知诗学等方法论对《荷马史诗》进行的研究,有深远的借鉴意义,而从心理的客观性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可成为《诗经》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姜玉琴 《文史哲》2001,1(3):52-56
先秦文学中存在着两个《诗经》文本 ,一个是被“误读”了的文献学文本 ,另一个是被“遮蔽”了的文学艺术性文本。因而 ,在此基础上所萌芽、发展起来的先秦诗学 ,实际有两条相应的线索可供使用与承继 ,即《诗经》文献学研究与《诗经》本体论研究。但无论是“五四”以后的学者 ,还是“新时期”以来的研究者 ,大都是把研究基点建立在《诗经》文献学基础上 ,或者说是把对《诗经》“赋诗断章 ,余取所求”的“误读”现象 ,当成了唯一合法研究的逻辑起点。同时却简单化、庸俗化了孔子那条强调文学性《诗经》的重要研究途径 ,从而导致了本真面目的《诗经》与研究框架中的《诗经》、真实的诗学原型与学术框架中的理论阐述相悖离的历史现状  相似文献   

6.
《诗经》与《圣经》中的诗歌之间具有许多契合点。王夫之的诗学观念与基督教圣经学的诗歌理念比较接近 ,其间存在着可比性。王夫之对《诗经》中的《雅》《颂》部分特别感兴趣 ,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对《诗经》中灵性思维的深刻认识 ,主要表现在他对《大雅》的思维模式的研究上。王夫之的诗经学研究成果丰硕 ,这得益于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齐代,是我国古代一部权威性的文学批评的名著,素以“体大思精”而著称.《文心雕龙》的诗学观,大体而言可分成两个组成部份,一是总结先秦两汉以来传统的诗学观,即把《诗经》视作一部政治道德的教科书,以经学的眼光来详述《诗经》;二是以文学进入自觉时期的新眼光来论述《诗经》,即从文学的观点来论述《诗经》.但在《文心雕龙》中这两种不同的诗学观,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文心雕龙》有关《诗经》的论述,加以辩别判断,分别予以不同程度的评价.《文心雕龙》对《诗经》论述,基本可分如下八个部份:  相似文献   

8.
对古代诗歌诗学价值及意义的评估,应回到历史的原生状态中,从当时的诗学观念及诗歌发展的层次等方面加以考察、分析。用这种眼光重新审视被后世认为诗学价值极高的楚辞便发现:楚辞不是当时诗学观念上的“诗”,它的本质是巫歌和韵文辞赋;屈原没有文学自觉意义上的诗歌创作意识;楚辞并非《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发展必经的阶段,即不是《诗经》后续诗。楚辞“当时还没有产生如《诗经》那样广泛的影响”,在当时的诗学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9.
《诗经》学的神圣化与元代《诗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由南宋至元的一二百年间,我国的《诗经》学发展经历了一段十分特殊的历史道路。由于理学家的介入,南宋开始,出现了对《诗经》及其研究的神圣化,并以直接、间接承继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诗学为荣耀。有元一代紧承宋后,自然也就形成朱熹一家之学独擅的局面。元代诗学唯宗朱传,少见异说,严重流于封闭化和狭隘化,极大地束缚了元代学者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最终导致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少有创新,实在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论方玉润《诗经原始》的政治教化思想边家珍近年来,对方玉润(1811-1883)《诗经原始》的专门研究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只是多偏重于其艺术鉴赏分析方面的评述,而对作者贯穿全书的思想倾向却较少论及,或认识不清。这里笔者试作一论述。《诗经》的政治教...  相似文献   

11.
顾名思义,诗学(LaPoetique)是以诗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人类以语言为材料并动用想象进行创造的艺术。在西方的传统中第一个论述诗学的人是亚里士多德(大约公元前330年)。他把它看成是以诗句模仿(mimesis)现实的一整套技艺,同时他在其专著《诗学》中阐述了各种文学体裁的区别、主题和风格。到公元前20年,贺拉斯(Horace)重新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他的论点为古典主义的权威著作《诗歌的艺术》(1674年,布瓦洛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保尔·瓦雷里(PaulValery,1871—1945)开始,诗学不再被当成诗的宝库,而被视为…  相似文献   

12.
一部独具特色的《诗》学新作──评李湘的《诗经特定名物应用系列新编》夏涛在李湘先生逝世周年前夕,读到了他刚刚问世的新作《诗经特定名物应用系列新编》(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12月版),不禁感慨久之。李湘先生长期研究《诗经》,功力深厚。他在撰写以...  相似文献   

13.
金元之际《诗经》学的传播接受可以从正史、作家文集、科考命题、笔记、杂剧等文本中加以考察。这一时期的《诗经》学对于"夫子删《诗》"、"三颂"顺序、朱熹《诗集传》在元初北方传播接受情况都有独特反映,也因处于易代之际而呈现出鲜明的实学特征和"王道"精神,并影响到了这一时期的诗学思想。考察这一时期《诗经》学的独特价值,对于加强《诗经》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构建相对完整的《诗经》学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关女对后世美女有着某种模式性的影响,是关女的文化源头。《诗经》中对女性美的描写散见于十多篇《国风》中。仔细阅读这些描写美人的文本后,我们发现,《诗经》里的关女有两个层面。其一,女性的整体之美。其二,女性的外在美。在《诗经》里我们分明能感受到男女身份上的相对平等,男性的审美目光是平视的。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诗学的总体特征是以政治功用的眼光与标准来评价作品,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的《诗经》,其具有的特殊性无疑与这一特点的形成关系密切。《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其表现的内容也大多围绕伦理道德与社会秩序,政治意味相当浓厚。儒家士人更是站在政治的角度对《诗经》进行阐述。而《诗经》的"言志"功能则进一步表明:在先秦,诗的价值主要在于它可以满足某种政教需求或理想。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是现当代中国学贯中西、融会古今,“文史哲无所不窥,无所不精”①的大学者,他在《谈艺录》②、《管锥篇》等煌煌巨著中,不仅对中国传统的古典诗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精到的阐析,而且“不蹈故常,绝傍前人”③,用自己的渊博和睿智,从不同的角度拓展了其内涵,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理论的宝库。因此,总结、研究钱先生对古典诗学的阐析及其论诗特色,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传统诗学的精髓,而且对于建构新的诗歌理论体系,促进今天的诗歌创作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钱学”这方面的研究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简论《诗经》的风雅传统〔新加坡〕周颖南《诗经》是中华诗歌文学之源,它的优良艺术传统,在中国诗史上一直灿发光彩。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是对《诗经》艺术传统的直接继承和进一步发展,概括地说,这就是对民歌和人民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的吸取,现实讽喻和政治批...  相似文献   

18.
评李子伟的《诗经译注》张启成李子伟先生的《诗经泽注》(国风部份),由兰州大学出版社于1992年6月出版。建国以来,国内与港、台出版的《诗经》注译本,包括全注全译与选注选译,已不下数十种之多。但李先生的《诗经译注》,相比较而言,仍有自己的特色与价值。这...  相似文献   

19.
简述近年的“钱学”研究情况 ,提出批评 ;认为 :钱钟书论学的重点在于诗学 ,研究钱钟书的诗学及其诗作 ,需要具备创作四体诗的经验 ;钱钟书用文言著述和创作四体诗 ,宗旨在于维护、延续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命 ,与世同新 ;研究“钱学” ,宜多读中外原著 ;对钱钟书的肆意讥弹和盲目吹捧都是错误的 ,“钱学”研究应该实事求是 ,以钱钟书同辈学人的著作互为比较 ,不失为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试论《诗经》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诗经》的叙事艺术张来芳在中国文学史上,叙事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从古老的原始歌谣《弹歌》(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归妹》上六(见《易经》),到《诗经》的《七月》、《东山》、《生民》、《公刘》等,发展到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