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汉山矿原设计为一次支护锚网喷,二次支护钢筋混凝土碹,用该方法支护大型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软岩硐室,巷道变形破坏严重,基建成本高.依据高应力节理化复合型软岩巷道围岩的力学特性及其支护原理,将原设计的二次支护改为"预应力锚索+网+喷混凝土",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对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软岩的概念和分类以及软岩的工程特征,并探讨了煤矿软岩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最后从三个方面对煤矿软岩巷道支护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包括软岩巷道支护的技术关键分析,最佳支护时间分析以及软岩巷道支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煤矿深部开采和采煤技术的进步,煤矿井下空间断面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巷道尤其是软岩巷道大变形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底臌量又占有2/3—4/5,因此研究软岩巷道底板加固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乌鞘岭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的特点,及其整治措施,通过模型计算对施作锚杆隧道与没有施作锚杆隧道的应力以及位移进行了比较,并论述了锚杆支护对于整治大变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煤矿采掘深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对于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要在分析当前各种不良现象的基础上,结合软岩巷道非线性大变形相对严重的现象,采取有效的支护模式,从而更好地解决支护过程中遭遇的新情况,打破传统的常规支护设计模式,将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围绕我矿工程条件为一4()()m的水平胶带机石门,在整个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的基础上,形成相对完整的开挖与支护设计的整体顺序,在施工工艺、参数设计以及安全技术方面,采用合理的方式,能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修建中的某隧道位于高地应力区,局部地段地下水发育,易产生软岩大变形。在分析该隧道围岩发生大变形原因的基础上,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讨论了隧道大变形的防治措施,优化了支护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软岩巷道支护一直是煤矿巷道支护的难点。本文介绍了几种适于软岩巷道的锚杆支护方式,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开展燕尾式隧道支护体系现场监测试验,研究分析了围岩与初支接触压力、锚杆轴力、钢拱架应力和初喷砼层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大跨断面围岩压力对施工的动态响应明显,连拱断面围岩压力伴随后行洞室开挖产生的空间效应变化显著;锚杆多承受拉力作用,大跨段锚杆支护效果较连拱段明显,锚杆支护参数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初喷砼层与钢拱架普遍承受压力作用,均发挥了相应的支护作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修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轩岗煤电公司根据梨园河矿22112综放面的地质条件,采用地质力学评估,在充分掌握巷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22112综放面大断面切眼锚网索锚墩联合支护参数进行了合理优化。工程实践表明,设计的锚杆支护参数可以较好地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隧道变形大。针对高应力条件下的软岩隧道大变形特点,在F4~F7断层区段,开展了系统、全面监控量测。根据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支护压力、支护应力的规律及特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与施工,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研发及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难硐室在煤矿井下发生灾害时,能够为暂时无法逃离矿井的工作人员提临时供避难场所,可以大大降低有毒有害气体及其它危险物品对人员的伤害赢得救援时间。通过分析国内外避难硐室的研发和应用现状,论述了建立避难硐室的必要性和日常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大采高工作面顺槽巷道断面较大、受回采影响矿压显现剧烈、巷道维护困难,本文对首先对回采巷道帮锚杆的受力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帮锚杆失效的机理,然后通过大采高回采巷道煤帮锚杆受力进行了实测分析,得出了锚杆支护效率的大小,受煤体强度与锚杆强度差值影响,差值越大锚杆支护效率越差,以及巷道两帮在进行锚杆支护时应充分考虑煤岩体的强度,选用的锚杆强度略大于煤岩体强度最为合适的结论。对软煤层大采高回采巷道的围岩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厚煤顶大断面回采巷道因应力反复扰动及叠加带来的支护困难,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设计出锚杆(索)、钢带托板、金属网联合支护的巷道基本支护方案和巷道超前支护方案,并针对特殊地段提出打设组合锚索、注浆加固、打设密集木垛等加强支护方案。现场实测数据显示:工作面回风顺槽超前25~30m以外,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较小,但在超前25~30m以内,顶底板移近量及两帮移近量增长较大,巷道围岩变形量局部较大,但整体上能够保证巷道的有效支护和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4.
南京地铁鼓楼站一玄武门站区间北端停车渡线段长333.586m,最大跨度17.358m,隧道间距小,质粉质粘土层.覆土厚度8~9m,穿越地面建筑群和地下管线网。穿越浅埋、松散地层,并在楼房下的大断面隧道施工和软流塑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国内外均视为难点工程。施工中采用大管棚辅以小导管超前支护,掌子面深孔注浆及多分部法等综合技术,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集矿1111(1)工作面轨道顺槽底抽巷埋深大,超过800m,服务时间长,且受到钻场强烈动载荷的影响。为加固该高应力强动压巷道,保障安全快速掘进,本文基于深部巷道围岩强化控制原理,提出了高应力强动压巷道分段分区联合支护技术,并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对支护参数进行了合理确定。针对1111(1)工作面轨道顺槽底抽巷道掘进工程提出了支护方案。结果表明:分段分区控制技术对高应力动压巷道具有很好的维护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深部高应力巷道在受强动压影响时支护形式和技术参数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下铁道某地下区间设计有一段大断面三联拱隧道,由于受开挖工作面的限制,采取从区间隧道扩挖的施工方案。拟定了双侧壁导坑法结合CRD工法施工的方案;采用FLAC模拟该断面施工顺序,确定每步开挖工序产生的沉降值,制定了施工控制标准;介绍了该断面初期支护参数、由区间标准断面转换到三连拱隧道的工法及工程效果。建立的分步控制沉降的施工控制模式,有利于控制每一步序沉降值;三联拱隧道段沉降、变形稳定,满足施工控制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干渠的水力要素确定了吴庄隧洞的总过水断面面积,对三种常见的断面形式:分离双洞、双连拱隧洞和三连拱隧洞,进行了优缺点比较,最后确定采用分离双洞形式。依据工程类比。对分离双洞方案进行了支护参数设计,并对二次衬砌进行了截面强度和抗裂要求检算,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18.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以邯武公路滑坡段(K12+808~K12+715)为工程背景,针对滑坡段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抗滑桩、连梁及预应力锚杆联合加固的措施。基于通用极限平衡法,采用GEO-SLOPE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邯武公路K12+775、K12+750滑坡处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重点对滑坡前及边坡支护后的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双排桩、梁支护的加固措施后,边坡安全系数较支护之前显著增大,能够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对降雨条件下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煤矿深井岩巷破碎软弱围岩的支护方法,结合煤矿大巷的支护工程实践,提出煤矿轨道大巷联合支护的设计理念和优化支护方案。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新旧支护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网分步联合支护方法,充分发挥并提高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取得了较经济理想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隧道是石太客运专线的重点工程,是目前我国在建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该隧道在DK85+055~DK93+900之间穿越累计4 410 m长的膏溶角砾岩地层,这种软岩硬土地层胶结极差,强度低、水理性强,并且有弱膨胀性。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监控量测工作,分析了围岩压力、支护应力特征和洞室稳定性状态,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为隧道顺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