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中的「べきだ」、「はずだ」、「わけだ」有时都可译成汉语的应该、应当、理应等,但在日语表达中三者并不相同。以「べきだ」「はずだ」「わけだ」各自的使用特征及它们的使用区别为中心,结合汉语的应该、应当等进行对比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日语词汇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和語」、「漢語」、「外来語」和「混種語」四种。颜色词是根据概念意义划分出来的词类,主要用来描写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色彩。本文对日语颜色词进行「語種」的调查,分析了日语颜色词各「語種」的构成比率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奇术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6):46-49,84
在当代日语的实际应用中,能表达动作刚刚结束,状态、结果刚刚形成的句式很多。动词连用形下的结尾词「…たて」和动词过去式后的副助词「…(た)ばかり」(相当于汉语的"刚…(好的)"、"新…"等意思)就是其中的一组。其用法、意义极为相似。可是,在语境、说话人的认识、理解和价值观等方面确有一定的差异。在尊重、借鉴各名家高论的基础上,以著名语言学家森田良行先生的《基礎日本語》一书为依据,就「たて」和「(た)ばかり」的用法、含义、论述等做一分析、归纳、添加,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4.
在日语的学习和研究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近义词,通过分析「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不可互换的例句来探究「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在意义上的区别。同时,再通过分析「かなしい」和「さびしい」可以互换的例句来研究同一个句子在使用「かなしい」时和使用「さびしい」时其意思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下岗"新义的日译进行评析,从等效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旧词新义的日译标准和技巧;通过分析汉语"下岗"一词的词义沿革,笔者认为"下岗"是汉语中"失业"一词的委婉表达。根据等效翻译理论,从语义、语体和语用对等的角度出发进行考量,「一時帰休」和「レイオフ」与"下岗"首先在语义上有本质不同,而且「一時帰休」和「レイオフ」并非委婉语,因而是"下岗"的误译。通过归化的方式我们可将"下岗"一词译为「離職」或「待命休職」,它们在语义及修辞上非常贴近"下岗",在语用上也是等效的。「リストラされる」「整理される」也比较理想,可以视为准等效。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建立日语格助词的语义结构图,并且从结构图中明确相似用法的格助词之间的区别。「に」格的典型语义意义主要表示"位置","对象"和"动作主体"是扩展用法,并且和表示对象的「を」格的典型语义进行了区别,「を」格的对象表示动作较强的作用性,对象一般会发生三类变化:生产性变化、处理性变化和消亡性变化;而「に」格对象则表示较弱的动作性,对象一般不涉及这三类变化。  相似文献   

7.
在日语中,每一个格助词能表达不同的格关系,而表达同一格关系的格助词又有多个。日语中用于标记主体格成分的基本格助词共有6个,其中以「が」、「の」为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由于格助词主体格的用法大部分学习者不太熟知,容易出现误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ば」、「と」、「たら」、「なら」四个接续助词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进一步阐述它们在日语语言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しだ」和「しな」这两个词在日语中都有表示时?时候的意思。通过对这两个词的考察和分析,得知「しだ」是日本古代奈良时期使用的词;「しな」是从近世的江户时代开始使用的词。「しだ」是「しな」的古语形式;「しな」是「しだ」的转音。这是由于发生了辅音相通的音韵交替现象,「しだ」才转变成了「しな」。  相似文献   

10.
从共时的角度考察日语中由「あいだに」和「うちに」构成的时间复句的用法.考察结果显示,「あいだに」和「うちに」均表示一定的时间范围,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但二者存在情感色彩上的差异.「あいだに」仅用于客观陈述主句谓语的时间范围;而「うちに」在表达时间关系的同时还可以表示前后项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或伴有说话者主观的紧迫感或意外感的语气.「うちに」这些用法来自「うち」所具有的[对立性]这一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日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吉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本论文顺应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N に A」这一结构来探讨形容词(A)的语义特征、「A」与「に」和「N」相互关系,同时,更好地揭示「N に A」结构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指导日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假名「す」、「す」类常用动词的家族相似性以及原始词根词「す」的模糊语义进行了剖析,发现假名「す」就是「す」类常用动词中承载共同模糊语义的重要部分。尽管「す」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意义千差万别,但都与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有关。确认编结、空隙、流过、打捞、澄清就是本类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并由此推断出所有的「す」类常用动词处在一个模糊的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日本语能力测试原则上是以非日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为对象,测定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能力认定考试,并由「文字.词汇」、「听力」、「读解.语法」这3个部分5个内容组成的分为4个级别的国际考试。研究收集了1991年—2007年的日语一级能力测试听力部分的数据,将听力的内容分类,希望能对日语听力的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的百花园中,日本茶道是乱世之中诞生的一枝典雅芳香的花朵。村田珠光创立的草庵茶,其茶道精神为「寂び」与「侘び」。「寂び」与「侘び」吸收了禅宗"空""无"的哲学成分,是在"茶禅一味"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长久以来,学界将「侘び」误认为「佗び」且忽视了「寂び」与「侘び」为何并立。千利休提炼出"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充实了茶道哲学的内涵。"和""敬"吸收了儒家的中心思想,"清""寂"是对「寂び」与「侘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汉语致使动词所构成的使役结构可以译成日语的「Nを自动词使役态」、「Nを他动词」、「Nを形容词くする」和「Nを形容动词にする」,并从汉语动词的特征出发分析了各种情况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シ」形和「シテ」形是日语语言学习者普遍感到困难 ,且容易忽视的问题 ,而有些教科书往往无视了二者在使用上的严格区别。本文归纳了几点「シ」形和「シテ」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日语语法研究的一个新动向是主张把以动词为代表的用言问题放在句子结构中以及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来加以研究,也就是说更加重视用言本身的结合能力,本论文顺应这一语法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从中国人学习日语的角度出发,结合「 N+に+A 」这一结构来探讨形容词(A)的语义特征、「A」与「に」和「 N 」相互关系,同时,更好地揭示「 N+に+A 」结构的本质特征,以此来指导日语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常常被称为「拟声词」、「拟态词」,即"オノマトペ(onomatope)"是极其丰富的一门语言,日语文章及会话中大量使用.学界从各个领域对"オノマトペ"进行研究,但对在「拟态词」的下级分类中出现的「感觉拟情词(gijyougo)」和「感情拟情词(gijyougo)」为中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むかむか」作为具体实例,通过对『拟声拟态词词典』、日语语言文字数据库及日本明治以后的文学作品里出现的部分例句的使用实态的分析,记述了单一的"オノマトペ"是如何实现其范畴间的转换和意义上的扩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主题]和[主语]这两个词,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很多讲授者在回答这两个词的区分问题时,都会以「は」和「が」的区分作为分析的论点。「は」是表示主题,而「が」则表示主语。表面上看已经解决了关于主题和主语的区分,但实不则然。本文将从汉日互译的角度出发,基于「は」和「が」的基本含义之上,分析[主题]和[主语]的汉日对照。  相似文献   

20.
日语逆接接续助词很多,用法也很复杂多变。本文将对其中的「テモ」和「タトコロデ」意义和用法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主要以前句条件句的真实性为视角,利用语用学观点进行探讨。和「タトコロデ」相比,「テモ」的用法多,适用范围广泛,对前句条件句是否为既定条件句没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