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作为自由主义刊物,其基调是在自由民主优先的原则下包含平等的诉求。出于自由左派的立场,《观察》同人开始意识到,平等与自由之间存在着矛盾甚至冲突。面对自由Vs平等,《观察》发表的意见甚众。这表示1940年代后期的自由主义者在平等问题上继承了五四启蒙主义的传统,但又有超出其前辈的地方。与《新青年》将平等作为一个新的理想而呼吁不同,《观察》已经将平等视为不言而喻的价值,对于平等价值的复杂性之考察也显得更加深入和细致。对于平等与自由可以鱼和熊掌兼得的心态,多多少少是导致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有不同于苏联和英美的另类现代性设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城乡关系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当代化的重要议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告别早期泛分工论视域下的城乡对立观,从产业分工、劳动力空间流动、社会关系与社会基础服务体系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等视域,迈向了一种以生产方式同质化运动为基础的城乡不平衡发展观。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了主客体辩证统一的视角,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起源与矛盾运动机制的历史科学分析,从大工业发展与城乡"对立"现象的内在关系、工农业实现更高阶段的融合以及土地国有化的历史必然性等角度,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告别城乡不平衡发展状态迈向城乡有机融合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一个独特的商人群体,买办具有独特的言说价值。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学者对于这一群体予以了充分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读历史的时间在减少,而看历史的时间有所增加,影视作品逐渐成为言说买办历史的全新方式。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影视对买办题材的选择既取决于这一社会群体的言说价值,又与观众的需求和创作者的经验密不可分。为了给观众提供一套看历史的方法,创作者需要精心编织视觉的符码构建买办形象,制造围绕他们所产生的戏剧冲突。相对于其他再现买办历史的文本,影视作品所具有的优势和局限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4.
2000年5月20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及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商丘师院、河南教育学院和中州古籍出版社等有关专家、学者20余人在郑州举行《中国文学发展史》(闵虹主编,1999年1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研讨会,研讨会由省社科院文学所所长王永宽研究员主持。与会者对该书在构建文学史体系上的新思路、结构体例上的大胆尝试和突破以及写作上的独特美学风格进行了探讨,并予以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不足和改进的意见。此纪要根据录音及发言稿整理。  相似文献   

5.
伤痕-反思文学是新时期初期文学的主要潮流。它以个人记忆的方式书写了国族的艰难与创伤,开创了当代制度性反思和批判的先河,建立了新时期文学的悲剧格局。复刊后的《人民文学》是这股思潮的发源地和最主要的推手,编辑群体的胆识与观念的转变,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又走在时代的前面,自主性地探索文艺的发展,作家群体和文学编辑群体成为这段文学史的共同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利玛窦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对明朝末年中国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文化进行了较为真实客观的记述和评价,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和平知足、尊师敬老、愚昧虚骄、封闭多疑等特点。他的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对于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良好的国家民族形象都具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占比最高的必修课程群,中国文学史的教学存在学理、课程时间等方面的断裂以及一定的学科封闭性。《中国文学图像简史》是将前沿学术研究转化成教学资源的尝试,这部教材首次梳理了中国文学图像的历史线索,描述了历史横截面并剖析了具体的历史“事件”,可谓“点、线、面”的有效结合,对文学史及其图像史的融通教学具有重要启发。就中国文学图像史的具体教学路径而言,主要参照了中国文学的文体嬗变以及解读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与经典作家。  相似文献   

8.
9.
个人“书法”和文本失忆是历史书写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在乾隆三十五年版《潞安府志》中有着显著的表现.受知识背景、政治立场及写作逻辑的约束,史志撰者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把公共资源作为表达自我的平台,甚至针对性地将普通日常行为与政治生活妄加联系.但同时,相比基于宏大叙事的传统史书所透露的信息而言,区域背景的方志所提供的自然灾异文本,给我们展示了阅读灾害史料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0.
歌师作为说唱文学中的叙事主体,在叙事过程中有着多重身份。首先是叙事人的权威身份,在叙事过程中主导着整个故事和情节,同时还扮演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并在他们之间转换;再次作为旁观者,对人物和故事做了评价;另外还充当故事与听者之间的中介。在创作过程中,还要根据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口传文本进行整理编辑和文化整合。歌师叙事者身份的多样性体现了口传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的研究可谓略成气候。诸多学者、论者都孜孜不倦地为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做着各种努力。近来出版的,由华南师范大学管林、钟贤培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上、下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6月第1版,以下简称《发展史》)无疑就是这一建设工作中的力作。作为国家教委文科教材“七五”规划的一个项目,该书的问世既是学术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五四时期陈嘏对自然主义小说《基尔米里》的译介为中心,探究了其中国之旅的缘起,运用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从文体选择、翻译策略和社会传播等方面归纳了该作品赞助人《新青年》编辑部的赞助路径,以期能对当下翻译文学作品文化价值的实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香港基本法中关于政制发展的具体条文充分体现了它的独创性和优越性,香港政制的发展既是基本法所明文规定的港人的法定义务,也是中央对特区的政治承诺,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群众观和实践特色。香港基本法颁布实施以来,以该法文本为核心,逐渐形成了一个泛基本法的文本集合,虽然载体形式不同,但所发挥的效力与基本法基本无异。  相似文献   

15.
道德情感是重要的情感类型之一。叙述者、情节和环境描写是叙事文本的三种重要抒情因素,也是道德情感抒发的主要渠道。《驿站长》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的叙事名篇,其成功塑造了维林形象,是描写小人物命运的开山之作。文本中叙述者与维林的视角融合,对道德情感抒发产生影响;《浪子图》、作者、维林叙述视角各异,分别呈现三种情节模式,共筑道德情感的抒发渠道;环境描写则借助于叙述者、小人物、自然环境进行道德情感抒发。揭示三种抒情因素在作者道德情感抒发中的作用,剖析叙事文本抒情性的源起和脉络,为《驿站长》乃至叙事类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前人研究汉代经学,依据的资料,除了传世的汉人经注外,主要是保存在汉代典籍、散见于后世各类载籍的汉人遗说,而对汉以后学者、文人的诗赋文论关注不够。事实上,魏承汉后,魏晋文人不可能完全斩断同汉代经学的关联。《诗经》因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尤为魏晋诗人所重视。阮籍传世的诗、文、书、论、赋、笺、奏记中,对于《诗经》的征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摇曳多姿,既体现了魏晋"风骨"之共性,又因阮氏家学渊源、阮籍个人才情等因素,而有着鲜明的个性。阮籍所引《诗》,体现了汉代《诗》学对于魏晋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也自然而然地保存了丰富的两汉《诗》说,生动地诠释了"文学自觉时代"文学与经学之间的互动关系。阮籍作品历来以含蓄蕴藉、"归趣难求"著称于世,探求阮籍的《诗》学渊源,对于进一步索解"遥深"之"阮旨"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17.
鉴于近代以来中俄两国、中苏两党之间密切的历史联系和理论渊源,在中国近现代史教科书的书写、阅读和教授过程中,离不开对俄国的理论话语、历史话语和实践话语等话语资源的借鉴与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文本,特别需要多维度借助俄国话语资源,据以揭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生的时代特点、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诠释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重大转轨。此举亦是确保当前我国高校中国近现代史教科书历史知识价值和社会政治功能实现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中共纪念活动是一种仪式政治,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们生活。在中共纪念文化中,有集会仪式、展览仪式和媒介仪式三种仪式行为,三者既各有其丰富内容和重要价值,又共同构建纪念活动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红楼梦》为个案,从叙述的角度对文学形象(角色)进行了独辟蹊径的考察,认为文学形象与现实的人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而又具有完全不同性质的概念,它既具有受叙性,又有施叙性;既有性格性,又有工具性;既有主体性,又有对象性;在某个形象整体中既具独立性,又有部件性。根据不同因素的轻重,角色可以分为施叙角色与受叙角色、性格角色与工具角色、主体角色与对象角色、独立角色与部件角色。总之,文学形象(角色)既有现实的"人"性,又有一定"叙述性",是这两者的奇妙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在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之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陈允吉教授是其中成绩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其研究个性,用他自己的话表述就是:一曰“觊文澜迄不离文,援佛法未尝皈佛”,二曰“纳须弥入尘毛芥子”,三曰“寓义理于考据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