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世纪初期,清王朝为了维持自己岌岌可危的统治,进行了一次改革,史称清末新政。从1901年慈禧颁布上谕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新政共维系了十年。但由于它的先天不足以及后天操作上的失误,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清末新政虽是一次失败的改革,但它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却有着积极地意义。本文从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中,探寻了新政留给后人的经验与教训,并希望由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改革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2.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社会陷入了民族危机加深和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双重困境,清王朝统治出现了功能性障碍,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不得不推行改革,史称清末新政。但是事与愿违,它并没有达到挽救清王朝的目的,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清末新政的失败是历史必然性和主体选择错误性互相作用的结果,这启示我们改革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既合乎规律性,也合乎目的性,在尊重历史必然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梳理庚子国变至辛亥革命十余年间的历史事实,中日两国关系呈现复杂的三重面相:第一,中日两国政府高层、精英人物之间有着十分频繁的、或公开或私密的交往;第二,国内各地报刊大量翻译和刊载日本政府高层、精英人物围绕清末各项改革事业的言论主张;第三,大量留日学生归国后进入政府各部院,参与地方事务,全面主导了中国社会的变革。特别是日本法学博士在清末新政中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走向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一次重要的改革,但结局却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新政"中清廷始终未能摆脱和解决改革前夕早已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再加之其选定的错误的改革方向和为急于摆脱困境而采取盲目的金融政策及其对各阶层的横征暴敛,最终造成财源枯竭并导致王朝崩溃.清末新政也随之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面对内忧外患局势而被动进行的一次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自我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文章从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探寻新政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改革者在主观方面的欠缺和失误是新政失败的重要原因,清朝统治者在新政中未能驾驭改革的种种措施,反而使之成为大清帝国最后灭亡的助推器,亲手培养并壮大了自己的反对力量,加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消亡。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难题是在60多年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路径依赖现象,也就是我国具体政治体制在变迁的过程中对核心制度的高度依赖.这种依赖一方面使好的政治制度得以延续,可以为其以后的政治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模板和发展指向,另一方面它可能使一个坏体制“顽强”地生存下去,要改掉它比建立一个新的体制还要艰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取得突破必须实现政治发展的路径创造,在党政关系、改革理念和权力制约等方面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寻求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早在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已经对人类历史运动方式作出了描述,到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又完整提出历史时段理论,他们都对历史运动方式进行了概括.本文尝试用图表来表示他们的思想,结合一个历史案例,以便把历史运动的规律性——历史运动机理及其内在规定性清晰地表露出来.本文以清末新政失败为例子,分析结果使我们对历史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主客观因素对历史运动的影响作用在历史运动机理图中不再是笼统的,历史运动机理图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运动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8.
清末新政时期,随着监狱改良思潮的兴起,以新式模范监狱建设为目标的监狱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规范的监狱管理以及监狱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清政府的监狱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近代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监狱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监狱改革的执行缺乏力度以及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清末的监狱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是清朝最后十年为了拯救危局而采取的重要改革。地方社会在应对、实施国家改革政令的时候,通常以振兴国家、实现富强等"利国"的话语相号召。然而通过巴县档案具体考察基层官民的态度可以发现,他们对新政改革的认识其实更多是基于自身具体利益的判断。一些人积极参与到新政事务中,虽然推动了地方的改革实施,但他们潜在的目的更多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权势,这在主观态度的方面显示出新政改革在地方的复杂面貌,也从底层的视角说明了为何新政改革最终难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时期,江西政府积极倡导实业,赣南以此为契机掀起一股实业发展热潮。随着农工商矿局、工艺局(院、所)等主导机构的相继成立,赣南在保持原有传统行业优势的同时不断进行更新,并积极进入新式行业,实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从工商、农务、矿务等三个方面对清末新政时期赣南实业发展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考察《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可知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在教育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学制、废除科举、设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等,清的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考察《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可知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在教育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学制、废除科举、设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等,清的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一书,在史实重建的基础上,通过对清季四川各类师范教育的细致考察和深入分析,完整勾画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历程,揭示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成就,对清季四川整体教育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本土化创新等问题的研究均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15.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大力进行各项改革,这一时期也是民变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时期.在此期间爆发的莱阳民变震惊朝野.追溯历史,每一历史事件的背后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莱阳民变爆发绝非偶然,有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新政改革中莱阳财政状况极度窘迫,聚财无门而又点金乏术,只好把苛征暴敛、强制增捐加税等手段作为聚敛新政经费的手段,使乡民深陷困苦的深渊,再加上天灾人祸,民变便一发而不可收拾.若能深入历史时境,探寻清末新政时期莱阳民变的历史真实,意义非同小可,可以给我们现代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校价值观教育路径依赖的出发点是强调个性发展和反对价值观灌输,其实践形式是全方位整合价值观教育资源,其自我强化机制是美国国家精神的塑造。美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是:一要重视路径依赖的出发点;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三要重视全方位教育资源协同发挥作用;四要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是教育改革。作为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口岸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开始加速推进,大量的新式学堂在这一时期成立。口岸地区的新式学堂在课程设置、师资情况及办学经费来源方面,都表现出了与内地不同的特点,外国势力的影响得到充分体现。外国政府及教会势力的介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口岸地区新式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疗卫生体制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体制之一。至今仍有西方学者将现代医疗卫生体制的全球性传播归因于欧洲殖民活动。但是,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的例子显示,处于殖民势力影响半径之外的中国曾经有过主动而且活跃的引进现代医疗卫生体制的实践,其背后的主导因素与殖民势力无关,而是中国社会内部的政治势力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这种由内部政治力量来决定和主导新技术应用的现象与考古学家张光直所概括的"东方社会"性格之间存在着令人深思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期间,僻远的新疆、西藏和川边地区的经济近代化亦有起步,但由于受资金、人才、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上述区域的社会近代化进程步履蹒跚,明显滞后于东部.本文将对这些原因作出一定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却依然转变不到位.而任何改革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要处在一个已有的制度环境中,从而形成“路径依赖”.传统体制的残留、坚固的制度结构和权力结构,以及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集团的阻挠,都成为我国改革中形成路径依赖的因子.为了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锁定效应,必须进行全面地、规范化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