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之永恒主题与难解之迷,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分离。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道德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法律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必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因此,道德的法律化是促使国人产生法律信仰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略论行政道德法律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道德法律化建设 ,具有道德和法律建设的学理依据 ,体现了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的要求。行政道德法律化建设必须以行政伦理道德的基本层次为基础。当前重点应加强对社会危害性很大且治理难度也很大的腐败现象以及“准腐败”现象的行政道德法律约束。加强行政道德法律化建设 ,有效利用道德和法律两种资源 ,对于规范行政官员的行为 ,提高政府权威和形象 ,进而促进整个社会法律的完善和道德的进步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略论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法律化,是沟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中间桥梁,它使得社会规范系统中道德与法律的结构趋于合理。从事实层面上看,道德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基础与需要。同时,古今中外的无数次道德法律化的实践也证明了道德法律化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然而,道德法律化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度的道德法律化或是盲目的道德法律化及以德代法的做法无疑会给法制体系的完备及法治社会的实现带来损害,因此有必要对道德法律化进行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主德辅"的原则。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法理学和伦理哲学看来,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道德的法律化、道德的非法律化、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存在诸多区别,但同时又有若干内在一致的地方,因此法治与道德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实行依法治国实质上就体现了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从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看,依法治国应当居于主导地位;从法治与德治的区别来看,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不可分离,二者的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中永恒的话题。人类的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就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为我们今天采用德法并治之治国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历史考证。  相似文献   

6.
道德法律化限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价值。传统的道德法律化限度研究主要采取3种路径:原则论、道德层次论以及社会发展论。这些研究路径由于缺乏合理的研究立场,采用了片面的研究方法,产生出理论与实践上的弊端。道德法律化限度的研究应该坚持“伦理中心论”的研究路径,即基于伦理学的研究立场,通过对道德法律化限度语境中的道德作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考察,分析不同部分的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进而才能得出道德法律化应遵循的合理限度。  相似文献   

7.
道德法律化的原理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道德法律化的含义,指出其应包括道德权利的法律化;着重阐述了道德法律化的依据,指出道德法律化既是基于法律渊源于道德这一事实,同时也根源于法律与道德的相异及共性,更是弥补成文法局限性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了道德法律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权力道德法律化问题即权力道德法律化的多层次性、没有形成法律制度性的保障、泛道德化倾向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权力道德法律化的途径即法律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及对权力道德法律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道德法律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建设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文章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入手来论证道德法律化不应成为当代的有效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将道德上升为法律或曰道德法律化,可以说是我们党重视法律对道德保障作用的认识符合逻辑发展的结果。推行道德法律化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道德法律化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有限的道德法律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和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调整体系 ,在现代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普遍的合理性的道德入手 ,提出了“有限的道德法律化”,分析了有限的道德法律化之合理性 ,并探讨了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前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效率低下的严峻现实,常建军撰文提出,道德法律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但是,由于不完全义务的存在,道德与法律在核心内容上并不一致,道德法律化在逻辑上不够周延;道德共识不等于道德标准一元化,道德多元与道德共识可以、而且应该共存,道德法律化缺乏现实基础;道德强制与法律强制具有本质差异,道德法律化是非道德、不道德和危险的;解决道德知行断裂问题,增强道德教育效果,不应诉诸道德法律化,而应立足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建立“情感性道德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13.
道德法律化是中国法制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容忽视的立法主张,道德法律化在应用过程中不能混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通过背景分析,道德法律化有着很高的可行性。在转型期这一尤为特殊的背景下,其实现路径应该立足现实,从更深刻的制度方面去寻求解决。  相似文献   

14.
道德法律化是指在道德建设中将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转化或规定为法律制度。现借助古今中外道德法律化的理论与实践,来分析道德法律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法制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礼、法关系由分立、对立到合流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古代法律与道德的结合,使法律道德化或道德法律化,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中西早期文明语境中,道德与法律虽在产生上有先后之分,在本质上有自律他律之别,但从秩序提供和规范确立的角度,两者基本上是和谐统一、混而不分,同时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德法相容是早期文明的共性,突出表现为道德的法律化。中西道德与法律关系也有较大的差异性,价值文化、个性行为、经济形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导致差异产生的重要因素。早期文明语境中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探讨仍能为审视当代两者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异同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是规范社会生活的两种不同的手段,因此它们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然而,道德和法律之间又有某种关联,这主要是因为道德也是法,可以叫做道德法或道德律。道德和法律可以沟通,只不过沟通的方式不是道德的法律化而是法律的道德化。这是因为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法,而一般的法只是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对道德的支持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支持道德的依据在于,法律不仅具有合道德性,还有优于道德的独特品质。法律对道德的支持是通过法的制定和法的实施来实现的,这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的过程。法律对道德的支持是有限度的,主要表现为:法律支持道德的范围的有限性;法律重在规范人的行为,而不直接规范人的思想;法律的过度介入会削弱道德,遏制道德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应发挥道德与法律的综合整治功能,避免法律对道德的包办。  相似文献   

19.
道德诉求法律化并非解决道德困局的真正出路。法律同样面临,而且正在面临其不可避免的困境。法律的实效不容乐观。不加区别的道德法律化,不仅不利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法治建设,而且可能有损于道德自身的社会调整,还可能构成对人本质中自由主义部分的侵害。要看到法律道德化的前提与必要的条件,谨慎于道德法律化的限度。要以一种理性的而非常识的视角,看待并回应公众的道德诉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国家立法,使法律与道德既能协力合作,又可使调控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充分实施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推动道德的发展 ,这使得道德的法律化成为可能。但道德的法律化是有限度的 :从范围上看 ,有些社会关系主要靠道德来调整 ,法律只起辅助作用 ,甚至不能适用法律 ;从功能上看 ,法律直接规范人的行为 ,但对人的思想并不具有直接的约束力 ;从道德发展的角度看 ,法律不能超越历史阶段保障高层次的道德要求 ,而且对法律的过度依赖还会导致道德的弱化。因此 ,我们在树立法律最高权威的同时 ,还应充分重视道德等其他调控手段的作用 ,避免法律对道德领域的过度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