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红波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5-47
映射是把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联系起来,以具体的或熟悉的概念理解抽象的、陌生的概念所形成的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是通过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映射机制的特征才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注重从认知视角来研究隐喻现象。隐喻被普遍认同为一种基于认知相似性的映射,是人类构建和理解概念的思维方式。爱情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普遍存在,且因中西社会文化、宗教哲学、思维范式等因素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王敏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6):176-179
在人类诸多高级情感元素中,爱情是其中最为独特、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由于人们思维存在共性,因此在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常用具体的事物来隐喻"爱情"情感。本文从认知角度来诠释情感概念——"爱情",通过对其认知原型的分析来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关于"爱情"的隐喻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研究者对英汉习语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大量的对比分析;但在这种文化差异对比的研究中,概念隐喻的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存在着映射角度的不确定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运用概念隐喻的突出与掩盖的系统特征,借助方向、本体和结构的突显隐喻映射,挖掘出英汉习语内在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敏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4)
该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分析back常用义项,考察其转义构建问题.发现back转义构建所涉及隐喻映射分为五类:前四类为back的位置特征向方向域、时间域、事情发展域及作用力域的映射,第五类为back的功能特征映射到动作域.并证明目的域在隐喻映射理解中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映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在映射过程中,要么是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所映射的事物之间的一对一的关联,要么是平行的多方同时响应的多项关联。结构映射过程是概念结构的映射过程。其结构再现是由事物的自身及其属性,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更高一层的关系构成的。类比映射过程则首先在两个再现情境之间建立了一种结构上的一致性,然后再进行推论的投射。结构映射过程和类比映射过程的推论都是在系统性的指导下进行的。人们并非把毫无关联的事实从源域投射到目标域,而是把能够形成完整的符合情理的关系系统的东西投射过去。 相似文献
7.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网络语言的产生是隐喻和转喻思维的结果。施喻者突显了始源域和目标域在某一点上的相似性,或以事物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在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用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从而成功地创造出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8.
刘艳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86-89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举世闻名的演说。隐喻的运用是其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作为一种语篇策略,隐喻在语篇建构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类比转移机制,始源域和目标域间的互动使隐喻在语篇层面延伸。本文旨在从语篇功能角度入手探讨隐喻对这篇演讲的语篇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分析发现,隐喻延伸在语篇中形成了系统的词汇衔接网络,既增强了语篇的连贯性,又丰富了语言表达,从而使演讲语言华丽优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9.
莱考夫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把概念隐喻分为三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空间/方位隐喻。根据这三类概念隐喻对英汉爱情概念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英汉爱情概念隐喻,也丰富了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潘红英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55-57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深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背景环境。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的差异,中英文中关于爱情的隐喻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梁旭红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80-82
隐喻是人们将更为熟悉的事物的特点和结构映射到相对陌生的事物上,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概念结构。本文运用隐喻化词语的认知模式,以英语委婉语为解读对象,以求揭示英语委婉语的隐喻本质及语域投射域范畴及其意义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它深深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理解隐喻不能脱离其所处的背景环境。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的差异,中英文中关于爱情的隐喻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3.
章淮平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3-75,86
对隐喻的相似性理解,不同的语言学派有着不同的解释。传统的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比较语言。语用学派认为隐喻理解是言语行为,要经过语用推理,才能得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与人们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相一致,不需要复杂的语用推理。基于以上各派的研究,认知语言学派提出隐喻语言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类语言的概念体系之一。认知语言学派的观点符合我们认识世界的现实,认为隐喻的认知方式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隐喻的相似性并不是必然的、预设的和推导出的,而是由人们的心理认知创造的。这一解释合乎人们日常理解隐喻的认知心理过程。认知理解过程依赖的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图式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4.
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聪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69-72
爱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概念本身通常是抽象的,因而人们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这一情感。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该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文化人类学来探讨中英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并进一步阐述产生异同之处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英汉“爱情”隐喻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喻不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隐喻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用隐喻表达"爱情"的语言形式存在着相同的和不同的隐喻概念,原因是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及物质经验和不同的文化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87-92
在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基于COCA语料库,对"希望"(hope)隐喻进行研究,考察其始源域的主要构成,探求希望隐喻的认知理据。结果表明,"希望"隐喻的主要始源域有:光和火,细小和绵长之物,水和风等流体。希望概念的隐喻映射是以人们对始源域的体验和认知为基础的。"希望"隐喻植根于文化之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赵晨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5):132-135
概念隐喻在大脑中如何表征?隐喻表征模型认为概念隐喻的目标域不能独立地自我表征,必须借助于始发域的表征,因此目标域和始发域之间是映射关系。结构相似模型认为目标域和始发域各自独立表征,它们构成概念隐喻是因为它们具有结构相似性。本文从论证的有效性,同一域的多隐喻,词的多义等三个方面对两个模型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容器隐喻的属性着手,论述容器的物理特性,并且发现容器隐喻有如下功能和特点:在容器内意味着安全、得到保护;容器内部的东西往往比较重要;在容器内意味着熟知和权威;在容器内意味着受控制、束缚;在容器内意味着事件的进行等。这些功能在容器隐喻内又形成了系统。容器的属性和功能形成了一个网络,共同制约着跨域间的映射,这也决定了容器隐喻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19.
张美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101-104
分析指出,隐喻是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标域映射的结果,颜色是最常见的隐喻源之一。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的"黑色"的隐喻映射普遍性与差异性,有利于揭示产生二者异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20.
从映射论看林译《浮生六记》之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翻译和翻译美学是我国传统译学一贯关注的研究方向,而译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汲取更多与之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的译学理论加以扬弃的批评和继承。林语堂翻译思想中的"忠实"、"通顺"、"美"之三原则,理解起来不难,而在实际的翻译操作中却不易。以认知语言学的映射论观照林氏英译《浮生六记》,方可发现其中有诸多传译失当之处,而这些翻译不当之处可基于映射论中对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分析来加以修正或弥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