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银岛》植入了鲜活的历史时间,隐藏着一个将历史与成长关联起来的重大主题,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成长小说"。《金银岛》可以被视作是反"东方主义"思维的文本。主人公正是处在这样的反对殖民侵略、重归资本主义理性的历史交叉点上,经过了重重考验而最终成长起来。在主人公的身上体现出一种精明、进取、理性的精神。这不仅是他自我成长的结果,也体现了作者斯蒂文森对于重返资本主义正统精神的渴望,这种渴望和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理性主义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批判深刻而有力,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异化存在的指责也不无道理,但是他由此提出"现代乌托邦革命",主张以精神、意识革命取代经济、政治革命以进入"自由社会主义"、实现人的本质存在,这种社会政治观却是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它只能存在于马尔库塞的主观幻想中而永远无法付诸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3.
莫言的《月光斩》以戏谑化的叙述语言和打破常规的"邮件体"小说的文本形式,突显出其文本所包含的意义内核——"月光斩"是一种无意义的精神物质。这种精神物质反映出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人类主体的行动由于受到特定历史时期制度层面的干扰,形成毫无意义的劳动成果。从而导致人类主体对于自身形成一种巨大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与主体行动的荒诞性二者交相辉印,共同构成了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悲剧形态。  相似文献   

4.
经济与心理——与马克斯·韦伯的心理学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对M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读解 ,透过对资本主义精神现象的解释赋予意义的定义过程 ,探寻经济精神、经济心理和经济主体诸多关系的具体生成及其历史效果。经济伦理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形态 ,既是一种推动经济行为的道德力量 ,又是一种有着经济主体支撑的社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学在模仿论和再现论的视域下与欧洲文学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核心特征是在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内继承了欧洲文学传统并引领了当代西方文学走向,其文学文本再现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以及该社会体制下人的心理结构。因此,美国文学兼具外模仿和内模仿的双重创作特征,并就此形成了其文本世界与美国现实社会的相互映照与促进关系。尽管美国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内对社会的批判具有一定局限性,但美国文学对憧憬人类理想社会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仍具有政治美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有着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无法避免的命运,是一经发动就无法停止的社会各个方面理性化的进程,这种理性资本主义既带来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条理性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给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性产品,同时也产生了非理性的后果,它使人类丧失自由和价值的统一,人类在自我丰富的同时又陷入危机。但韦伯提出的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不是通过否认理性资本主义,而是企图以责任伦理和魅力型人格来消解理性资本主义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在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中,形成了两条路径:马克思所开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和韦伯所开辟的价值伦理批判路径。在韦伯和桑巴特研究的基础上,舍勒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病症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失序的陌化状态,而这根源于现时代的资本主义精神——逐利欲望。舍勒试图以爱的共同体精神取代资本主义秩序之法统、构建先知的基督教社会主义以拯救资本主义社会危机。虽然舍勒对资本主义的拯救依然陷入了精神救赎或宗教救赎的窠臼,但他对资本主义精神陌化现状的分析和对一种全新精神气质的寻求,不仅极具启发意义,而且也是对马克思解放道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苏格兰史坛祭酒大卫·体谟以六卷本《英国史》名闻当时.他成功将自己对历史著作娱情、教训用途的期待转化到历史写作中,注意对事件情节的叙述.虽然历史学家总是真诚的希望能真实的展现关于过去的真相,史学著作却只能被视作个人产物,历史材料往往会被史家选择性的设计和建构,经验亦被塑造成某种特定秩序.《英国史》以一种合目的的方式呈现了从野蛮到文明不断进步的历史.这种进步法则产生了极不寻常的乐观主义.休谟略古详今、推崇理性、谴责迷信,他是18世纪的绅士,以讽刺口吻述说古代文明.他将人类历史与自然界相类,却不能确定他所身处之中的时代是历史的哪个阶段.其实,人们无法直接经验过去,只能以类比的方式体验它,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历史证据和主体人一样也是身处历史之中,因此,所谓进步只是人们在可类比的经验上所得之感受.  相似文献   

9.
韦伯第一部重要的社会学著作是《基督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最初于1904—1905年间以文章形式发表)。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从社会学角度对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即近代欧洲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并试图通过理想类型的方法来解释欧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情况。到了1904年,韦伯逐渐从历史研究转向社会学研宄,尽管他在著作中仍然使用文化的概念而不是使用社会的概念。韦伯把历史现象的独特性同按照具体的文化价值对这一现象进行的解释联系起来,在韦伯的这种文化意义的概念中,李凯尔特(H.Rickert)  相似文献   

10.
1946年诺贝尔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把“俄罗斯灵魂”阐释为原始基督精神的体现,即爱、信仰和受苦的精神。他认为这种精神正是欧洲理性和物质文明发展到极致之后的精神故乡,是欧洲走向新生的老师。黑塞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未来人”形象身上看到原始基督精神,也看到对传统道德和旧秩序的破坏力量,它们促使旧欧洲的没落,也意味着新欧洲的诞生。黑塞出于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主要把俄罗斯文化理解为欧洲的拯救者,虽然对政治国家意义上的俄国持否定态度,但他能以宽容之心接纳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毛泽东同志《矛盾论》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作过科学的论述。他说:“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因而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12.
说和听,是人类交流精神的活动。解释学作为关于理解(听、读)的学说,也要研究说。"说"是听的对象。文本是"说",文本不是沉默的。"说"有说者,说者即作者。人们一经说,他和自己所说的关系就变成双重的,一方面,他永远是自己所说的作者,永远要对自己的所说负责;另一方面,他又是自己所说的读者,他对自己的所说不具有绝对优先的解释权,他和其他读者的关系是平等的。"说"是言语,是使用着的、活的语言,具有意义。"文本的意义"是指文本所说的内容,文本表达的作者的精神。语言是"说"的存在方面,意义是"说"的"非存在"方面。意义不是存在,既不是物质存在,也不是精神存在。人们一经说,其语言和意义都确定不变。"说"可以是说出认识,也可以是说出理解。说出认识,是说出存在着的事物;说出理解,是说出文本的意义或作者的精神。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精神活动,也是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一切说都是对听者说,没有听,就没有说。人类说和听的实践表明,人们能说和能听,即文本能表达作者的精神,读者能把握文本的意义;同时,说和听是具体的历史的活动,说者精神的表达和听者对文本意义的把握,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对于中国文化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他的《历史哲学》和《哲学史讲演录》两书中,采用的是一种从欧洲文化中心论看中国的观察方式。黑格尔用世界精神、两个太阳、幼年文化、空间国家和史前哲学等范畴指出,中国所在的东方是世界历史的开端,与此相应,中国精神是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直接阶段,缺乏主体和客体的分离,缺乏内在性和主观性。这种内在性和主观性的缺乏表现在中国的道德、哲学、宗教、科学和社会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从财产来源还是经营模式看,西门庆都不具备新兴商人的性质,而更多地带有封建商人的特征.他虽然亵渎封建政治,破坏封建秩序,但他破坏和亵渎的却正是封建政治、封建秩序中最符合民众利益的部分.他固守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婚姻制度,以残害女性为乐,和明代后期新兴市民以及启蒙思潮的思想家们并无共同之处.他所固守的正是封建政治和封建秩序中最丑恶的部分.他放纵的性生活,非但不具备丝毫的人文主义精神,反而是对人性的践踏和背叛.他在商业经营中表现出一些新经济的因素,但这并不足以撑起一个"新兴商人"形象,他仍然只能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封建商人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总体性是贯穿卢卡奇早中期思想的核心概念,具有克服资本主义物化的意义。卢卡奇在主客关系的框架内展开对总体性的思考。在早期,他接受了新康德主义主客二分的范式,只能以主观的赋形创造总体性。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凭借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客体地位,将总体性揭示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真正现实,由此为他中期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奠定了基础,现实主义必须反映现实的总体性,揭示历史的真正结构和真实动力。但卢卡奇未能超出主体优先逻辑,这使他的总体性与现实主义理论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16.
政治秩序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法律和伦理道德对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所进行的规范,以及在这种规范下的政治运行状况.政治秩序具有显著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社会制度以及国家所代表的一定社会阶级利益,决定相应的政治秩序.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所代表的是全体人民大众的利益.正是由这些不同的阶级利益和社会利益所决定,国家必然从所代表的利益出发,对政治活动进行有利于其利益发展的规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里,存在看不同内涵的政治规范.在某个时期、某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现代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产物。在外国的侵略下,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也相应地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小生产等五种主要经济成份同时并存,其中封建主义占多数。这种社会的国民经济以及思想意识等,也格外复杂。这种社会必定是一穷二白的,现代工业只占10%,而分散落后的小生产占90%,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我们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必须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8.
韦伯认为学术研究应该价值中立,避免进行“价值判断”。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研究的态度是严肃的。不过这种科学态度完全不妨碍韦伯具有鲜明的阶级观点,不妨碍他坚定支持德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诉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韦伯的很多其他著作都清楚证明,理性和科学态度并不妨碍他对资本主义提出乐观的评估以及对社会主义做出充满偏见的否定。韦伯对资本主义问题的关注引导他对世界古代历史上的商业、税收、金融和城市等重要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宏观研究。他的古代经济研究注意到东西方诸文明之间的共性,但是仍然片面地强调了西方社会在某些方面具有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的独特优势,譬如中世纪西欧城市在经济、政治和法律地位上的种种特点。他的古代社会研究是他建构社会科学理论的素材,并不是实证的、探索细部真相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迁都伴随着新的伦理精神的产生。马克斯.韦伯在分析近代资本主义起源时就认为,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的催生剂。同样,当代中国社会也需要新的伦理精神来支撑社会的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伦理精神就是责任伦理精神。其中,新的道德思维是责任伦理精神中最深层次的东西,是决定一切社会道德现象的"底色"。责任伦理所具有的他者思维、复杂思维和境遇思维等特点,使其能够突破传统道德思维的局限,有可能解决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道德难题。  相似文献   

20.
海登·怀特的故事情节化解释模式是在弗莱故事原型理论、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与尼采审美思想影响下提出的。海登·怀特的四种故事情节化解释模式分别突出了喜剧妥协论、悲剧的“融合”趋势、浪漫剧的“救赎”主题和讽刺剧的“反救赎”主题,阐释了历史文本中的快乐体验、忧郁体验、悲壮体验和挫败体验。他将这一理论用于研究十九世纪欧洲经典史学著作,是对经典历史文本的审美阐释、对历史“瞬间美”的挖掘和对改造历史的审美尝试,彰显了现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