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核心意图是培养各民族对国家的整体认同感。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民族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存在着冲突,这种身份差别扩大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张力。在国家建构中,多民族国家设计了不同的民族整合方案,其中苏联利用了"族群联邦主义"的政治化族际整合模式,澳大利亚采取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整合政策,这两种民族整合方式在缓解旧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民族认同问题和国家认同危机。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民族整合双重困境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处理国家与少数民族问题上,必须强化国家能力建设,培养民族的向心力,提升民族的国家性。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从古到今是困扰许多国家的最头痛的政治问题之一。世界上所谓"单一民族国家"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历史是一部充满民族矛盾、斗争、冲突和战争的历史。民族自主是各民族的基本权利,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保障少数民族权利、避免和缓解激烈民族冲突的一个重要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视和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普遍原则。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写进了宪法,从而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在民族问题上,中国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世界政治史上是一个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我国60年来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基本国情,如何处理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认真分析现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现状,找出解央民族问题,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方法路径,对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边疆少数民族通过自治运动推进自身政治发展。20世纪上半期,蒙古民族在内蒙古先后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自治运动,基于不同的动因和推动力量,三次自治运动勾画出了半个世纪中内蒙古地区政治发展的主线。在民族主义、地方主义和民族国家构建三重作用下,蒙古民族最终选择了与其他民族共同构建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出了光辉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成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元代汉儒民族思想的发展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朝的统一为多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理学、史学、政治等领域,元代汉儒的民族思想从故国思绪和"夷夏之辨",逐步转向以务实态度承认元朝统治、认识多民族统一的历史意义、平等看待各民族的历史地位和关系。元代进步的民族思想在总结多民族历史、促进民族融合和国家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阐述的历史是指苏联建国之后至今,即俄罗斯的现代历史。从历史上看,俄联邦与我国都是多民族国家,而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有着许多共性。我国和俄联邦在领土上接壤,对俄联邦民族政策的历史剖析,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对其当时民族政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阐释现代俄联邦对苏联时期民族政策的改良,对我国现代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影响中国的兴衰成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我们党强调只有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我国各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互相团结共同进步的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开创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局面,促进了各民族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其重要性不仅对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对多民族的世界都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民族问题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国际关系的变革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相互勾结,使中国国内民族问题国际化,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9.
过去五年,中国民族理论学科发展平台和研究力量的全国性分布特征更加明显,学术专著、教材、民族知识读本、论文、研究资料汇编等不同类型成果的产出成绩斐然,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创建实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多民族国家建构理论与实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等九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明显。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创建实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将会继续成为研究热点,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新一轮助推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新的国内外局势下的民族问题、多民族国家建设理论与实践等很可能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学科的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学科理论方面,未来一段时期应加强中国民族理论"三大体系"(学科、学术和话语)、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基础理论、西方多元文化主义和民族理论政策新动向等议题的研究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切实加强对新时期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把握和处理民族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一项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任务。本文就新时期如何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做了重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家或者说现代民族国家,是不同于传统封建王朝或者君主专制政体的一种新型国家形态。如何处理(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打造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促进多民族国家统一与国民身份、国家民族凝聚力建设的发展,是现代民族国家建设或整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难题。本文对美国、法国、西班牙、墨西哥、土耳其和印度6个国家在其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民族问题及其治理举措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各国处理本国民族问题的主要政策及实践效果,从结果或成效方面对各国民族政策及治理举措的“得与失”进行了评价,总结了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对我国现代国家民族共同体建设,特别是推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概念的提出,突破了多民族国家单纯依靠政策解决民族问题的传统惯性思维限制,转而从社会结构层面为解决多民族之间和谐共处提供了新视角,其目的在于促进不同民族间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并非传统视野下的"杂居",也非多民族之间的简单"混合",而是建立在族际间充分交往、文化深入交流、情感深刻交融基础上的高度融合。积极探索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生成路径,是多民族国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融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民族政策的得当与否最终体现在实施的效果上,清朝能够在辽阔的疆域上实现空前有效的统一,全面奠定了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坚固基础,揭示出清朝的民族政策总体而言是较为成功的。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清朝施行的民族政策对今天民族工作、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有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与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它关系着国家的统一、稳定 ,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古代进入封建社会的各民族政权 ,最终皆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在确定国家政治体制及民族政策时 ,无不以儒家思想为依据 ,特别是入主中原的各少数民族政权 ,大都采用灵活务实的民族政策 ,在大力推进政治儒学化的过程中 ,不断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化进程 ,这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同时也延续和保存了儒学传统 ,使中国数千年来始终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格局。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约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住着2,200多个民族。各国对民族的界定和统计有不同的标准。在当今世界开放的环境条件下,纯粹单一的民族国家已不复存在。多民族国家的概念与法律,反映了民族法制价值取向的一方;同时,是指传统的多民族国家的概念,即国内世居民族聚居与散杂居的民族关系及其法律调整问题。而解决世界各国国内的民族问题,特别是通过法律手段调整各国的民族关系是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所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与世界其他国家在民族法学方面学术交流和人员往来的不断增多,不断催生着中国自己本土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比较民族法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民族事务是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事务。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肩负着13.7亿人口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重任。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面对着消除民族问题"历史遗产"的复杂形势、面对着解决民族问题现实因素的繁重任务。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际相结合,确立和实行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定了一整套以制度、法律、政策构成的,立足于真正平等基础上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民族政策体系,有力地维护了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坚持和完善这套民族政策体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必须高度重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印度的民族划分和民族构成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政府否认印度的民族多样性,使印度众多民族的身份变得模糊起来。印度的民族构成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种族、语言、宗教、种姓、部落、历史传统和印度政府的民族政策等因素。本文从印度是多民族国家还是单一民族国家之争入手,对印度的民族问题展开全面探讨,就印度民族构成和民族矛盾的根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巩固国家共同体的稳定性:中国必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加强国家建设,增进国家的“一体化”,而国家的多民族特征则易引发民族群体的特殊性与国家一体化之间的矛盾,云南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的产生正是这一矛盾的鲜活表现。因此,对苗族自发移民问题治理的探讨,不仅可以为云南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探寻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一体化与民族群体的特殊性和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论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战宗教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红军长征时期我国西部民族问题的严重性 马列主义认为,私有制关系“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现代帝国主义正在加紧征服弱小民族,它是加深民族压迫的新因素”, 这就是旧中国民族问题的症结所在。 红军长征前夕,蒋介石国民党政权,一方面利用高官厚禄收买、扶植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土司头人、上层活佛阿訇,帮助政府统治、剥削劳动人民;一方面又严禁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制造民族间的壁垒。尤其毒辣的是,他们加紧推行民族同化政策,根本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胡说现有的各少数民族只是汉族的分支——“宗族”,只承认有回教而无回族,把民族问题简单地称之为“边政问题”。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中国特色民族大学的建立,是我国民族政策中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国家对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的重视。我国的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地理分布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和人群。民族大学诞生于多民族的土壤,服务于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多种文化、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艺术和心理在这里交汇融合,使其成为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我国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基地、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充分发挥民族大学的办学优势,扶持和促进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文化、科技、社会、经济发展,将更好地实现民族地区的平等、团结、进步、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