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权力日益衰落,藩镇日益跋扈,形成藩镇与朝廷抗衡的局面。一些强大藩镇各拥重兵,自署将吏,不输贡赋,各据一方;或互为表里,反抗朝廷;或争权夺利,互相攻战。藩镇之乱与社会其它诸矛盾交错发展,使唐王朝迅速衰落,以迄灭亡。其间,只有宪宗元和时期出现过短暂的中兴局面。这个中兴局面何以能够形成?如何评价?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制管理起步,经过多元探索逐步转向社区化的管理体制。当前,我国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因为城乡差别、地区不同以及面临着有所差异的管理难题,其选择的具体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别。但是,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在演变中也出现了较为统一的发展趋势,包括改组基层政府管理机构,强化服务与矛盾调解,扶植基层社会组织成长以及缩小管理服务单元等。  相似文献   

3.
作为转型期多元利益碰撞、博弈的焦点,我国基层社会管理问题已经处于“风口浪尖”,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研究,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本文立足F省的实践,从城市社区治理、农村村民自治两个方面,制度规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三个维度来把握F省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运行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并通过重塑基层社会管理格局,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完善基层社会管理运行机制,培育非政府治理主体,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等策略措施,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保障管理体制正初步形成,但面对基层劳动保障体制建设仍存在很大的漏洞,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劳动保证管理体制建设起步晚,建设过程缓慢,管理体制延伸范围不够,相关管理部门对基层劳动保证问题不够重视等。本文针对相应基层劳动保障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宋代京畿制度复杂多变。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称开封府界,仁宗皇、至和之际曾一度改为京畿路,徽宗朝时而置京畿路、时而恢复开封府界;南宋以临安府所辖9县为京畿。北宋对京畿管理体制出现了开封府界路级特区,南宋以临安府长官充任浙西路安抚使兼兵马钤辖,管理京畿、京师和朝廷事务,已形成了路总管府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对元朝"大都路总管府"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盛京移民与二元行政管理体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治初年,清朝在盛京先后设立将军、内务府和五部衙门,形成一套旗署管理体制.顺治十年辽东移民招垦令颁布后,又设立奉天府尹衙门,增设州县,形成一套民署管理体制.雍正初年以后,由于移民不断迁入,旗民二元管理体制的矛盾逐渐突出.光绪初年,民人在总人口中已占绝对多数,民署管理权限随之而扩张,二元管理体制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因此,从乾隆初年到光绪初年,朝廷为此进行一系列调整,以其缓和旗署与民署的矛盾,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广东省鼎湖山旅游业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大气和水的污染、水土保持能力的降低、生物资源严重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良好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制定旅游环保机制、寓生态环境教育于旅游、发展生态旅游等调控旅游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清代朝廷孝行旌表是官方表彰孝行卓异者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适用群体涵盖汉、满、蒙和苗等多族群,类别包括孝子、孝女、孝妇和顺孙四种,旌表方式亦有本朝之特色。直省民人是清代朝廷孝行旌表适用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廷制定严格的旌表程序,并在各时期多有调整,还对相关参与者加强监管,且逐渐制度化,展现出清代旌表制度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在清代历史场域之下,朝廷孝行旌表不仅起到引导社会风气、宣扬官方主流价值观念的作用,也在客观上强化了社会基层民众的国家认同,推动了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尹德宏 《社区》2002,(3):7-7
社区建设要突出以下工作重点:一是要抓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抓好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尚未进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城区来说,当前的工作重点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建立新的社区组织体系,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已经完成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社区居委会的城区,应当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元明清时期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西藏地区已初步建立起财政制度。由于当时西藏地区经济落后,灾害较多,加上地方税收流失严重,财政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为此,中央对于西藏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财政政策和财政措施,即:实行象征性上缴贡赋的政策和中央对于西藏实行财政补贴政策;采取了减征免征贡赋,限制乌拉劳役和中央统一集中管理西藏财政等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具有一定的积极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前(1884年底)思格斯曾经这样说:“当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贵族的疯狂争斗的喧叫充塞着中世纪的时候,被压迫阶级静悄悄的劳动却在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创造着使封建主的地位日益削弱的条件。”又说:“凡是在货币关系排挤了人身关系和货币贡赋排挤了实物贡赋的地方,封建关系就让位于资产阶级关系。”这说明  相似文献   

12.
资源诅咒的警示与西部资源开发难题的破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不断出现资源诅咒的噪音,中心———外围论、贸易条件恶化论、荷兰病及资源诅咒等均揭示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悖论。在现有的技术水平、能源价格体制、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开发管理体制和经济增长模式得不到较大改进的前提下,我国西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要依托能源资源开发走上富裕之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以此现实问题为背景,在分析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山西地区开发经验,讨论了资源诅咒的成因和规避资源劫难的国际经验,并从我国西部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出发,就调整资源价格体制、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对外开放、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开发管理体制和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清代因其特有的历史背景,民间信仰体系中的神灵已是人格化了的神,而不再是尚未实现人鬼结合的神。城隍神代表清代的朝廷意志,官府往往充当朝廷在地方实行社会控制的代言者和执行者。土地神则代表地方势力,既包括基层城乡民众,又包括对中央有离心倾向的地方乡绅。国家政权与地方精英在祭祀事务上时而合作,时而斗争。总的来说,在豫北祭祀的争夺中,官方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基层社会组织的内涵与主要类型进行合理界定的基础上,从我国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的管理体制创新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社会生态环境是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它属于文化生态系统内管控型的主流意识形态生态环境。现对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进行社会生态学的分析,考察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及相互作用,旨在厘清影响高校基层学生党建效果的各种变量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明代财政和"僧政"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财政赋役状况出发透视"僧政"是一个新颖的视角,反之亦然。朝廷的敕谕、诏令等官方文献所反映的主要是明初财政和佛教政策制订时的理念和条文,民间赋役文书则能直观真实地反映朝廷政策在基层社会实施的情形。《吴氏祊坑永禧寺真迹录》和《十王院民由》显现了明初僧户入籍的过程和僧户被编纳民差的情形。南京城墙砖文则真实地记录了僧户和僧人与军、民、匠一起被编入城砖烧造、运输的职役系统的事实。这些民间文献均反映出,明初严苛的政策条文在基层社会都有相当的调适和变易空间。只有从顶层设计与基层运作、官方文献和民间文献相结合的视角来观察和审视,认识到相关制度规定因时立制的阶段性特征和上下有别的层次性,才能立体地把握和深入理解明初的佛教政策,以及财政赋役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基层党组织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和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性。以泉州市民办高校为例,客观分析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现状,认真剖析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建议,包括协调党组织与董事会和行政领导班子的关系、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创新民办高校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建立民办高校党务与行政工作的党政互动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各城市开展了基层管理体制的大规模重建。伴随着传统的城市基层管理制度的废弃,新兴的基层居民组织纷纷出现,经过艰苦探索,最终确定了居民委员会为城市最基层的社会管理组织。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的建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为新中国初期城市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阐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的时代要求,分析我国社区制实践的具体表现模式,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时期,乡村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与新农村建设实际不和谐的矛盾。通过对H县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当前乡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部分乡镇干部观念滞后、政府在转型过程中对农民实际服务偏少、乡镇干部和农民对待乡村干部的产生方式观点不一致等诸多问题,阐释了基层主体对强化乡镇作用与大力推进村级自治以及尽快撤消乡镇一级政府进行改革的两种思路,从精简机构与人员、推进基层自治、加强农民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深化乡村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