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婚,是世界范围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大量的家庭解体,伴随而来的“单亲家庭”增加、再婚困难、子女的抚养教育以及家产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多少会给社会带来压力。因此,离婚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学家、家庭学家、伦理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很有趣,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统计离婚率的方法。从大量的资料看,目前国内外离婚率的统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离婚数与同期结婚数之比。这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如美国国情普查统计:美国在七十年代末,离婚者110万人,占结婚人数的二分之一据苏联报道:“1979年苏联结婚与离婚的比例为3∶1。1982年报载:天津的一个区,结婚与离婚的比例为25∶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据报道:1986年我国离婚数首次突破50万对,是近年来离婚增加数量最大的一年。是年,男女双方要求离婚数近90万。离婚案已成为法院首类民事案件。要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需要客观地对我国当前的婚姻质量和婚姻家庭现状作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早就为我们设计了理想婚姻的蓝图:“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  相似文献   

3.
我国1978年有28.5万对夫妻离婚,1992年达到了85万对,离婚数在十余年间增加了3倍。据各地对法院离婚诉讼案的抽样调查,在离婚案中女性原告一般占70%左右。人们把女性起诉离婚多的这种现象称作与“休妻”相对立的“休夫”现象。我们就有必要从诸多角度对其原因加以探讨。“休夫”现象的出现除了与现代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经济的相对独立及其自主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之外,“休夫”现象出现的更深层的社会心理原因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当代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在家庭实现过程中的受挫相对于男性而雪,交往的社会自己期待…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的婚姻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健全 ,带来了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层面的观念性和结构性的改变。反映在婚姻家庭领域 ,各种在过去被认为大逆不道或难以理解的新现象已逐渐步入社会生活舞台的中央 ,既引起争议也带来思考。婚姻变革中的新现象1.离婚率的上升夫妻离婚的显著增长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 ,中国也同样。自从1950年开始贯彻第一部《婚姻法》 ,出现全国离婚115万多件的高峰以后 ,中国的离婚数一直稳定在每年40万对左右。1983年以后 ,这一稳定开始有了突破 ,以每年递增4万对以上的速度迅速发展。据统计 ,19…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信息     
《学术季刊》1987年第1期发表了徐安琪等人合写的文章《离婚诉讼中女性原告多的社会心理因素试析》,提出下述材料与看法。(一) 尽管社会对离婚女性的岢责与鄙视远甚于离婚男性,尽管有离异史的女性尤其身边留有子女者的再婚难度甚大,据沈阳、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地的调查,离婚诉讼中原告为女性的一般为离婚案件的三分之二左右。上海两个区法院的抽样调查结果相同,1977—1985年的1100多件离婚案件中,女方为原告的达69%。此外,解放前上海市1928年8—12月的370件离婚案,除双方主动者外,女方主动的占60.8%。广州、天津1929年女方主动者分别为89.4%和85.7%。北平市1930年女方主动者达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朋友王某与丈夫谢某于1999年结婚.婚后生有一子。2003年8月,王某发现丈夫在外租房与第三者同居,与谢某大吵了一架,谢某见事情败露,便要求与王某离婚,王某未同意。2004年5月,谢某到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经过法院审理,判决二人离婚,儿子由谢某抚养。前几天王某忽然想起在审理她夫妻二人离婚过程中,审判人员曾经告诉过她,可以要求谢某予以损害赔偿,可当时她不想离婚,故并未主张这一权利。现在,王某还能否找前夫要求赔偿?读者郭汾郭汾读者:首先明确一点:王女士有权要求其前  相似文献   

7.
2004年以来,北京市的离婚总量持续上升,粗离婚率和离结率在全国均居于中等偏上的位次,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比重逐年提高.基于2004-2011年北京市登记离婚数据的分析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离婚年龄、平均婚后年数相比上世纪90年代初均有较大推迟;离婚者的年龄结构近年也出现较大变化,30岁以下年轻人和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离婚率以及在离婚总量中所占比重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婚后年数在3年以内和21年以上的离婚夫妇的数量和比重也呈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8.
李洪祥  王畅 《求是学刊》2020,47(1):104-112
十年来离婚绝对数只增不减,有人提出应当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离婚苛刻条款",以限制离婚数量的增长,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护妇女权益。但在我国推行该制度,则明显弊大于利:与夫妻感情破裂理论不符合,容易对婚姻自由造成损害,对离婚当事人一方损害,容易造成法官权力滥用,保护未成年人利益的制度功能难以实现等。保障离婚自由、反对轻率离婚是离婚问题的基本原则,所以不赞成将该条款纳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它不是解决轻率离婚和规避法律离婚的恰当制度途径。确保婚姻家庭稳定较优的途径应当是倡导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完善征信体系,相对增加离婚成本。  相似文献   

9.
离婚: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婚:中国和美国的比较张敏杰本文对中国和美国的离婚率和离婚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并研究了影响离婚率变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系。作者特别指出了美国社会在控制离婚方面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对中美两国未来的离婚趋势作了客观的评估。张敏杰,男,1948年...  相似文献   

10.
当今离婚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是继50年代初、60年代末、80年代初三次浪潮之后的第四次离婚浪潮。据统计,我国1979年离婚人数为31.9万对,而1986年达50.6万对,离婚率从0.66‰上升到1‰。1987年我国离婚人数为58万对,1988年达65.5万对。在这一年里每天都有1795对夫妻正式结束婚姻关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不少地区离婚率一般上升30—80%,少数地区上升1—2倍,全国平均年增10%。1992年中国离婚人数破纪录地达到90万对,1993年预计将突破100万。  相似文献   

11.
离婚调解     
要说当下老百姓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事,“离婚更容易了”算是一桩。这也难怪,自从新的“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实施,把离婚属于个人的隐私保护起来后,公民离婚再不用经过谁谁同意了,只要夫妻双方和当时结婚时那样,属于完全自愿,便可办理离婚手续,比以前人性化和简便化了。在此背景下,我国正进入新的一轮离婚高潮。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对婚姻诚信的担忧。为了挽救婚姻当事人的婚姻危机,有的地方成立了“婚姻救助站”,劝导婚姻当事人,冷静对待离婚。对此,有人提出相反意见,认为离婚是法律赋予婚姻当事人的自由,是一项法定权利,婚姻登记机关不能有任何干预的成分。本期话题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许村 《社会》2001,(6):39
2000年3月 ,全球第一本离婚杂志在美国的发行量直闯20万大关。耐人寻味的是 ,杂志的创办人居维叶原先是《婚礼钟声》杂志的发行人 ,多年来一直教人婚姻美满之道。直到两年前 ,他自己婚姻触礁 ,才猛然发现市面上的结婚杂志多如过江之鲫 ,而离婚杂志却一本也没有 ,这完全与市场需要脱节。于是 ,婚姻危机化为他事业的转机。美国的离婚怨偶 ,每年增加约120万人。第一次结婚就以离婚收场的比率高达40%。这对有生意头脑的居维叶来说 ,就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新兴市场 ;另一方面 ,这不禁令人反省 ,在美国离婚是否太容易了?在1970年前 …  相似文献   

13.
基于鲁迅小说《离婚》中的农村女子爱姑这一形象以及1925年当时的社会背景,阐释鲁迅当时的民众观、社会观以及爱姑的思想性格与反抗斗争.并论及《离婚》与有岛五郎《该隐的末裔》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最新闻     
《东西南北》2014,(14):4-5
史上最贵离婚 俄富豪离婚支付赡养费280亿 俄罗斯亿万富豪德米特里·雷波诺列夫与前妻叶莲娜在瑞士大打6年的天价离婚官司,日前一审终结。瑞士一法院判决雷波诺列夫需向前妻支付45亿多美元赡养费,这成为史上最贵的离婚案。  相似文献   

15.
别居制度与离婚制度是国外许多国家亲属法中两项重要的制度。别居即依法解除夫妻同居义务,但仍保持其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是国家用以调整夫妻关系而规定的一项特别的制度。而离婚则是婚姻当事人依法解除(或消灭)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的行为。在国外许多国家的立法体例中,都有关于别居与离婚的规定,有的规定别居与离婚可以相互转换,有的规定一定时间的别居可以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我国婚姻法中仅有离婚制度,没有关于别居制度的法律规定,因此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  相似文献   

16.
热面孔     
《东西南北》2013,(14):8-9
邓文迪:与默多克离婚 据美国媒体报道,新闻集团证实,该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默多克向法院提出和妻子邓文迪离婚。两人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13日向纽约州高等法院提出了离婚申请。现年82岁的默多克和现年44岁的邓文迪1999年结婚,育有两个女儿。  相似文献   

17.
资料表明,现每年中国离婚夫妻为60万对左右,离婚人数超过百万,这就意味着,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起离婚案发生。快速增长的离婚率促使单亲家庭不断增多,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单身父母、子女的心理状态、生活状况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受伤的心永远在等待据一项调查证实:离婚之后的单亲家庭中,由单亲母亲和子女构成的比例占到离异后单亲家庭的69%。而抚养子女的一方,有62%以上的人,不可能从另一方那里拿到其本应得到的抚养费。尽管离婚时这一点是协议或判决所不允许出现的。唐敏已是32岁的少妇了,丈夫因为常年出差…  相似文献   

18.
我在某铁路局离休干部座谈会上,得知一位六十四岁的老干部刚与同他生活十五年的妻子离婚,因为男方并无外遇,是女方单方面向法院起诉离婚,所以男方不是“陈世美”,人们对男方自然怀有深切的同情,而对女方则说法不一。可无论怎么说,都无法说清女方为什么步入老年,在人生最后一站提出与丈夫分手。从妇女婚姻轨迹看,年龄越大,结婚可能性越小,年逾五十八岁的她若想寻觅一个超过或相当于这位丈夫的郎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许是心理变态,总之在别处无法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要寻出合理的答案只有她本人。她以再简单不过的语言说清了离婚的原因——投有爱情。对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人人明白,可是人们在猜测他们离婚的缘由时,各种可能性都估计到了,唯独忽略了这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爱情。  相似文献   

19.
王智 《社会工作》2011,(8):32-34
离婚水平高和离婚率上升作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探索,本文对前者有关离婚问题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以往离婚问题研究的视角进行一定的整合,进而寻求一种更为新颖的视角去探索中国离婚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余小燕  阳泽 《社会》2002,(1):35-37
人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化过程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而在家庭环境因素中 ,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又是一个相对重要的方面 ,这个“完整性”包含了家庭成员的完整和家庭情感生活的完整。然而 ,在离婚率急剧上升的今天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完整的家庭。据统计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 ,每年的离婚对数约占结婚总数的0.8 %左右 ,而自1995年起 ,离婚率已超过10 %。近几年来 ,离异家庭数仍然稳步攀升 ,同时 ,人总有着对安全、对爱的需要 ,希望有完善的家庭 ,因此离婚的人仍然比较积极地结识异性、重新组织家庭。据统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