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高校:吸引和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是上海最宝贵的财富,顶尖人才更是世界各国争夺的"热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这些都构成了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华服务的"大背景"。作为高端人才的汇集地,上海高校解放思想、开阔视野、锐意改革,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吸引、留住、用好海外优秀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怎样建设国际人才港?广州将按照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高端产业、提供高端服务和建设高品质生活环境的"四高战略",在人才投入、人才环境、人才机制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特优支持、特别机制,大力创建人才港。  相似文献   

3.
事业: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在中国"是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的关键,也是中国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国目的之所在。海外人才与国内单位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也都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难的是如何创造能使回国人才真正实现在事业上大展宏图的环境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霍华 《人才瞭望》2009,(7):100-101
"末位淘汰制"始于美国通用公司的"活力曲线",在通用公司得到了较为成功的运用。所谓"末位淘汰制"是指把绩效考评中综合得分较低、排名末位者按一定的比例淘汰出局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人才瞭望》2009,(7):80-80
"雷人",2008年兴起的网络语。其中"雷人"语录格外令人震惊,脑子里"轰"的一声,像被"雷"过的那样无语和无奈。有网友将被"雷"的程度分成轻伤、中伤、重伤三等。以下是鄙人被"雷"成重伤条目。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为了吸引人才或解决人力资源短缺问题都适时采取对策,实施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短期或长期的居留证制度,向外国人颁发的居留证一般都是绿色封面,因此,被习惯称之为"绿卡".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在充分利用发放"绿卡"这一调节杠杆吸引人才和解决高科技人才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人瓦勒拉尼在内蒙古承包1万亩荒地。这本来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可他说,这是他一生中首次碰到了这样的好事,以至于他要感谢当地政府对他"兄弟般"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国际人才交流》2011,(5):52-52
为加大新兴产业"445计划"宣传力度,进一步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澄创新创业,江阴市4月先后在新西兰奥克兰和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成功举办了3场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恳谈会。恳谈会吸引了新西兰华商会、奥克兰中国硕士博士生联谊会、奥克兰大学华人校友会、悉尼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新南威尔士州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等多个海外华人团体组织参加。  相似文献   

9.
18年前,马云用一个叫"阿里巴巴"的梦想,吸引了蔡崇信来到杭州.彼时的蔡崇信不会想到,像他一样选择杭州,如今会在高层次人才中成为"潮流". 连续七届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2016年杭州人才净流入量8.9%,排名全国第一 ……杭州交上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而探究其背后原因,这座城市的"梦想"实干"和"包容"特质,不得不提.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看到两则形成鲜明对比的信息:一则是“母鸡拿来就生蛋”,用高薪挖来各类优秀人才,构建外来人才的“帝国大厦”。美国安然公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吸引外才的大公司。1990年,当安然公司的斯基林创建人们熟知的“资本与交易”分公司时,他决定源源不断地引进他所能发现的最好的各类人才。20世纪90年代,安然每年要吸收250名新出炉的MBA。安然雇用了最优秀、最聪明的人,却不重视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外引人才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不易合作,不愿躬行,自视清高,频繁跳槽。最终,安然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大学会定期接受国家教育部或省级教育部门的审核。省级政府部门负责审核省级大学;教育部负责审核国家级高校。在中国,教育部门的审核尤为重要。中国正积极寻求提高大学水平,尤其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后文简称"民大")便是入选"双一流"的大学之一。民大已在为教育部审核做准备。在实际审核前一两周,我们收到了关于日期和一些其他细节的通知。审核工作将持续一周,由11人小组完成。此外,因对"世界一流"大学称号极为重视,该团队还包括两名外国人,且都是美国人。  相似文献   

12.
“111计划”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相似文献   

13.
从表面上看,大学和产业似乎自然而然是结合对象:大学创造技术,产业运用技术来制造产品,两者应是终身伴侣.大学和产业之间确实有着许多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然而,就像一些婚姻一样,双方平稳相处是很有挑战性的.  相似文献   

14.
南方科技大学的创办,将"大学体制创新"推进了舆论的旋涡。大学应该如何创新发展呢?我们不妨听一听世界知名大学校长、教授们的观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5月中旬,外国老专家伊莎白·柯鲁克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在维多利亚大学做了精彩的演讲。此次加拿大之行期间.维多利亚大学为老校友伊莎白举行了欢迎晚宴.并组织了研讨会和招待会.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朱桃英和她的先生霍明武.以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多伦多的总代表刘永志也应邀参加了上述活动,对此,伊莎白感到尤为高兴。  相似文献   

16.
本次论坛举行的同时,世界经济正在经历巨大波动,使促进经济在近些年高速增长的前提和做法受到了挑战。事实上,几家处于世界领导地位的美国金融机构的陡然崩溃,并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独联体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由来已久。在今年哈洽会期间,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的1O位外国专家畅谈中国与独联体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8.
贾伟 《国际人才交流》2012,(7):48-49,64
其实教育本没有那么复杂,教育的本质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和知识传授过程,让学生固有的人性特质得以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人性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19.
100年来,清华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清华17万毕业生中,很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世界上首获诺贝尔奖的两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也曾在清华学习。在清华培养的人才中,还有钱学森、朱光亚、钱三强等著名学者,他们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耶鲁以清华大学为荣,因为耶鲁从清华大学建校初期就与清华有紧密联系,清华的前5任校长有4位部曾在耶鲁学习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开展专题讨论和讲座三方面出发对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做了初步的探讨,并融入了作者在平时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