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红霞 《社会学》2004,(1):13-1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学舞台上,德国经典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一颗耀眼的星,他被后人誉为“典范和榜样的社会学家”。作为一个思想泰斗,韦伯对社会学的影响及贡献非常大,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以“理解”为核心的解释社会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19、20世纪之交,西方社会思想开始东渐,促使舶来自欧洲的社会学途经日本传入中土。严复所译斯宾塞的《群学肄言》、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名著的出版问世,不仅为国人接受西方社会理论开启了先河,而且也使这些著作成为汉译经典。由此以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以“秩序”为经、“进步”为纬重组社会生活的社会改良思潮也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谭明方当前,在我国社会学理论界,关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研究特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式”等研究范畴的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偏误。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忽视对社会学“基本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于“行动者个...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法社会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创立和发展科学的法社会学,对于繁荣法律科学,促进社会学理论的深入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科学的法社会学只能依赖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虽然马克思从来没有正式使用“法社会学”这一名词,但这绝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与法社会学无缘。相反,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法社会学思想异常丰富。本文着重研究马克思早期的法社会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2007,(1):55-57,10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成立于2002年5月,近5年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用好社会学学会这一联系和团结社会学工作者的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所、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紧紧依靠广大会员,不断提升学会学术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陶冶 《社会学》2006,(4):44-50
一、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研究的三条理论思路 纵观自19世纪后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学术史,出现了三条研究的理论思路。高丙中在《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一文对此作了详尽辨析。该文在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在著述中通常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生活方式”概念进行论述的史实基础上,最早形成的研究思路是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社会学家,他们沿着马、恩使用“生活方式”概念的第一种意义(即把生活方式作为区别阶级的重要指标)进行生活方式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期现代化:社会学思想与方法的导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群学与社会学多数中国的学人都知道,社会学最初在中国被称为“群学”,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严复在1897年把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1873年著的TheStudyofSociology(《社会学研究》)一书翻译成中文时,译成了《群学肄言》,但问题是,“群学”这个学科名称,究竟是严复以其古文的功底和根据其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杜撰的呢,还是中国当时已经存在“群学”这样一个研究领域,严复不过是为了翻译的方便而套用?如果当时中国已经有“群学”,那么当时中国学者思想中所理解的“群学”与斯宾塞对“Sociology”…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2005,(1):63-64,38
2002年5月9日上海市社会学学会换届选举,成立了第六届理事会。新的理事会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党工小组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用好社会学会这一联系和团结本学科社会工作者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社会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这个被称为“新科学社会学”或“新知识社会学”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迄今产生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而我国学界了解较多的还主要是其早期的工作。实际上,科学知识社会学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发生重要型变,由最初的“科学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演变为“科学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瞻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理论社会学的范畴。中国社会思想史就是研究历代中国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模式的观点、构想或理论发生、发展的内在历史过程及其特点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中国社会思想史是理论社会学最有中国特色的分支学科之一。恢复和重建社会学学科20年来,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无论是理论社会学还是应用社会学,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会学家们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已充分地意识到,(1)…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导刊》2012,(5):51-51
“孤独死”作为日本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一个新的社会学词汇,至今尚无明确定义。一般来说,“孤独死”是指独自生活的人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情况下,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政治界所关注的依然是那个尚待解决的基本问题——如何使中国走上一条国强民富的现代化道路。围绕着这个问题,从理论上的探讨到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呈现的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着重讨论农村问题,特别是在抗战以前,由“深入民间”逐步汇聚成的“乡村建设”运动。 从社会学研究与应用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村是一片广阔而尚未开垦过的田地。要研究中国平民的生活,一定要研究占人口总数80%的农民的生活;要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农村问题。于是,正像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将都市作为社会学的实验室一样,乡村成了中国社会学研究、应用的实验室。以杨开道为首的近代中国社会学者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3.
无论我们当下的社会是否进入波德里亚意义上的消费社会,应该说,时尚消费已经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主流意识。这种主流意识成为一种凸显的社会现象,促逼着社会学的思想,抓住社会学界的视野。对于社会学学科而言,考虑时尚、消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两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抛开人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对时尚、消费解释的经济学视角,展示社会学的特殊说明,是社会学获得自身“合法性”的契机。具体说来,除了说明什么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时尚、消费等问题外,更主要的是阐述在时尚消费的主流意识中,它所蕴涵的社会意义,所预示或表征的社会转型以及社会思潮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社会记忆”往往沦为社会学思想中的细节,不那么引人注目,甚至有时被“遗忘”,尽管这个细节很有社会学的缘分。涂尔干认为各种宗教仪式就是联结集体情感的社会记忆行动;滕尼斯觉得“记忆发挥着感激和忠诚的作用”,因而是联结共同体的纽带;西美尔把感激看做是人类的道德记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本无社会学,但按中国当代历史学家的解喻,中国社会学的思想、学术却源远流长。吾师周子同教授就认为中国经学中包容有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几个主要部分,《群经概论》指出:“《易》、《春秋》是孔子的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的思想所在”。 钱穆(宾四)教授对于这个道理则有较为详尽而明确的阐发,他把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  相似文献   

16.
被默顿誉为“既是社会学之父,又是科学社会学之父”的实证主义哲学鼻祖孔德,曾把人类精神进化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哲学)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而他所处的19世纪中期,正是理性高扬,实证科学迅猛发展,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恩格斯)的时代。在这一强劲的时代潮流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它(科学)被看成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被看成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卡西尔语)。按照海德格尔的观察,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众神逃遁,大地解体,天上没有了奥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人”是当代中国耳熟能详的名词,有多种不同解读。在社会学视野中,社会人与“单位人”相对。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城镇地区,从摇篮到坟墓,城市居民都离不开单位,找单位解决问题也是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因此,这个时代的人被社会学家称为“单位人”。城市改革启动后,劳动合同制得以推行,单位制度不断解体。这就使得单位员工的生活重心逐渐由就业单位向生活社区转移,表现为单位人向社会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如把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纳入革命史化和政治化的框架里,就势必不能体现中国社会学的特质,反映中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因为近代意义上的中国社会学,不是中国社会史的直接的延续和发展,而是变外来(西方社会学)为内在(逐步形成中的中国社会学),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等社会学学说,则是共产主义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及指导革命实践的思想武器。与理论社会学相对而存在的应用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应用的升华,集中概括了社会学的应用性,它在本质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但都是按照中国特点去把外来的思想文化加以中国化。无论马克思主义还是社会学,坚持继续中国化的宗旨,都是为当代中国最大的“经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的,因而成为新的经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生活方式研究评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生活方式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种理论、一个学科或某些具体研究领域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往往有着不同的命运。它们的兴起、受人们关注的状况取决于不同的国情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在我国,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也是这样。 生活方式问题,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并不占优势地位。在许多国家的社会学研究中,“生活方式”并未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也没有取得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社会学被停止了27年  相似文献   

20.
处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和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社会学确乎变得重要起来,以至一些以此为业的人们欣喜地发现“社会学的春天来了”。究竟春天是不是来了要看这个领域中的从业者在做什么,做得又如何。如果看看近年来的一些“显赫”成果,我们大概就兴奋不起来了。继“农村居民幸福感超过城里人”、“农民工安全感最高”的调查结果之后,又出来了“2005中国女性生活质量报告”,乍一看题目真让人不免心里紧张,生怕再弄出个女性的幸福感超过男性之类的东西,因为毕竟中国社会的现实是:出生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上升,1995年达到115.6,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为116.9,个别地区甚至达到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