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体验构式语法假设“动词的语义内容包括对具体的运动系统知识的激活”,认为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体验构式语法形式化是构式分析和心智模拟的重要界面,强调语法系统的“体验性”,即把理解一个话语的意义当做是激活语言使用者内在的体验图式。  相似文献   

2.
评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人脑有一种先天的特定结构或属性,即语言习得机制,它是人类学会使用语言的内因。“普遍语法”是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核心,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研究“普遍语法”理论对认知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对进一步理解人类大脑如何形成语言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遍语法在中介语表征中的地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遍语法对第一语言习得的作用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然而是否对二语习得同样适用,有不同的观点。就普遍语法在中介语中的作用有两种假设:变量-环境模型假设和完全适用假设。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60年代起,乔姆斯基的”心智主义”语言观对语言学和心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走出了行为主义的条框,转而研究语言活动的内部过程和机制。由于乔姆斯基的论敌怀疑转换成语法的心理现实性,许多心理语言学家,甚至乔姆斯基本人都试图以实证的方法为“心智主义”语言观寻找支持,对生成语法的心理现实性研究贯穿生成语法所历经的短语结构语法、标准和扩展标准理论、管约论等阶段。近二十年的失语症研究结果直接或间接地为“心智主义”语言观某些基本假设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让步连词“即使”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使”是一个让步连词,表假设是它的语境意义。“即使”明代初步语法化为连词,在现代汉语中基本完成语法化的过程。它由假设让步连词“即”+使役动词“使”演变而来,大致经历了三个语法化的步骤。“即使”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有句法结构、语义的变化及语用表达的影响。“即使”的语法化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语法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考察汉语情态动词“能”语法化的路径及其机制,把情态动词“能”的语法化放在世界语言语法化的范围内来考察。汉语情态动词“能”语法化的两条路径——“能力〉(中性条件)〉许可”和“能力〉(中性条件)〉知识可能”也普遍存在于其它语言中,是世界上许多语言情态动词语法化的普遍路径。推理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情态动词语法化的主要机制,原来认为许多由隐喻机制所引发的语法化,其实是由推理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7.
乔姆斯基的语言自然观在他的语言学理论中占据中心的地位。他认为,应该把语言当作自然物体来研究。就像研究星体、植物、心脏和眼睛一样。他的普遍语法就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说明他的语言自然观是成立的,乔姆斯基提出了一个所谓“火星人论证”。文章将分析这一“火星人论证”,指出它所存在的问题。说明“火星人论证”不足以支持语言自然观,还要指出另一种建立在ZelligHarris的“发现程序”思想基础上的研究语言的途径,并说明它优于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  相似文献   

8.
生物语言学是目前国际上语言学研究的热点。Steven Pinker提出“语言本能”的观点,认为人类语言具有生物学属性,语言官能是一个为了满足交际需求、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适应性系统。人类语言自身是大脑中一个独立的认知模块,普遍语法存在于人类的语法基因中并具有遗传性。Pinker的观点得到了遗传学证据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证明,语言学研究必然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从生物学角度出发的语言研究能更好地回答语言知识是如何构建、习得、使用、进化的,并最终为揭示心智/大脑的本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相关程度的实证研究 ,并对这些研究作了分类 ;在此基础上 ,本文还论述了普遍语法对克服语言僵化的途径及其理论依据 ,认为普遍语法中“原则与参数”理论、“正面数据”等内容对二语参数的设置具有较强的激活功能 ,并认为“思维适应性控制模型”和“输入假说”可以被看成是这个结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法隐喻理论认为意义的表达存在着“一致式”与“非一致式”,隐喻式就是意义表达的“非一致式”,即一种意义可有多种表达。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尤其是从语法隐喻视角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尚为少见,揭示诗歌语言的“隐喻性”本质特征能促进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探索译本中语言形式与其功能的辨证统一。有鉴于此,文章通过三个英译本(龚景浩,许渊冲和叶维廉)对比分析,试图证明语法概念隐喻理论可以为不同译本的评价和原诗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当翻译过程中面临不同“等价物”选择时,语法隐喻理论所提供的考虑因素能有助于译者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最后通过分析得出以韩礼德语法隐喻的理论假设为指导下的诗歌翻译具有更多优势,”非一致式”的表达能更好的挖掘内涵,三位名家的译笔精妙各异。  相似文献   

11.
管窥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关于生成语法理论认识的典型误区进行了剖析、纠正.主要就生成语法关于语言习得与语言环境的关系、语言内在论的假说、理想的说话人/听话人、单一语言研究与普遍语法和句法与语义、语用的关系等观点进行了讨论,以期增强该理论在我国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生成与合成、任意与象似、天赋与体验、语义与语法这四个视角对比研究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在语言研究的本质、语言系统的本质、语法和语义的本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世纪以来,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得以向前发展的同时,也不乏一些新的思想灵光的闪现。一方面,传统的语言工具论、语言符号论之语言本质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与张扬,另一方面,以语言天赋论、语言行为论、语言过程论、语言本体论等为代表的新的语言本质观激荡涌生,开启了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认识的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4.
舍勒的羞感现象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舍勒的羞感现象学研究在其整个情感现象学研究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羞感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意向性特征的个体的自身保护感受,它具有身体之羞与灵魂之羞这两种形式。作为一种意识行为,羞感不可能起源于后天的教育,而是人类经验结构中的本质要素。从身体羞感和灵魂羞感出发都可以生发出现象学的、先天的羞感伦理学,其先天性归根到底都源自于在羞感的本质现象学描述分析中被给予的身体羞感与灵魂羞感本身的先天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汉语史中若干例证诠释史学理论与方法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史学理论包括史料的辨别与理解,史学方法包括定量研究与反事实的假设。  相似文献   

16.
心理现实性:生成语法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生成语法的理论假设和研究取向与心理现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常从语言是一个规则系统的观点出发,对Krashen的习得与学习假说,批评的多,赞成的少,认为它的假说将会导致外语学习者的无能为力。本文从语言知识的双重性角度,说明Krashen的习得与学习假说主要涉及语法(句法),学习与习得的区分与他的无接口论并不适用于词汇习得。并指出词汇为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之间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纽带。  相似文献   

18.
理论创新可始于语言重要特征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解释了语言的人类性、交际性、有声性、任意性、符号性、系统性等,同时也解释了语言的天生性和后天性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特征都和语言的人类性和人类的生理性、社会文化性、思维性有关.语言特征研究的启示是语言研究可以人类这三种特性作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争论点,近年来流行的以交际为中心的教学法事实表明语法仍是不可少的。语法学术门派多种多样,应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语法教学呢?本文基于对写作课外习作中错误的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把词汇和语法结合,并以动词为中心进行语法教学是一条可行而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孔子的后学,墨子继承、发展并超越了孔子的伦理思想:在道德起源问题上,同孔子注重先天道德论的倾向不同,墨子更注重后天形成说;在理想人格问题上,较之孔子的“圣王”,墨子的“兼士”具有更多的现实性与合理性;在义与利、人与我、志与功的人生矛盾上,孔墨的思想虽然存在巨大差别,但其根本精神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