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书习俗"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水文字为主要载体的水书文化在文字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等学科领域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水书文化独特文化价值的解读和呈现可以为水书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发展提供进一步的佐证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资源共享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观念,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相对闭塞的水族山村也概莫能外.在时代的洪流中,水族人民与其他兄弟民族一样,都在追求时尚的生活方式,这必然导致关注水书文化建设的弱化,致使水书文化边缘化.因此,对水书文化生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探寻有关应对之策,对于水书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始于炎黄,这是人们的一致看法.从炎帝到黄帝和从帝喾到尧舜,他们并非是直接传承的关系,中间都相隔数百年乃至千年以上.我们从有关的历史记载,出土文物和天文历点的推算和水族、水书的形成年代等可证实,中华文明始于七千年前之炎黄时代.  相似文献   

4.
水书是水族古文字、水族书籍的通称.龙形图文,在水书抄本中频繁出现,既有繁复的具象描绘,也有简笔画的略图,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水族古文字经历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到抽象文字的演变历史.从中可看出,水书尚未摆脱"文字幼儿时期"的造字印迹,依旧遗存着文字初始状态的"胎印",给人们研究已高度发展的方块字提供了一些难得的实物资料.此外,还可从中了解龙作为水族信仰之一形成的原因及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5.
河北涉县女娲祭典已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体现了女娲祭典在我国民间信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其文化现状亟待保护与传承。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涉县女娲祭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当坚持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以女娲祭典为文化平台的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民间信仰文化的保护传承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保护和传承好各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要保证有这些文化艺术赖以生长发育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即"文化生境"。社区民众的"文化自觉"至关重要,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再教育,提高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识、自重、自尊意识,才能避免目前蔓延的"破坏性建设"、文化"自生自灭"等问题。从实践看,民间文化的保护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诸如政府扶持、私营企业和个人等扶持培训、民间人士自发进行办班培训、家庭传承、"不离本土"的传承与强化教授传承方式的结合等。各地还可制定一些保护和传承本地民族传统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维创新:重庆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对重庆市巴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利用的个案研究表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利用,需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作为保护传承及利用主体的三维构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20,(2):94-101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着内蒙古各民族的精神根脉,闪烁着各民族智慧之光,彰显了我国民族文化卓殊的创造力和生命价值。十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本着对国家、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责任意识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在保护机制、名录体系、传承场所、传承人保护制度、宣传教育、区域性保护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这些成就为自治区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有助于提高自治区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众的保护主体意识,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的社会时代背景及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普遍面临着环境变迁、生态迷失和传承缺乏的困境;进而从设计创新的视角提出通过物质化、现代化和系统化的途径和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合理的传承方式、生存环境和文化生态,从而使其适应当代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的反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行之有效的传承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自然传承模式曾在农耕社会文化环境下有效保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顺利发展,但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衰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其中,自然传承模式的衰败与不适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内部因素。在借鉴和吸收传统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化传承模式,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当代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妇女组织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践行着提升妇女社会价值、促进男女平等的社会使命。云南楚雄"彝绣协会"在彝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中发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践行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弘扬社会和谐文化的作用。通过创立品牌和加大彝绣技艺人才传习培训、研发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利用电子商务推广等手段,是彝绣产品保护和传承的必由之路,也是"彝绣协会"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更好作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讨论传统文化内涵及其保护和传承的意义的基础上,从四方面探讨了韩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经验措施:一是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二是建立一系列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高效机制;三是注重培养民众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四是开拓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为旨归的多种文化产业项目。由此反观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现状,我们在上位阶立法、监管体制、资金和人力资源、民众认同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3.
传承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在人。但仅重视个体传承人认定而忽视团体权益的保护,将严重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法律保护是重视非遗传承主体保护与认定的政策要求,是促进非遗传承队伍的多元化现实需要,也是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形成与延续的发展需求,更有团体人格理论及文化权利理论做支撑。当前,我国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保护还存在性质与内涵认识不一、认定机制不完善、相关权益不明确、有效管理体制未建立等问题。建议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保护的相关立法,合理明晰代表性传承团体的概念,统一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认定条件和程序,加强对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权益保障,建立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的扶持、考评、退出等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凤凰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案例显示,人、物与时空整合的整体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将民族特色地区的文化看作"文化空间",走旅游化生存的道路,形成动态平衡与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共赢,是对以凤凰县为代表的古城镇和传统村落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路径。形成时间和空间立体交叉,人、物与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方向和原则。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破坏、灭失等威胁,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和使命。从传播学的视野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国际间进行的是理念的交流和传播,而在国家层面是法律与政策的宣传,在微观层面则是传统技艺的有效传递。目前,与具有先进保护经验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保护理念和措施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在法治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遏制违背保护原则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阁 《江汉论坛》2012,(10):119-125
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是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在民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包括广泛的社会群体,民俗物质层面的传承和利用必须把握适当的度,而民俗精神则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核心。怎样在利用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民俗文化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民俗的核心要素。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部门、教育文化界、社区群众等齐心合力,才能把民俗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艳 《学术探索》2013,(6):106-109
畲族民歌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畲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民歌活动、家传师授、文本媒介等方式广为传承。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民族语言、师承仪式的断裂和歌场环境的破坏,畲族民歌出现了严重的传承危机。我们应该从传承主体、传承形态、文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人手,对传统畲族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并力图创作出新时代下的畲族新民歌作品,使畲族民歌这颗璀璨的明珠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传统装饰铁画形式单一、民众接触率低以及传承发展困难的现状,通过分析铁画艺术在芜湖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应用价值,将铁画艺术同芜湖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研究数字三维技术在现代铁画环境空间中的具体应用,对铁画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非遗文化门类众多,音乐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我国不断提高非遗文化保护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意义,分析民间音乐传承萎靡的原因,探索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路径,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环境下,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数字化阶段,信息技术给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平台,以此推动山西省应用信息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