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柏林中国移民为对象,深入研究其生存状态、组织状况、移民目的及意愿,展现中国移民在柏林的历史与现状。结合对德国移民政策与管理的分析,发现政策的严格与管理的不合理使中国人很难将德国视为理想的移民目标国。在丰富欧洲与德国华人移民研究的同时,指出还应当突破传统欧洲华侨华人的研究范畴。此外,认为中国应在移民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移民政策,促进移民与移民国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随盐业资源开发,云南白盐井呈现移民集聚效应的城镇化。移民的居住格局以井区为中心不断外扩,与周边族群交错杂居,实现文化的共享共融。白盐井呈现典型的移民社会特征:移民带来的各地饮食在此呈现;基于多元信仰形成多样宗教空间与宗教活动;风俗观念的杂糅。从移民的聚集,到移民的外扩,再到移民社会的形成,白盐井的移民要素与城镇化之间形成耦合关系,移民正是城镇化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库移民与生态移民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西是我国的移民大省(区)。生态移民和水库移民是广西两种最主要的移民类型。其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诸多共同点。正确地分析和认识这种区别与共同点,进而揭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对于今后进一步做好广西的移民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20年以来,在“美国优先”理念的本土主义内核、大国竞争的外交逻辑和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跨境移民社会治理模式转变三重因素作用下,美国通过对中国的“全政府-全社会”的弹压将其对华移民政策进一步推入复杂深水区。从内因看,美国社会的移民承载力与包容度持续下行;从中美互动的情况看,双边关系尚未理顺,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继续紧扣自由、规则与竞争。故而身处两国关键竞争领域的中国移民很难快速脱离“瓶颈期”。现有研究通常将美国移民政策及其调整的考察限定在美国社会层面,较少置于中美博弈的大框架下讨论,有鉴于此,本文聚焦美对华移民政策调整的国内-国际双重维度,首先以探讨美国将移民新政打造为撬动中美关系的杠杆的理论为起点,在此基础上概述当前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波动及转向,进而结合中美大局变迁和美国内移民承载力收缩的现实,阐释美对华移民政策波动的基本动因以及美国未来借移民政策改革扰动双边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鄂托克旗生态移民的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是历史悠久的畜牧业大旗。近年来,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草场退化、沙化现象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局面。为了缓解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从2002年起鄂托克旗逐步计划和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一年多来,生态移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移民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对鄂托克旗的生态移民、移民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作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以来,欧洲由传统的移民迁出地逐渐转变为移民迁入地,尤其是欧盟国家成为大批永久性移民的目的地之一.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对欧盟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致使移民问题成为困扰欧盟国家的一大难题.欧盟国家对移民的接收与拒绝、容纳与排斥的矛盾心态构成了其移民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宁夏移民社区为切入点,基于多维向度下各族移民互嵌的社会生活实践,尝试打通“互嵌式社区”到“互嵌式社会”研究的理论进路,理清民族互嵌式移民社会内部共同性与整体性生成的内在逻辑,探讨民族互嵌式移民社会与移民共同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移民共同体如何团结成为更高层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族移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领会又对民族互嵌式移民社会构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此获得对“民族互嵌”理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宏大进程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徐君 《民族学刊》2013,4(2):38-40,101-108
生态移民作为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被政府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2003年,作为全国四个重点区域之一的青海省开始在牧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的生态移民先后在2004年下半年搬迁到第一批试点的四个集中安置地。2005年开始,国家又在青海省境内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的汇水区即“三江源区”实施“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该工程涉及青海省4州16县l镇,行政区划包括青海省的玉树、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全境,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同德两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泽库两县以及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三江源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进行生态移民。与退牧还草工程一样,三江源工程生态移民采取两种安置方式,一种是集中安置,由国家按照一定标准统一建成移民安置房,采取国家补贴、牧民部分购买的方式安置;另一种是自主安置,国家把补贴直接发放给牧民,由牧民自己选择投亲靠友或者自行建房的形式搬离牧场。青海先后在乡镇或县城附近建成了80多个集中安置点,安置5万多移出草场的牧民。按照生态移民政策,这些牧民处理掉牲畜,移出草场,上交10年的草场承包使用权,在聚居点度过10年过渡期。期间,享受国家按照每户每年6000元(拥有草场承包证的牧户)或3000元(没有草场承包证的牧户或新立户)的饲料粮补助(从2008年起,为了解决生态移民的冬季取暖问题,国家另外对每户补助1000元取暖费)。同时,通过培训、劳务输出等方式,引导移民发展后续产业,解决过度期间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玉洁  颜廷 《世界民族》2020,(2):95-108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移民历史的国家,移民问题贯穿在澳大利亚历史上的每一个篇章中,而霍华德政府时期的移民人口结构则奠定了当代澳大利亚移民人口结构的基本形态,因此研究霍华德政府时期的移民人口结构更有助于认识当代澳大利亚社会。本文从回顾澳大利亚的移民历史着手,分别从移民的类别与年龄、来源国、性别结构、地区分布、受教育水平与英语水平这五方面来研究霍华德政府时期移民人口结构的特点,探寻移民人口结构变化对澳大利亚社会产生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加拿大华人移民人口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丹 《世界民族》2007,43(6):75-79
自从加拿大联邦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来,华人开始大规模移居该国。本文以加拿大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依据,从定居城市的选择、移民身份和年龄的差异、受教育程度以及掌握加拿大官方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对加拿大华人移民的三个群体(大陆移民,香港移民以及台湾移民)的人口结构的变化进行阐述,并对加拿大政府如何改进移民政策以及华人移民如何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生态移民项目如火如荼地展开,生态移民研究也开始兴起.目前学界对于生态移民的研究方兴未艾,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们对生态移民概念界定、效应及适应研究、生态移民与可持续发展、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探索,文章试图对其中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分类总结,同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亟须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对后续更深入的研究有所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跨境婚姻移民的社会治理是亚洲区域内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婚姻移民和国家政治之间的关系,认为国家可以通过灵活的政策调整对婚姻移民进行治理,详细梳理了作为单一族群性国家的韩国和日本对婚姻移民治理策略的转变和实施过程,并就这些政策对当地社会带来的影响作了深入分析.透过对韩日两国治理经验的分析,认为跨境婚姻移民的本土治理可借鉴日韩经验,分阶段解决跨境婚姻移民的身份问题,改变婚姻移民的弱势地位,发挥其在接收社会和家庭内部作为劳动力的优势力量.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加拿大的移民状况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大批移民涌入加拿大 ,他们对加拿大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也带来了人口的变化和加拿大民族结构的改变。本文根据加拿大政府 1 996年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 ,回顾了 2 0世纪加拿大外来移民的状况 ,着重论述了近期外来移民的类型及其分布、就业、受教育程度、语言能力等方面的特点 ,并展望了移民对加拿大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移民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经济系统的重建,还是社会系统的重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移民开发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移民开发区之一,在移民安置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到回族内部教派门宦的差异性,没有将同一教派门宦的回族群众集中安置,在移民开发区新形成的众多回族村落中出现一个回族社区多种教派门宦并存的现象,导致宗教活动场所过多,布局不尽合理,对回族社区的整合与重构带来不利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移民成本与回族群众的经济负担。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宁夏"十二五"期间,回族移民安置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通过对青海省海西地区一移民村的生计恢复方式的调查,研究其社会行动背后的影响因素,包括行动的选择及结果.发现在社会变迁这个背景下,宏观的经济背景、村中精英的带头作用、不同安置模式的影响,以及移民群体的价值观等都影响着移民对生计恢复方式的选择及其可持续发展.同时,虽然移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是其是关系到移民安居乐业、社会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予以长期关注.  相似文献   

16.
德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具有移民背景,是欧洲最主要的移民和难民接收国,近十几年来移民议题在德国政治中的显著性不断上升,2015年后爆发的难民危机加速了这一进程。本文梳理了德国移民问题的发展,并从政党政治的视角,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主要政党在移民问题上的立场和背后的影响因素。意识形态和德国特殊社会历史因素是影响政党政策选择的两大主要因素。政党需要在移民问题的不同阐释方式之间寻求平衡,以使其移民政策符合政党的意识形态立场,主流政党的意识形态基础更复杂,其政策选择面临更多掣肘,在极右翼的冲击下保持温和、稳定。德国基于血缘的身份认同模式使部分政党的融合政策较为保守,同时德国对排外主义的警惕也限制了反移民政党的活动。随着移民现实的不断发展和德国经济社会的变化,移民问题的复杂性进一步提升,德国政党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17.
完德吉 《中国藏学》2023,(5):178-190+219-220
政策性移民与其他移民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移民,因此,对于生态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将政府与移民双主体纳入讨论的维度。在以生态移民工程为背景的情形下,有必要对移民生计适应过程中政府与移民的角色及作用进行一些思考。文章以三江源生态移民群体的生计适应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移民、政府及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于移民的生计选择,尤其是政府政策对移民群体生计适应与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移民的生计选择依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文章以此探讨生态移民背景下实现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提出政府政策与移民群体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对生态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以来,俄罗斯联邦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新的移民法令和政策,这与俄罗斯人口下降危机、劳动力资源紧缺状况有密切关系,俄罗斯联邦与他国在移民领域扩大合作成为必然趋势。但新移民政策依然留有传统思维的痕迹,带有浓重的保守气息。在苏联解体后的十五年时间里,俄罗斯联邦的移民政策经历了自由化、严格管制和积极吸纳境外俄罗斯族人三个阶段的变化过程。随着条件的完善和成熟,中、俄两国在移民领域的合作必然会有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从对人口迁移有影响的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移民政策、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的层面,比较和分析了中国、韩国以及马来西亚等三个亚洲国家的城市移民之间的差异:韩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其集聚经济效应也最高,人口迁移的驱动力较强.马来西亚的城市化水平中等,其集聚经济效应较高,人口迁移的驱动力中等.中国应该提高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减少国内移民政策的限制和缩短城市移民的适应过程,由此,加速城市化进程,以便解决城市贫民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峡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周期长、相关政策多涉及移民的切身利益,故需认真评估和梳理.在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中,惟有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彻于移民安置工作始终,将尊重和保障库区移民“合法权益”作为安置工作的前提、创新库区移民安置方式、适当提高库区征地补偿标准及后期扶持补助资金、将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政策有效对接,方能化解库区移民安置相关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