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由意志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并未形成统一见解。自由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而自由意志即是对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的理性和实践能力的终极关怀。立足马克思对自由阐释的视角,透视实现自由的四个前提,其一是实践;其二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三是分工的依据;其四是消灭阶级。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自由意志思想的政治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意志问题无论对于理解国家的政治生活,还是对于理解个人的社会生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黑格尔从思辨哲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十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自由意志的三个环节和自由意志从自在的自由到自在自为的自由的发展,提出了法是自由的定在这一著名的论断.黑格尔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人的自由意志问题是非常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当代美国哲学界最富争议性和挑战性的理论转向,即由逻辑经验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排斥到模态理论对形而上学的复兴。模态理论的发展为解决某些传统哲学的难题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其中在当代美国哲学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二元论和罪恶问题的探讨,前者构成心灵哲学的基本内容,后者则是宗教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的自由问题是哲学人学的前提性问题。西方传统哲学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主要有机械决定论、非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等几种基本观点 ,而当代西方哲学中又出现了调和论、取消论等 ,但所有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陷入偏颇和困惑。国内学术界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自由观的研究也存在着诸多误区 ,通过全面考察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有关论述 ,可以得出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自由观实质上是一种立足于现实性、实践性和辩证开放性基础之上的辩证自由论  相似文献   

5.
自由与超越者--论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自由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梦海 《浙江学刊》2001,(5):17-22
自由是雅斯贝尔斯哲学的核心内容.人是自由抉择的主体,但人只有在与超越者的关系中才能保持作为独立生存的自由.自由与超越者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对超越者的确信就没有自由的实现,没有自由的实现也就没有对超越者的经验.本文围绕自由与意志、自由与责任等问题,探讨了雅斯贝尔斯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并由此进一步界入了自由与超越者的关系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6.
原罪与自由意志--论奥古斯丁的罪-责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不仅开辟了哲学的新维度,而且首先为伦理学奠定了新的基础,使伦理学不再仅限于充当"生活指南",而是承担起确立人的绝对罪责、绝对权利和绝对尊严的根据这一使命的学问,开始了伦理学的历史性转向.而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则完全是出于他对基督教"原罪说"的信仰和理解.如果说对自由意志的追问是对人的自由存在的觉识,那么对自由的这种觉识首先是哲学从基督教信仰开显出来的.对人的自由的全面自觉是近代启蒙哲学的核心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奥古斯丁对自由意志的追问遥远地召唤了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揭示了中西文化和哲学的异彩之处及形成原因,指出文化发展的三个路向和人类文化的未来趋势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试图将儒家的“仁”与西方的生命意志等哲学打通,用直觉主义为儒学辩护,因而造成了如下三种理论局限:一是儒家的“仁”本质上与人的自由意志和生命直觉是矛盾的问题被悬置,从而呈现理论拼凑问题;二是忽略了中国创造力文化资源和柏格森创造进化哲学的相关性,使其提倡的文化复兴还是儒家文化的复兴;三是对文化复兴只强调“应该复”而缺乏“如何兴”的思考,从而难以展开基于自己的哲学问题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改造的哲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意志是以自由为存在前提的,其策动的行为处于善恶之间;道德意志是道德活动中的意志,是意志中指向善的那一部分,其行为以善为指向;善良意志是道德意志中的纯粹利他部分,它是道德意志的一种特殊状态,其行为以"善本身"为目的.从道德动机的角度来看,从意志到道德意志再到善良意志,表现为人的道德属性不断增强的发展过程,既不能将意志等同于道德意志,也不能将道德意志等同于善良意志.因此,厘清三者的各自内涵,既是道德理论探讨的需要,也是道德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的文化哲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树林 《求是学刊》2006,33(4):15-19
对马克思哲学的基本性质和存在方式的准确把握和合理定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前提,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不断创新的理论起点,是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沿着正确方向和路径发展的前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从对苏联教科书哲学的反思,到开展“实践本体  相似文献   

10.
尼采的哲学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他竭力张扬的对欧洲哲学自古希腊以来的主流传统具有颠覆和变革意义的“权力意志”学说 ,更是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焦点。本文以对该学说的全面深刻的梳理为切入点 ,深入探讨了尼采哲学承前启后的创造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玉峰 《求是学刊》2007,34(5):32-35
尼采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彻底的相对主义者和视角主义者。但是,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首先是他用来批判以往独断论哲学家的一个工具,也即通过指出哲学家偏见背后的"权力意志"来说明哲学的虚伪性,对真理之相对性的揭示只是尼采"权力意志"学说的次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的意志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普遍意志与决策意志。普遍意志是决策意志形成的基础 ,决策意志是普遍意志的集中体现。社会规律运作和实现以普遍意志与决策意志的动态平衡态势为客观基础。人类社会呈波浪式的发展以决策意志与普遍意志在形成动态平衡态势过程中的互动为根本原因。正向互动和反向互动对人类社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但人们要把争取同向互动作为首要任务 ,原因是激烈的反向互动往往以造成对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  相似文献   

13.
岳崇国 《创新》2010,4(1):116-119
叔本华和尼采同为19世纪著名的意志主义者,他们的哲学思想存在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他们同是对生活持悲观的态度,但他们在摆脱痛苦的途径上却不同,叔本华采取的是否定生命,而尼采则是对生命的肯定,这样就出现了生存意志和强力意志、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杨震  孙毅 《求是学刊》2002,29(5):72-79
后位继承是遗产利益在继承过程中需要发生多次转移的产物 ,自罗马法的遗赠制度逐渐演化而来。后位继承法律关系是前位继承人与后位继承人之间基于后位继承权而产生的债权关系。后位继承权转化为既得继承权时对前位继承人的期待权亦同时产生。立法上应当大量采用推定的方式来弥补遗嘱人意思表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孙毅 《求是学刊》2012,39(4):75-83
为了确保遗嘱人真实意思表示,近世各国立法均保留了发端于罗马法的遗嘱方式强制的传统.但严格的遗嘱方式强制却与遗嘱自由原则存在矛盾冲突.我国修改《继承法》,应当摒弃严格的遗嘱方式强制立场,而采取缓和主义.理念上应从注重遗嘱形式完整性转向注重意思表示真实性.缓和主义的进路是增加遗嘱类型的规定;废除公证遗嘱效力最高的不合理规则.对遗嘱形式要式主义的缓和方法是区分遗嘱形式中的本体要素和证据要素,降低形式瑕疵对遗嘱效力的影响.修改后的《继承法》应当对遗嘱形式欠缺的相对无效事项作出专门规定.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笔下的春桃形象虽有浪漫主义色彩,但更具有现实主义特点。从春桃的精神世界来看,她虽然地位卑微、生活困苦,却拥有独立的意志、强烈的自尊、健全的人格、务实的精神。从现实合理性来看,春桃外貌的美丽清洁是小说必要的审美元素,以克服其社会职业的卑微不洁;其生活环境是大都市北京而非保守的乡村为她创造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小说一女二夫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存在,近似于民间奇异婚俗。从作者的创作动机来看,春桃形象反映了许地山关于人生问题、妇女问题的思考,是对以往创作的一种超越,也是个人情感追求的一种流露。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物权变动立法中的二元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毅 《求是学刊》2005,32(6):76-83
我国物权变动立法应当采用二元化的模式。一元化的形式主义立法模式过分强调交易安全,忽略了交易效率;过分强调公示,从而抹杀了当事人间不必公示的交换利益。意思主义的价值在于有利于促成财产的流转,实现交易便捷和高效率。二元化模式是我国物权立法对意思主义和形式主义进行平行继受的结果,它有利于发挥意思主义的优势以克服形式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现实的摧毁与理想的建构--卢梭政治哲学方法论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军 《唐都学刊》2002,18(1):14-18
卢梭以先验理性主义为指导 ,运用分析还原与理智重建的方法 ,提出了以“公意”为基础的契约理论 ,体现了摧毁与重建的方法论思想。卢梭政治理论本身是一贯的 ,但理论与实践之间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这是因为先验理性的范导功能被约简到建构功能之中 ,从而使得价值的关切压倒了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9.
任何的哲学境界,都代表哲人类认识水平的一定高度,它都会拓展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未知的意识空间。叔本华的悲观哲学所着重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一种境界或对或错都在把人导引到一定境界的层面上来,而他的境界也只能是他或他所影响的“那群人”的境界。我们还需用另一种哲学境界去提纯或升华人类的意识,以求我们的意识达到一种真正高度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