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多民族语言文字并存,法律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主要采取了“以少数民族语文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文”、“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加授少数民族语文”的授课形式,基本形成了从少数民族幼儿园、小学、初中直到高中的双语教学体系.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发展的必要保障,建议要处理好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言的关系;在课程教学上组织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因材施教;国家在资金、师资上给予倾斜,按照少数民族教育的内在规律要求分类指导,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语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本文仅就《民族语文》刊载的有关语言关系研究的论文进行评介,同时,也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 每一种语言的发展演变都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周围语言的制约。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共处的历史悠久的大国,而少数民族居住环境又是小聚居大杂居,因此,少数民族语言受汉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汉语中也有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研究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与青海地方民族语言赵其娟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经济不发达,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民族成分亦比较复杂,例如青海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就分别来自回、撒拉、土族、藏族、蒙古族等二十三个不同的民族,汉语一般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英语学习对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4.
短波     
为了加强民族工作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6月1日起,在每周末开设半小时汉语《民族专题》节目,并在当天重播一次。节目对象是全国广大汉族及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节目形式有录音报道、配乐广播、对话、讲故事等等。(民宣) 法国社会语言学家爱克桑·普洛万斯大学柯尔克孜语博士格·依玛额教授应中央民族学院邀请,在该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作了《法国革命时期对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研究情况》及《突厥语族语言的句法研究》三个学术报告,出席了有关我国民族语文政策、新疆民族语文情况、柯尔克孜语文情况及民族文艺方面的座谈会,还参观了民族文化宫、厉史博物馆、北京图书馆、雍和宫以及故宫等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SOV语言都有格标记,其功能主要用来区别施受关系,根据施受关系的显豁程度,本文探讨了青海汉语方言SOV句式宾格标记的隐现规律,并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宾格标记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历史的、地理的、各民族关系的角度对青海汉语方言的形成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汉语青海话名词的特点李克郁,李美玲多语环境中的青海汉话是汉语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它除与普通话(或汉语书面语)有共同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范畴外,还有诸多自己独有的语言现象。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乍看起来,使人不可理解,因为都是一些为汉语所不能容忍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方言是在民族融合和语言接触的过程中,融入了不同时期、多来源、多层次的汉语方言特征,同时受到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经过长时间的整合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站话是黑龙江地区早期的汉语方言。本文主要从站话对黑龙江方言的形成在时间、地域上的影响条件,移民的历史以及语言内部因素的对比考察等方面,论证了站话是黑龙江方言的基础方言之一,对黑龙江方言及其东西两区的格局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语言种类很多。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了回族、满族和畲族通用汉语以外,其余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语言。少数民族的语言按照谱系分类法,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印欧语系和南岛语系。我国少数民族中使用汉藏语系语言的最为广泛,有29个民族,其中包括汉语和壮侗、藏缅、苗瑶三个语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在青海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是儒家文化浸润与影响青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吸收、融合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思想,丰富和充实其文化内涵的过程,也是青海少数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发展和创新.因此,在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下,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各民族文化共存并举的多元局面.  相似文献   

11.
对于民族教育中的教学语言问题,有人主张以汉语教学“直接过渡”,有人主张明确规定:“凡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应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笔者认为这两种提法都不够全面。我国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一方面由于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布局和经济、文化密切交往的历史与现状,使我国各民族既使用自己固有的语言,又互相学习,使用对方的语言;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商品经济不发达,又使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12.
借助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两方面的一些材料,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试图论证现代汉语方言的女性亲属称谓词"伯"应是早期古越语的底层词.  相似文献   

13.
赤峰汉语方言中,大部分保留了晋、冀、鲁、豫、京及东北等地的方言词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语言、满族语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融合渗透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方言词汇;从赤峰汉语方言词汇的成因、来源我们不难看出,汉、蒙古、满等多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语言在不断地渗透、融合,不仅丰富了赤峰汉语方言词汇,也使得赤峰汉语方言词汇呈现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进而彰显出汉、蒙古、满等民族在长期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14.
汉、壮接触诱发的语言变异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汉、壮民族接触在汉语和壮语的历史变迁中的作用,通过民族接触历史跟语言事实之间的互证,来揭示两种语言在接触中所产生的变异机制.历史上壮语受汉语影响的机制是以词汇、句法、音系为次序逐渐深入的借用,而汉语(平话)受壮语的影响机制则是以音系、句法、基本词汇为次序逐渐深入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情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分布在占全国面积50%以上的广大地区。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以外,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因为有同一个民族说几种语言的情况,所以语言的数目比民族的数目多。根据现在了解的情况看,少数民族语言在六十种以上。这些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等语系。解放以前,十几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三十多个民族没有文字。文字的体系相当  相似文献   

16.
世居青海的藏、蒙古、回、土、撒拉等少数民族,各自创造了本民族灿烂辉煌的民族传统文化,其异彩纷呈的民俗画卷令人神往。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主办的“青海民族民俗文物展览”就是这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很好地宣传青海的一个窗口。她是青海地区最早介绍本地区各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展览。本文就此展览的创办经过、创办意义及展览效果等作了初步的评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西部大开发 ,西部语言的宝藏也要开发。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省份之一 ,深入挖掘青海汉语方言中的民族语言成分是摆在语言学家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提供了如何挖掘的例证。并从改革开放、社会语言学、深入研究汉语、深入研究普通语言学的需要论述了深入挖掘青海汉语方言中的民族语言成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著名的民族语言学家和体质人类学家来到昆明工作.他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云南的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而对我国的民族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辞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辞书史是语言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的语言学史研究中,辞书史的研究是个薄弱环节。而作为我国辞书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少数民族辞书史,则研究得更少。 我国少数民族辞书,指的是用少数民族语言编写的各类辞书,包括用少数民族语言解释的单语词典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某一少数民族语言与另一少数民族语言互释的双语词典或多语词典等。我国少数民族的辞书,象潺潺小溪,不断地汇入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在少数民族语文以及汉语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宝贵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少数民族的辞书对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间文化的交流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少数民  相似文献   

20.
青海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语言间的互相接触为各自的语言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青海汉语与青海蒙古语的互相影响也不例外。本文试图通过青海汉话的“着”与青海蒙古语——屯的对比,探讨一下蒙汉两种语言互相影响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