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族生态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热起来并持续到现在,蒙古族生态文学的发展迅速、作品也较多,本论文通过审视蒙古族生态文学,对其特征加以分析,从而得出,蒙古族生态文学除世界生态文学的基本特点外自身也具备了别的生态文学所能不及的独特特征,使蒙古族生态文学不断发展的原因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满族和蒙古族在历史上,是两个曾手握政权的少数民族,在清朝时期,由于一系列清朝廷制定的相关政策,两民族间交往甚密。在不间断的交往中,大量描写蒙古族的文学作品面世,这些作品在文学、史学、社会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主要梳理了满洲文学中对蒙古族的描写作品及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文艺界响亮地提出“草原文学”的口语以后,人们相继地提出草原文学究竟与蒙古族文学和内蒙古文学是什么关系的问题。笔者觉得草原文学、蒙古族文学、内蒙古文学是三个性质不同,内涵不同的文学概念。这三个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有相同的一面,又有相异的一面。科学地阐释和对待这三个文学概念,对澄清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研究活动中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推动草原文学的繁荣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孛额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其对大自然的崇拜,如大地与山川崇拜、独树祟拜、动植物崇拜、河与水的崇拜、火的崇拜、天体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均属原始宗教的各个阶段的信仰形式。这些形式,在蒙古族文字史料中均有记载。而这些形式均表现在孛额教的仪式和唱词中。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现当代母语文学创作继承并发扬了蒙古族悠久的文学传统,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论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很多文坛"大家"。这一时期,蒙古族母语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和表现空间不断拓展,主题思想、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日臻丰富,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日趋多样,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更加浓郁,成为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刘先平是我国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在其长达近四十年的大自然探险中不仅以身心感悟了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还付诸笔端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自然文学。我们考察其作品不仅是因为大自然文学在我国文学创作中获得的成就,更是因为其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文学观。理解大自然文学需要理解生态文学观的形成,了解生态文学观背后的人文气息和社会文化因素,这也是我们把握作家、作品、世界之间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旋律舒缓悠长,结构独具特色,歌词内容哲理性强。蒙古族民歌大都饱含了沧桑、寂寥的艺术之美,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更是把这种内在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科尔沁原生态民歌这一充满游牧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演唱形式,述说了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文明,用其独特的歌唱方式、独有的歌曲内容,演绎着科尔沁草原上蒙古族繁衍生息的足迹和赞美大自然、祝福天地合一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文学,从其口头文学的盛行到作家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历程,都汲取了草原文化丰富的养分。科尔沁文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丰富的草原文化造就了科尔沁文学,而科尔沁文学则拓展了草原文化。在丰富的草原非物质文化滋养下,科尔沁作家文学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乡土风格的蒙古族文学流派,成为蒙古族文学中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审美风尚变幻迅速,人们从追求事功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大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在以满族为核心的统治集团中,蒙古八旗是重要的依靠力量。蒙古族边疆大臣大多出身于蒙古八旗,比较集中地派出到西藏、新疆和外蒙古。选派蒙古族边疆大臣的出于朝廷对蒙古族的信赖因素,也有蒙古族在历史上影响、蒙古族与藏族和外蒙古的文化认同因素。蒙古族边疆大臣自幼接受蒙、满、汉多种语言文字教育,其汉文创作数量和水平都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是善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民族。蒙古人认为天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养育者,心存敬畏,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他们早期的萨满教信仰是其朴素生态观念的基础;而藏传佛教教义极大丰富了他们的心灵,成为蒙古族生态观的重要思想渊源。蒙古族著称于世的独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及其向社会习俗、生态文化的演化,成了环境保护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蒙古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西北卫拉特蒙古族文学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青海蒙古族的原始崇拜及生态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蒙古族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深感宇宙天地是世间万物之恩威父母,自然界是世间万物生存发展之摇篮,世界上的一草一木都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崇高礼物,绝对不能任意践踏和伤害。因此,他们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积极加以保护和利用,维护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腾格理”,蒙古语“天”的意思,蒙古族历来就有崇拜天的习俗。到大元时代,我国众多民族在统一政权的管辖之下,经济上互补,文化上交流,祖国大家庭呈现出大好景象。这个特点,也反映到蒙古族传统的宗教和风俗习惯当中,蒙古族崇拜天的习俗在内容上也因此有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宗教语言方面,如“豁儿姆斯塔”天、宝音等。保巴通过对易学的研究,力图把蒙古族的天崇拜融合到汉族传统的理学研究中,从而使蒙古族原始的“腾格理”崇拜有了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地区在金代时期文化较为发达,有汉族、女真族进士17人,尤其是大定府出现了郑子聃、赵之杰等文人。元代有所倒退,有成就的蒙古、色目各族文人都属离开蒙古草原迁徙他地者。女真族彻底汉化与蒙古族坚守民族本位是造成内蒙古地区文化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造就了二者不同的命运,在保持民族本色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交往与对话的时代,语言的相通显得尤为重要。在汉语文学被广泛学习和接受之时,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文学亟需得到大众的了解与关注。但能够运用民族语言文字且又兼通汉语文字的研究者并不是很多。多年从事蒙古文学发展史研究的巴·苏和教授,是一位能用蒙、汉两种文字写作的蒙古族学者,在其多年蒙古文学发展史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得到蒙古学界的公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蒙古族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尹湛纳希的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及他的部分文学作品.对尹湛纳希反帝、反封建的批评精神和爱国之志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蒙古马文化是游牧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蒙古马文化已经浸入到蒙古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游牧文化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文学都离不开蒙古马的身影。在“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长篇历史小说中,蒙古马是文学作品中地域性文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蒙古草原的精神内涵,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力量。“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长篇历史小说中关于蒙古马的精神特性主要体现在马与人之间共生、马作为蒙古人的精神图腾以及马被蒙古人赋予神性成为信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蒙古族的民间谚语包括多种形式。它以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精美活泼的艺术形式,在蒙古族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如果说蒙古族民间谚语是蒙古族民间文学园地里的一束艺术鲜花,那么《世界三宝》则是其中的一枝奇葩。蒙古族的三句谚语即《世界三宝》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从自然规律到日常生活,从黄(僧)黑(俗)的封建主到普通的“阿尔达”(百姓)都进行了艺术的概括。如“群星之中月亮美,百鸟之中孔雀美,万木丛中杜杉美”。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概括了自然界中“美之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民歌在蒙古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蒙古族民歌的形式与内容与蒙古族传统的审美方式与审美观点紧密相联。蒙古族民歌中表达了把骏马作为美的象征、视白色和青色为高贵、珍重父母的养育之恩、崇尚勇敢有力的英雄好汉、以朝西方向和西南面为尊贵等方面的主题,它反映了蒙古族的审美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