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亿万人关注的大事。国家教委颁布的《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考生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能够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属高考语文中五种能力的D级,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词,顾名思义,是“表述数目”的词。人类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数词。数词,除了表述一种数量概念,在语言交流中,还有修辞意义,或用来比喻,或用来夸张等,使语言表达变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形象。数词的这种修辞意义,不仅在汉语中随处可见,在英语中也可信手拈来。比如:汉语成语“百里挑一”,英语成语是“onein a thousand”。又如:形容人数不多的汉语成语有“三三两两”,英语成语是“by ones and twos”。本文拟将数词在英汉习语——英汉两种语言的成语、俗语、谚语中的种种妙用,略作粗浅的探讨。一、体现数词本义的习语汉语成语“五体投地”,形象地描述了佛教徒对佛祖的虔诚。此处“五体”指两手、两膝及头这五个部位。“五”是取其本义,引申为对人对事佩服到了极点。又如:汉语成语“百步穿杨”,其中的“百步”,  相似文献   

3.
对几条常用成语的释义试作辨难、释疑、正误、溯源等方面的工作,补充现有认识的不足,以便正确使用;也可供辞典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广告这一独特的宣传形式。然而面对当前广告中大量套用成语的现象,却不能不引起语言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广告宣传的内容上初步探讨了成语的套用情况,并着重从词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成语套用的负面影响,以求能对这种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对成语的应用有一个正确、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从两个方面阐述了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是要发现学生在英语实践中常犯的文化错误 ;二是要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日常生活、文字及文体布局中的不同的文化特点 ,达到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成语的语义活用是广告语创意中很常见的一类成语活用现象,这种成语活用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语别解,是对 成语理性义的活用;另一类是成语易色,是对成语色彩义的活用。在广告语中恰当地活用成语的语义,临时赋予成语以原来不 曾有的意义,新鲜独特又易于理解,符合广告语创意的要求。但同时,广告的语义活用对成语的正确使用或者说对汉语的正确 使用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嵌入一个或多个数字的数字成语,是汉语成语系统中一个独特的聚合。数字成语具有特殊的表达作用,分析其构成类型、结构特点和数字的特殊表意功能,对于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成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粹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所以许多伟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大量地使用成语,展示了成语在语言运用中的巨大价值。在这方面,毛泽东、鲁迅占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中,无论在书面上还是口头上经常使用成语。成语言简意赅、富于文采,甚至起到一字千斤、力透纸背的作用,如何把含义深刻的成语译成英语?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是否有规律可循?下面就这个问题举例说明。(一)英语习语。英语的习语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和汉语的成语相对应,虽然字面和形象不同,文化色彩也有差异,但基本意义相同,翻译时可适当考虑借用。例如1、木已成舟:What's done is done. 2、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 3、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 4、破釜沉舟:To burn your boats.(二)译成喻义。有些成语要根据语义翻译成比喻义,这…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因为教学质量总是要满足相应的教学要求。教学要求须根据教学方面或环节来确定 ;因而课程教学乃至整个教育涉及多少方面或环节 ,教学质量就有多少方面或种类。高质量的教学有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有高质量的教材 ;二是使学生充分掌握教材。因而教学质量的控制与提高的关键也主要在这两个方面。教学质量的考核应主要以学生“掌握应掌握的内容”的程度为判定标准 ;好教师的标准也应根据这一点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成语试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对成语作静态分析,即考成语中加点字的音、形、义,其能力级为 A 级。如1993年全国卷第2题考成语的正确书写,1994年全国卷第1题考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1995年全国卷第2题中考有关成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解释,1997年全国卷第1、2题中考有关成语  相似文献   

12.
熟语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语一词,在我国语言学界出现后,其含义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归纳起来,目前大致有如下三种意见: 一、认为熟语是指“碰钉子”一类的语言形式,又叫“习用语”或“惯用语”。①二、认为熟语是指“谚语、格言、歇后语”,不包括成语、熟语、和成语是两个并列的范畴。②三、认为熟语是一个“种”的概念,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是“属”的概念,熟语和成语等是“种”与“属”的关系。③现就这三种意见作一简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俄语小品文中运用成语分为运用“现成成语”和“变形成语”两大类。运用“现成成语”是指作者对成语的语义和结构不加任何改动,而是充分利用成语的修辞表现力,创造性地使用于不同的语境和上下文中,以达到讽刺、幽默的艺术效果。 俄语小品文中运用“现成成语”的修辞手法有: 1.一语双关: 自由词组意义和成语意义同时实现,就会收到一语双关的艺术效果。例如:(我们也太热衷于施舍行善了。在停滞年代,自己吃的豆子都需要到别处购买,却还准备养活全世界。)是口语体成语,其成语语义是  相似文献   

14.
在《导言》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节中,马克思一开头就指出,当我们从政治经济学方面考察某一个国家的时候,实际上存在两条不同的道路或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从具体整体到抽象的方法;一种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整体的方法。马克思认为:前一种方法“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后一种方法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对此,人们一直议论纷纷,分歧很大。下面就其中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著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其中一部分成语离开了它的常规形式,按照临时表达的需要变化使用,这便产生了成语的异变现象。这种异变现象在毛泽东著作中大体表现为五个方面:变序,删削,仿造,散文化用法和情节化用法。  相似文献   

16.
对比语言学主要研究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异同,但重点放在差异的一面,这里主要就词汇中的成语进行探讨。词汇是组成句子的主要材料,而成语词又是词汇中占重要地位的语言表达形式。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有着数量很大的成语词,这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义上都极大地丰富了这两种语言。要掌握一门语言,只掌握大量的单个词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大量的成语词汇。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从语言的遗传或地域的角度分类,英语和汉语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是印欧语系的日尔曼语族、西日尔曼语文;而汉…  相似文献   

17.
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不断地接触着成语.但我们可以发现,各大报刊的成语误用现象却不在少数.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报刊成语误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那么报刊成语的规范化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包括编辑和群众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成语使用才会日益正确、健康和纯洁.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英语成语?《朗曼英语成语词典》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An idiom is a fixed groupof words with a special different meaning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即“与其组成自身的单独词语有着不同的特殊含意的固定搭配就是成语”。这一定义精辟地概括了英语成语最显著的两大特点:一是其结构上的不变性,二是其意义上的特殊性。本文拟就英语成语的这两个特点谈谈笔者肤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我们使用汉语时,要注意修辞问题。我们在学习俄语时更应懂得其中的修辞问题。因为各民族的语言是历史形成的,所以在语言的修辞问题上也就反映出汉语和俄语各自不同的习惯和特点。俄语专业学生要学习语法学和词汇学。但从词汇学和语法学所研究的材料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是和修辞学一致的,如研究词、成语、句子等。但就研究这些语言材料的侧重点来讲,语法学、词汇学和修辞学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语法学和修辞学都要研究副句和形动词短语。如果从语法学观点来看,下面两个俄语句子都是正确的,(昨天来我们学院的谢苗诺夫我认识)和(我认识昨天来我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物理习题中,有一类关于稳定流动的流体问题,或类似稳定流动的流体问题,即有关电流微观表达式的推导、高压水流切割物体……等等问题。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而这些问题有的是涉及物理基础理论方面的,有的是联系实际应用方面的,也有联系宇宙、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方面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掌握解决这类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及应用,这无论是对中学物理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物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微元法,就是把整个过程分为多个小的阶段或把研究的整体分解为很多个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