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最大困境在于从西方近现代美学的移植和改造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美学研究范式已经不再能够适应变化了的新的审美现实,既有的美学理论逐渐失去了往日具有的解释力度和干预效能。新世纪的美学转型不能再度重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学转型的旧有套路,必须由局部性的转型进入到整体性的转型,由替代性的理论置换转向范式性的理论革命。而这种整体性的范式革命首先要在三个方面实现理论认识和思维惯性上的重大突破,这就是实现美学研究对象、美学基本问题和美学学科性质的重新认识和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2.
以2003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我国所发生的已有明确问责结果的109起问责案例为整体样本,对其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发现我国行政问责客体所存在的客观实际困境,诸如问责客体的混乱性、问责客体的法律悖论等,展现我国行政问责客体的实情.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些人把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本末倒置;不同美学流派之间的论争没有共同的前提;中西美学转化与对接变成杂糅;美学被一些人狭隘、歪曲理解为"快感学"、"美丽学",造成美学泛化并导致学科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当代美学建设应该走以民族化为本的多元化之路;美学对话应该以本民族的现实为基础,而不是套用西方的某个抽象概念;西方美学可以借鉴,但应避免把中国美学变为"西方美学再阐释";针对美学泛化和歪曲异化问题,应该强调美学的哲学学科性质,使"感性学"真正努力做到使人的感性认识完善。  相似文献   

4.
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西方当代体验美学,是以批判一切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为前提的,它要消除主客体的简单对立,确切地说,就是要消除审美客体化的思维.体验美学认为审美对象既是审美体验的对象,又是审美体验的产物.利普斯说:"我感到活动并不是对着对象,而是就在对象里面,我感到欣喜,也不是对着我的活动,而是就在我的活动里面.我在我的活动里面感到欣喜或幸福."体验美学和体验观念对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对于动画创作和欣赏来说,体验美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从体验美学考查数字动画这一新兴艺术类型将是一个新的视觉.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美学是我国学术界、艺术界乃至整个文化思想界的热点话题,谈论美学、探讨美的真谛也曾经是社会上流行的语汇,但上世纪的几次美学热的余温似乎并不能掩盖如今美学研究的沉寂状态。如何看待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的发展历程,如何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如何面对美学学科的当代困境和未来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当代美学学人的基本问题。朱良志先生长期从事中国美学思想资源的挖掘与阐释工作,对中国艺术有深厚而独到的见解。他提倡研究中国文化要因其固然,提出中国美学是生命超越的美学等重要理论。他指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智慧可以给现代人以启发,可以帮助个体安顿心灵、超越感性与欲望。他对中国美学、中国艺术精神的揭示为当代美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理论视角,丰富和深化了美学理论,为美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的美学把“美”作为一个外在于现实生活的独立世界,作为一个客观的认知对象来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审视,是研究“美本身”的知识美学。用知识逻辑要求审美逻辑,这种错位使柏拉图的美的世界与生活的世界处于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之中。而孔子的美学则并不去分析美的本质,他只是讲人应该怎样做才是美的。在孔子那里,美不是一个可以分析的知识对象,而是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使孔子美学具有浓厚的现世情怀和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7.
访谈从21世纪美学和艺术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入手,塔龙-于贡教授指出美的艺术研究的三大领域:艺术史、艺术哲学和艺术批评,由此出现了三种研究方法论:历史研究、知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如果将中西比较也纳入其内,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的比较研究业已成为一个极具生产性的知识领域。自60年代法国理论一直主导着西方哲学和美学,随着一代思想家的离去,取代法国理论的意大利思潮应运而生。而传统的欧陆理性主义和英美经验主义的对峙日渐模糊,相互吸纳和相互影响重塑了西方美学的版图。所以跨学科研究也是当代知识生产的一个主导趋势,作为传统人文学科的美学,日益与带有社会科学特性的human sciences相关,其他学科深入艺术研究俨然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范永康 《中州学刊》2022,(9):155-161
当代中国美学将研究对象从“美的本质”转向“审美活动”,研究重心从“美”转向“审美”,哲学基础从认识论、实践论转向现象学和存在论,颠覆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模式,使得美学从附属于哲学的尴尬地位中独立出来。但是,当代中国美学不应完全否定认识论美学和实践论美学在“美的本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过分迷信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而应当坚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此为底线,兼容其他美学方法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代美学把美定义为感觉的完美性,从而把审美经验当作了美学的第一主题,取消了美学的存在论基础。未来美学最重要的观念变革是从感觉的完美性向存在的完美性的过渡,这意味着回归向古代美学的存在论基础。柏拉图关于感性世界与理性世界的二元论是对美学和艺术的最重要的存在论奠基,指出了在感性世界之上还有一层更高、更真实、更完美的理性世界存在,以此规定了美学的基本论域:美是存在本身的完美性,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可见之美与不可见之美的关系问题,艺术的本质是可见之美对不可见之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在布迪厄对康德美学进行猛烈批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美学这一术语的合法性:巴迪欧提出反美学,舍费尔采用分析美学,利奥塔重谈崇高,他们都对美学这一陈旧的名号展开攻击,因为美学话语似乎要取代艺术品的地位。但是,实际上,对美学的不满在其诞生之初就已然出现。美学也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言,要对艺术品取而代之,相反,正是因为美学的存在,艺术方能被识别。历史上识别艺术的体制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影像的伦理体制,第二种是艺术的再现体制,第三种是艺术的审美体制。美学的出现正是一种新的艺术识别体制的诞生,其重要意义在于打破再现体制的艺术对社会等级秩序的依赖,从而为更为平等的艺术形式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徽州民居为审美客体,以作者自身的审美经验出发,比较和分析了徽州民居的美学特点,探讨和总结出徽州民居典型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审美意象,有助于现代建筑创作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2.
美学研究的层级性与拓展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一个技术至上的时代,美学必须对人类生存的状态发言。为此,必须注意美学研究实际上存在的层级特征,在这个基础上,从不同的向度上拓展,各司其职,协调发展,以此回应新的时代呈现在美学研究者面前的问题,并使美学本身获得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刘悦笛提出"生活美学"的新主张,有其两个方面的深刻理由:其一,当代社会艺术与生活日趋同一使"艺术否定生活论"、"艺术自律论"及其理论基础"主体性关学"难以为继;其二,更高的、全面的现代性要求重构审美精神从而来论证"生活美学"的必要性."生活美学"要得以确立,关键在于能否从本体论上论证生活与美之间的本质关系,并由此出发解释各种美学现象,刘悦笛以现象学的哲学视角为主,结合马克思、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和杜威的思想做到了这一点.但遗憾的是,"生活美学"的作者却没有对"生活"做出更为具体和准确的界说,"生活美学"要确立自己与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就必须说清楚生活与实践、生命等范畴的关系,理顺"生活美学"与实践美学、生命美学的关系.与此同时,"生活美学"试图在一种对生活的本质直观中超越主客二分的主体性美学.然而,超越主体性美学是可能的,但否定主体性或将主体性与客体性等量齐观于一种混沌状态中,却无异于返回到前现代美学,乃至返回到一种前人类的自然状态.历史上那些号称取消了主客二分的哲学和美学,无不暗中承认主体性的这一地位.但无疑,"生活"的确可以被解释成为一个比实践、生活更广的因而可以把实践、生活扬弃于自身之内的范畴,从而"生活美学"不仅可以成立而且是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苏荟敏 《兰州学刊》2007,(3):175-177
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提出本身就是当代语境中的一种跨文化现象.只有在跨文化的当代性视野之中,才能理清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前提、研究路向与学术理想.全球化及其文化自觉构成了跨文化的当代语境,也构成了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美学对自身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文化自觉及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互动认知是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向.在此路向中,美学的跨文化研究把探寻一种多元普遍的审美共识确立为自己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16.
张兆昌 《学术界》2004,(4):199-202
财产所有权是物权的重要内容之一 ,长期以来 ,财产所有权的客体是物 ,且仅限于有体物的单一客体说在中外法学界明显地占统治地位。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 ,提出了“条件物 +条件物化物”的理论公式 ,论述财产所有权第二客体权利的客观存在 ,从而对占居中外法学界数百年的财产所有权客体单一说提出质疑 ,这对完善民法学理论 ,指导民事审判实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美学自独立以来走过两个半世纪多的历史。这段历史贯穿始终的是一条以感性认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心线,19世纪以来它有两条并行又交叉的主潮在发展,又有三次范式主体大转移现象,到了新旧世纪之交就有终结性美学思想出现。其中交往共同体理论作出循环往返中重振现代性新理性的判断与诉求,正是未来美学要走的方向,那就是高扬生态美学、情感伦理美学大旗的同时,也在扮演着充当技术助手的工作和为享乐主义提供依据这两种角色,走向二律背反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从实践美学到美学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当代美学 ,特别是实践美学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文章认为 ,实践美学的根本失误不是在它强调什么、忽略什么的问题 ,而是在它同时认可的那些相互矛盾的不同层次究竟怎样统一起来的问题。文章进而阐述了西方现代性美学的概念及其发展趋向 ,并认为只有借鉴现代性美学的精神 ,使实践美学的讨论转向美学实践的探索 ,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新世纪美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编辑美学是研究编辑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对于编辑活动审美关系和编辑美表现方法规律的科学,编辑主体的审美意识和编辑客体的形式美感共同构成了编辑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分析它们的美学关系,对编辑美学思想表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媒体出现的数十年间,出现了大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大量新媒体艺术形态。当代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的艺术形式的探索不仅解构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解构了以往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而且颠覆了以往的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审美阐释模式,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艺术与审美实践,使审美情境、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与审美心理、审美创造、审美接受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