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世界茶文化源头之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界茶坛围绕茶文化源头命题进行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争论,以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在中国滇南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发现了1700年的巴达大茶树、1000年的邦崴大茶树和800年的南糯山大茶树为代表的从野生经过渡到人工栽培茶树的完整系列而告结束,证明中国思茅与西双版纳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它有着地球史、地质史、古植物学、气候学、土壤学和环境生态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千年古茶树“白毫王”2005年4月23日,凌云县人民政府举行数量仅200克的“千年古茶树‘白毫王’”拍卖会。此次拍卖的“白毫王”,用2005年清明期间在古茶树上采摘的新鲜嫩叶制成。其采摘的时间、季节、气候、地点以及后期严密的加工制作过程都十分讲究。据了解,这200克“白毫王”是从凌云县百峒屯的古茶树上采摘的。经农业部专家考证,该茶树已经有1000多年树龄。古茶树每  相似文献   

3.
2002年一次旅游的机会,我和老伴驻足成都,专程奔赴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参观了震惊世界的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三星堆”中国古蜀文化。三星堆博物馆距成都约80公里,北临鸭子河,南面是三星堆古蜀文物发掘地一号坑和二号坑。博物馆外观建筑呈圆锥古堡式,馆内从一楼到三楼,形似海螺状,旋转前进。每个室内都陈列着大量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陶器等各种出土文物。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三星堆古蜀遗址最初的发现纯属偶然。早在1931年春,当地一村民因溪流淤塞灌溉田地不便,车水淘浚时便发现过一批玉石器,消息传开曾引起学者们的关注。1…  相似文献   

4.
郑锋华 《今日南国》2006,(15):61-61
千年古茶树“白毫王” 2005年4月23日,凌云县人民政府举行数量仅200克的“千年古茶树‘白毫王’”拍卖会。此次拍卖的‘白毫王’,用2005年清明期间在古茶树上采摘的新鲜嫩叶制成。其采摘的时间、季节、气候、地点以及后期严密的加工制作过程都十分讲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与古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作品之间的模仿与继承关系。作为莎翁的“习作”,《错》剧是普劳图斯喜剧的模仿,模仿中有继承,继承后而有发展。《错》剧中的梦幻世界和梦幻中的疯狂是创新。《错》剧于嘻笑打逗中似乎又透出一丝悲哀;于夫妻、兄弟大团圆的和美之声中似乎又传出一缕乱音———在喜剧的喧闹中,莎翁没有忘记对人和现实的关注。这正是莎翁作为一位基督教人文主义剧作家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及启示--以美、日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结构的状态总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动过程中。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这次调整呈现出世界产业结构转换的新趋势———产业结构软化。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古神话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基因,以独特而极具魅力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本然状态和精神世界的伦理诉求。作为精神原生态的中国古神话是先民对自己生活世界的最初认识,《山海经》渗透了原始先民对周围世界的创造力量的信念。伦理世界是由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构成的实体性的世界。中国式"伦理世界"的自然样态最初体现为古神话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中国古神话透过传说故事等精神现象形态,创造出一个世界和心灵的综合统一体;进行着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的矛盾运动;实现着伦理世界的预定和谐。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人类世界的哲学和各门科学,都离不开天、地、人“三界”的范畴。如果要问:是谁最早、最先注目到这“三界”哲学、科学范畴的?就是远古时期的彝族先民古夷人。 古夷人中除大部分传为彝族和彝语支各族而外,最早有四个分支与古戎人、古羌人、古狄人、古苗人、古蛮人的各一部分共同融合为华夏即汉族的前身。他们在与各族先民共同创造中国远古文化当中,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如他们首先着眼于天、地、人“三界”哲学、科学的观点,一直贯串着中华民族古今科技文化的思想体系。征诸世界科技文化史,也证明这一哲学、科学体系的普遍性。本文拟就此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9.
汉语方块字是世界最古老而唯一活着的语言文字。它的独特造字形体———象形、会意、形声等字型 ,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汉民族系统化造字的聪明和智慧。文章还以详足的论据和中外科学家的实践 ,证明了汉语方块字具有八大优越性 ,它将为世界人类作出重要的贡献。同时文章还用大量的数据 ,表明当今汉语热正在世界各国兴起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学术界关于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侧重于从“生活”来对它进行理解的现象学模式,一种是侧重于从“世界”来理解它的社会学模式。两种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但也不是泾渭分明而相互排斥。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存在着维特根斯坦所谓的“家族相似性”:生活世界是人的生活所必须涉及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对目前中国茶叶生产、加工、贸易、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茶叶的内在质量和安全状况有明显好转,但仍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茶叶中农残、重金属含量、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提高茶叶品质的对策应从政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四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茶习俗包括制茶习俗、饮茶习俗等内容。本文通过详细说明蒙古地区制茶、饮茶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各地区茶习俗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共同点和普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阐释。不仅对茶用具、茶习俗等表面形式进行研究,还对蒙古人民族意识、心理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茶文化的内在文化特性,认为茶与茶习俗不单是饮食对象与生理需要,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需求与享受。  相似文献   

13.
茶业品牌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品牌关系视角出发,对中国茶业实施品牌经营所面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走品牌经营道路,提升中国茶业竞争实力的战略对策:(1)创新技术,坚实茶业品质基础;(2)建设区域品牌,实现品牌阶梯发展战略;(3)充实茶叶经营主体实力,推动品牌战略与资本运营紧密结合;(4)培育品牌意识,提升茶叶企业品牌经营水平;(5)强化政府扶持作用,改善品牌茶业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饮茶在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继《饮茶起源考论》一文后,通过翔实的资料、合理的推论,论证了饮茶在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作者认为,茶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其特殊的药性———令人兴奋的功效而发展成为饮料,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饮用的普及,同时开始与儒家、道家思想发生联系,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15.
南宋东南茶法是宋代茶法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学者们多强调其对政和茶法的继承,而缺乏对其自身特点的深入分析。实际上,南宋茶法主要只继承了政和茶法以引榷茶的基本模式,在具体制度上独具特色,多与政和茶法不同。南宋东南茶法实行三务发卖、地方发卖、州县配额的卖引制度,每引贩茶重量减少而引价提高,引外征敛增多,茶利高度集中,反映了其灵活、苛细、集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学法的选择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上的应用,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它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本文着重讨论优化选择和运用外语教学法来克服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粤北是广东"采茶戏"的主要流行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粤北连县的采茶戏当地称其为连阳调子。连县传统采茶曲调的调式类属有单一调式和复合调式,而复合调式是连县采茶曲调的一个显著的调式特点。曲体结构,旋律构成较单一,以单腔式为主,但腔式变化较多,有重复、扩充、浓缩、拖腔、垛句、衬腔等手法的运用。句式结构均为乐段结构,从二句体到五句体再到五句以上的多句体。旋律发展较自由,没有严格限定,可根据歌词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处理乐句的长短,不太讲究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汉语借词,涉及多个领域。通过考察从《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只读光盘(4.0版)收集到的33个饮食类汉语借词,发现其中的一半来自粤方言,这与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当时从广东移居美国的华人有关。33个借词中,"茶"和"豆腐"对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饮食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  相似文献   

19.
旅游商品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商品除了具有实用、纪念、审美的价值以外,还有研究民族发展、民族文化的价值。本文从中国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等方面来探讨旅游商品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旅游企业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的高品位旅游商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的作品带有精神分析方法的某些痕迹,如《花凋》、《金锁记》、《半生缘》、《茉莉香片》等篇中的人物,存在着内在契合,作者对作品倾注了鲜明的认知情结,时代悲剧造成了作者的不幸,作者的不幸又演绎了作品及其人物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