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本文依据分形理论,采用1990—2008年成渝都市群各等级城市非农业人口时间序列样本数据,研究了成渝都市群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经验分析表明,成渝都市群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基本满足城市"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并具有分形特征,首位城市垄断地位不强,特大城市断层,大城市数量不足,中小城市发育程度较高。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成渝都市群城市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形理论的浙江省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以分形理论为基础,利用"四普"和"五普"数据对浙江省城市体系规模的分形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建立的分形方程对浙江省未来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进行预测,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未来城镇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变动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锦非  王桂新 《西北人口》2010,31(4):1-6,11
对城镇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给予合理预测,有助于政府预估社会的劳动力供给和养老压力,进而制定合理高效的社会保障政策和进行相应政策调整。本文从规范的人口学角度,采用队列要素法通过年龄移算,在考虑城镇人口基数、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以及城市化背景下乡城人口的净迁移率等多个参数的情况下,通过编制我国城镇人口生命表.对从现在起至未来2030年的时间内我国城镇人口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动态预测,从而为我国制定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城镇人口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都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1992—2009年间长三角都市群中市级城市的市区非农业人口数据,运用非线性定量分析工具—分形分析方法,研究了长三角都市群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经验分析表明:长三角都市群人口分布差异较大,城市规模分布趋向分散;首位城市发展成熟并且垄断地位强;中间位序的城市发育程度低且数量不足。最后,本文依此提出了发展和完善长三角都市群城市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已经达到49.68%,预计2011年后中国城镇人口规模就将超过农村人口。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学者对城镇人口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城市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与分形理论,测算了1999—2008年间分别以城市人口、建成区面积和经济规模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维值,对分维值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并实证分析了影响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符合城市位序—规模法则;1999—2008年间三种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分维值均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城市规模具有明显区域性差异,资本投入、科技水平、产业结构和外资是推动城市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发展和完善中国城市规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一、我国城市建设的规模和特点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基本上是稳步发展的,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清除了在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左”的错误思想,使城市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城市规模的大小,习惯上通常用人口数量来衡量。根据1982年7月1日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城镇人口为20,659万人,占总人口的20.6%,比1949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10.6%,提高10%;比1964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8.
孙博  唐远志 《西北人口》2011,32(1):64-66,72
人口省际迁移与乡城迁移对城镇人口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因素的动态预测模型,对2010-2060年陕西省城镇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第一,省际迁移和乡城迁移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呈倒V型分布,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随时间推移,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趋势减缓。第二,在人口省际和乡城迁移的影响下,2047年陕西省城镇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之后回落,而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规模在预测期内始终呈现增长趋势。第三,人口省际迁移和乡城迁移因素使陕西省城镇老龄化趋势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八亿人口搞农业生产局面的改变,人口的空间分布必然随着人口职业构成的改变而改变。即从分散的农村逐步地向小集镇、小城市、中等城市或大城市集中,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因此,对今后城镇人口发展的数量与规模及其布局进行预测研究,是当前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拟从经济发展与人口城市化过程的关系,研究30多年来甘肃城镇人口发展与布局的特点,并对今后城镇人口合理布局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今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辽宁省的城市计划生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确保城市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调查研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一、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在整个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辽宁省城镇人口1991年(按“四普”的口径计算)已达2100多万:占总人口的50.8%,在全国仅低于京、津、沪,是城镇人口比重最高的省份。辽宁省城镇人口发展的特点是:比重大、发展快、分布集中,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结合发展的密集城市群。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空大数据的出现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学界在精细时空尺度上对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分布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展,有效弥补了传统数据时效性差、空间精细度低等不足。但这些研究集中在城市信息学、计算社会科学、地理学等领域,其成果尚未广泛应用于以城市人口时空分布为决策依据的资源配置研究中,以解决制约城市精细化管理实践深入的科学问题。为促进信息沟通和学科间对话,就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特征精细时空尺度估计的数据源、估计方法与模型、结果验证与模型评估、较成熟的人口特征分布数据集、精细尺度人口特征数据的应用背景和主题等展开分析,并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前景与面临的挑战。分析发现:城市人口特征的精细时空尺度估计所运用的方法包括空间回归、机器学习以及神经网络等。在诸多社会经济特征中,人口数量的时空分布研究最为成熟,经历了从单一数据源到多种数据源、从一般格网化到带有空间信息的格网化、从低时空分辨率到高时空分辨率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性别、年龄、种族和教育程度等特征可基于社交媒体数据预测,但尚不成熟。人口特征的精细尺度数据应用主题日趋丰富,包括疾病防控、贫困识别、气候变化应对、城市风险识别、城市发展历程回溯、城市社会空间结...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认为劳动力出于商品多样性偏好和节约商品运输成本的目的集聚于厂商集聚的地区。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NEG模型研究了劳动力流动跨省迁移的影响因素,着重考察了市场潜能对劳动力跨省迁移的作用。研究发现:市场潜能对劳动力跨省迁移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从而证明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前向联系”;地理距离对劳动力跨省迁移有弱化效应,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工资水平、就业率、边界效应对劳动力跨省迁移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经济集聚机制,建立了一个城市体系人口规模分布演化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框架,并基于Zipf法则构建了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演化的计量模型,然后采用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经济地理因素、新经济地理因素与经济政策因素均显著影响城市人口规模分布。  相似文献   

14.
李晓梅 《西北人口》2012,33(2):45-48
城市化是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西方经济学关于城市演进的理论上主要有分工演进、推—拉作用和集聚经济理论。众多学者在这三个主要理论指导下,着重以"经济增长"为目标来探讨我国的城镇化模式,并关注于城市规模效应和城市体系建设。但这些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城市发展的目标也太过于强调经济增长,未深入探讨以全体居民的福利改进为目标的城镇化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The Spatial Context of Social Integr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cial integration is the harmonious and coherent processing of the structures of a social system and refers to the degree to which people are integrated to the systems of a social structure. Although social integration issue is often considered on a regional scale and especiall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migration literature, it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urban dynamics. Especially in metropolitan cities, it is a process that shap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resources of urban life, such as socio-cultural life,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urban service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interactive dimension of social integration in the case of Istanbul. It describes different forms and levels of social relations of the residents of Istanbul while also depict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integration and location,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residential area characteristics. With this aim, different types of social relations are analyzed using statistical 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which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macro structures of the society with different degrees produce different forms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they also live in residential areas which differ with their environment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通过构建状态转移矩阵(STM)模型,定量分析了人口“城乡-年龄”结构联动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农村人口、农民工和城镇人口”数量及其结构变动、“未成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数量及其结构变动的双重影响。基于模型推导结果和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提供决策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Work-Family Balance Scale (WFBS) and examine it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use in the urban Chinese population. The scale was validated using a sample of 605 urban Chinese residents from 7 citie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identified two factors: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work-family enrichment. The WFBS showed adequate reliability and concurrent validity. The WFBS is a reliable and valid instrument to measure work-family balance for Chinese working parents. However,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 scale is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