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潘华  马伟华 《西北人口》2008,29(1):42-46
以扶贫与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出发点的宁夏吊庄移民规划,使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必然要发生变迁。在移民的各种思想观念中,生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得最为直接与明显。因此,移民群众在生育观念方面的调适就显得极为重要。移民迁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迁入地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都深刘地影响着移民的生育观念。在这些因素中。迁入地城市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移民的文化适应:宁夏吊庄移民的生育观念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华  马伟华 《南方人口》2008,23(2):50-56
以扶贫与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出发点的宁夏吊庄移民规划,使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变迁。在移民的各种思想观念中,生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得最为直接与明显。因此,移民群众在生育观念方面的调适就显得极为重要。移民迁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迁入地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都深刻地影响着移民的生育观念。在这些因素中,迁入地城市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地区在历史上是移民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交汇的地区,各种文化互相影响、交汇,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生育文化。在这种生育文化的影响下,长白山地区一直稳定于低生育水平上,少数民族的人口发展也成为全国典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快速扩张,人口流动范围也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视角,研究宗族文化对人口流动范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族谱数和家谱数作为宗族文化的代理变量,结合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及各省统计年鉴控制个体和地方层面的因素,研究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文化与流动人口迁移范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宗族文化越浓厚的地区,流动人口的迁移范围就越大。宗族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起到一种风险分担的作用,进而降低人们迁移的心理成本,所以宗族文化强的地区,人们更愿意进行长距离迁移。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在鼓励劳动要素自由流动的同时,需要加强地区社会保障以及流动人口的就业保障,降低流动人口的迁移成本。这对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中国移民对俄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绩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现阶段俄远东地区人口形势持续恶化,外国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效应日益显现,其中中国移民对远东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移民加入远东经济建设对一些发展不力的产业部门如农业、木材采伐与加工业、市场零售业、公共饮食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俄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吸纳中国移民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同化对加拿大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加拿大 1996年移民数据 ,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t模型分析方法 ,试图研究文化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文化因素对老年人居住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文化的同化对移民居住方式的选择有显著作用 ,表现为移民时间越早的移民老年人独立居住的倾向越强 ;文化同化速度的快慢对不同种族来源的移民来说是不同的。该文认为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与子女合住仍然是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贫困原因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同时也是贫困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本文首先从地域、人口增长以及国家扶贫战绩几方面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贫困在地域上的重合性,进而从区域发展、社会公平和政策效果以及贫困人口的人文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认为虽然造成区域性少数民族贫困状况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区域发展的滞后,但在摆脱贫困的难易方面,政府提供的脱贫服务和民族人口的人文制约因素则起着更为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应旭 《西北人口》2008,29(1):103-107
人力资源作为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改善民族地区落后面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例。描述了其人力资源数量增长快、劳动力资源丰富、质量不断改善、人口流动加快等现状。同时就进一步开发存在的障碍与机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新形势下提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结构和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五普”数据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000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虽然少数民族整体人数相对较少,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因素法模型对我国人口数量较少的门巴族未来人口进行预测,分析未来50年门巴族人口的发展状况以及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少数民族人口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国家制定少数民族尤其是人口数量较少的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规划提供政策依据,也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纳入新经济地理的新型要素——市场获得。试图建立影响劳动力迁徙动力机制的新坐标。利用1998-2008年期间中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样本数据,本文经验验证了“市场获得一要素报酬一迁徙”的倒“U”关联机制,发现我国早期市场获得对劳动力由外围区向中心区迁徙的贡献显著,并决定了“中心一外围”的地区竞争格局。内部二元经济结构走向“刘易斯拐点”。进而“人口红利”消退,这均迫使“市场获得一迁徙”正向关联机制趋于弱化;研究估算出我国劳动力要素跨区域迁徙的隐性壁垒(边界效应值)为3.94;且边界效应由东向西呈现出阶梯型上升的区域差异态势:劳动力要素市场呈现出中心区相对开放,外围区相对闭塞的局面,而引力型政策和保障性政策分别成为了劳动力跨区域迁徙的拉力和阻力。政府的配套政策应该保障自由市场和生产要素跨区域有效配置,在实现我国区域“中心一外围”格局走向均衡化发展的同时,继续维护中国工业生产的要素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是中国社会中最不稳定的群体之一,不稳定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易发生"群体性事件",对区域社会稳定构成直接威胁。政府在管理和处置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群体性事件过程中,首先得认清事件的性质和机理,从而快速地找到处理问题的应对方案。而不同类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群体性事件的机理不同,其处置过程也不同。因此,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处置,就有必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群体性事件进行分类。为了突出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表现形态、主要矛盾、研究和政策以及政府管理应关注的重点,结合对QW省水电移民社会稳定调查,本文按照事件规模、参与主体、性质、影响范围、引致原因等十余种基本标准,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群体性事件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2.
水库移民与水电工程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库移民一直是困扰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发展的难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水库移民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现有水库移民共享水电工程效益政策的局限性 ;从水库淹没区资源价值转移理论和一般系统论理论着手 ,深入分析水库移民共享水利水电工程效益 ,突破水库移民安置的传统做法 ,提出了水库移民与水利水电工程效益共享安置模式的运作方法 ,并应用广东省都坪水电站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各地正在推广以土地换取社会保障的做法。通过对土地和社会保障的属性分析发现,两者不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土地不能换社会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既不能代替土地补偿与安置补助的功能,也不能被初次分配的方式所替代,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保障方案帮助被征地农民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他们在合理补偿安置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保障的“安全网”。构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的合理路径是将其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对S省水电工程移民社会保障安置缺陷的反思,构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水电工程移民社会保障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变化与人口迁移的研究中,环境难民这一概念饱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迁移动因的识别、是否存在环境难民、环境难民能否纳入难民的范畴三个方面。导致环境难民概念分歧的原因在于移民跨学科研究进展缓慢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从自身的角度对环境难民进行建构。为了弥合环境难民存在的争议,学者采取了将环境变化引起的跨国被迫迁移人口视为环境难民;根据移民动机和救援紧迫性识别环境难民;采取“自愿—强制”二分法将环境难民纳入非自愿移民的范畴;维持现状与加强合作等四条路径。本文结合我国环境相关移民实践认为:扩大环境难民的范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环境难民不能囊括那些既定类型和约定俗成的移民类型;不能将非自愿移民等同于难民;概念界定本身无法解决身份识别。在实践中,需要从环境变化的影响识别需要救援的迁移人口;以集体身份划定环境难民范畴;履行政府的职责,最大程度上较少跨国环境难民;对不同环境变化影响的人口采取不同的迁移手段;整合资源进行合作以更好地安置移民。  相似文献   

15.
扶贫自愿性移民的迁移决策及主体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明兴 《南方人口》2007,22(4):32-38
扶贫异地安置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大举措,扶贫自愿性移民的群体特征分析是扶贫异地安置实践和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北海市三个扶贫异地安置点的个案研究,在探讨扶贫自愿性移民迁移动机的基础上,对移民主体性选择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潜在移民成为现实扶贫移民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6.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sulting from human displacement and resettlement are considered to be secondary impacts of hydro project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gap in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resettlement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TGP), China. This study examines crit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TGP resettlement. It reveals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land inundation and demand for land in resettling rural residents is a critical environmental issue. On the positive side, countermeasures that are discussed include: engineering works for farmland protection, developing eco-agriculture, reforestation and constructing a green belt in the peripheral zone of the reservoir, and adjustments to resettlement policy.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安置的途径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 4 0多万农村移民的安置是整个三峡工程移民的重点和难点。三峡工程移民安置规划由于过分乐观地估计了三峡库区土地安置容量和二、三产业吸纳农村移民的能力 ,致使库区移民安置密度过大 ,移民问题逐渐显露和严重 ,成为库区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三峡库区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二、三产业欠发达以及移民素质偏低的现实迫使农村移民转向大农业安置。然而 ,三峡库区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 ,开发土地资源必然会加剧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基于上述因素 ,本文提出了三峡工程农村移民实行以土为本和外迁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上海崇明三峡移民的实地考察,描述了迁入地对三峡移民的总体安置工作以及移民在进入迁入地以后的基本生活状况,提出三峡移民的融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章在结尾部分还针对相关结论对三峡移民工作做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利益导向机制及其建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国庆  孙中艮  周建 《西北人口》2009,30(5):37-41,46
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利益导向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和谐型工程建设的基本需要之一。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利益导向机制本质上是通过利益的识别和有效供给.达到促进移民搬迁、安置和发展的一种诱导机制。它主要有补偿、扶持、奖励、优惠、改善安置区设施条件和提高安置区社会融合水平等表现形式。利益导向实施机构要能够识别移民具体利益需求,科学供给。以促进开发性移民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